汉服福建吧 关注:3,276贴子:5,607
  • 7回复贴,共1

【闽南文化】东亚文化之都和闽南文化的传承及闽南产业的发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福建1楼2014-03-21 19:16回复
    “一千多年来,泉州在中日韩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时,就将泉州列为重点城市之一。一道红线自泉州起蜿蜒前行,串起泉州、韩国釜山与日本大阪,勾勒成一个美丽的圆弧,成为东亚文化圈的缩影。
      而探寻历史的印记,我们还会发现,从《高丽史》记载宋代前往高丽国经商的以泉州商人为最多,到韩国专家认为他们发掘的新安古船来自泉州;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母亲为日本长崎平户人,到日本尺八团体“竹精会”来泉州寻根后改名“泉州会”……大量的史料证明,一千多年来,泉州在中、日、韩文化经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史料为证
      泉州与东亚国家海交密切
      今年4月,修缮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昭惠庙的施工队发现,古庙石板下竟有39枚完整可辨识的货币,其中还有4枚刻有“宽永通宝”的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的日本铜钱。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认为,这足以说明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海洋金融方面发挥的作用。
      其实,早在公元9世纪前后,泉州与日本、韩国的贸易关系已非同寻常,泉州有大量从韩国和日本进口的货物,丰富的贸易史料留存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交流中心作用。在日本大宰府,保留有一份我国宋朝的官方证明文件——公凭,它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最完备的宋代贸易凭证。
      以贸易往来为基础带来的密集交流,也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文化、民族大融合,而这都可以在泉州觅得踪迹。拥有全球2亿信众的“妈祖信仰”以泉州天后宫历史最久,规格最高,其中也不乏日韩信众。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日本长崎平户人,以郑成功为代表的古代泉州人身上所体现的尚武、忠诚的精神,正是泉州与东亚各国相似的海洋文化精髓的契合点。
      交流延续
      以“文”会友增进中日韩友谊
      从历史延续到现在,泉州与日、韩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还在持续向前。
      十多年前,研究洞箫(日本称“尺八”)的日本泉州会还叫日本竹精会,他们听说泉州南音的乐器跟他们的很像,便来泉州寻根,因为觉得与泉州缘分很深,于是将社团改名为“泉州会”。如今,他们和泉州南音乐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已经连续6次应邀到泉州进行演出交流。2010年,以郑成功为纽带,郑成功故乡泉州南安市与日本平户市结为友好城市,进一步增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不仅如此,我市还积极鼓励文化团体走出去,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统计显示,近年来,泉州先后组织了130个文化团组赴日本、韩国等3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泉州提线木偶剧团自1986年首次赴日本演出以来,已先后7次到韩国、21次到日本演出,并与“结城座”木偶剧团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泉州市木偶剧团受到“老朋友”日本现代人形剧中心的邀请,还于昨日在日本参加“亚洲提线木偶戏剧节”演出。
      “走出去”的同时也有“请进来”。近年来在泉举办的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中国航海日等,我市相继邀请了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128个文化团体1994人次参与盛会。


    IP属地:福建2楼2014-03-21 19:18
    回复
      文化
        “泉州是全国唯一拥有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
        “东亚文化之都”,文化正是内核。
        置身历史与全球的坐标,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宗教博物馆,也是唐宋元时期“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国际性大都市、“东方第一大港”,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泉州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市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有31处,其中泉州南音、提线木偶等四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三大类联合国“非遗”项目的城市。
        把目光投放到闽南,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保存地,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区和富集区,也是文化部公布的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
        为推动文化建设发展,近年来,我市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兴市战略,软硬件设施日臻完善,泉州市及所辖4个县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市县,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活跃,多年来,泉州连续举办了7届“海丝文化节”、4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世界闽南文化节”、7届“闽台对渡文化节”、10届“国际南音大会唱”、3届“国际木偶节”、2届“郑成功文化节”、22届南少林武术节和世界五祖拳比赛、20届元宵灯会。
        数字看文化——
      文化场馆(所):泉州拥有国家一级图书馆7个、国家一级文化馆5个,70多个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中国家一级馆2个;文化信息服务点3567个,文化广场160万多平方米。
        文化经费和活动:仅2012年,泉州就投入文化事业经费近6亿元,全年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万多场次。
        文保单位:泉州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91处,其中国家级31处,省级85处;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65个,其中国家级31个、省级76个,数量、等级居全国前三位。
        “非遗”保护:为保护“非遗”,泉州建立了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和数据库,建成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和10个“非遗”博物馆、13个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以及一批传习所、展示点;培育各级传承人420人,其中国家级38人。
        文化团体:泉州是全国著名的戏窝子,拥有公办和民营剧团140多个,海内外南音社团1000多个。
        文化精品:泉州先后获得文化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1个;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2个;文华大奖2个、新剧目奖8个;群星奖50多个。


      IP属地:福建3楼2014-03-21 19:18
      回复
          愿景
          “明年斥资九亿元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当“东亚文化之都”的光环最终落到泉州头上。泉州将如何把东亚文化的交流合作、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推向新高潮?在昨日的终审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黄少萍初步描摹蓝图,仅2014年,泉州就将投入9亿元,努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
          按照计划,我市将围绕弘扬“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精神,重点策划、举办学术论坛、对外文化交流、文艺演出、文化艺术展览、文化类比赛五类文化活动。其中框架内的主题活动全年举办112场(12场学术论坛、20场文化展览、10场各类比赛、10批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60场各类专场文艺演出),包括举办“中国人的海洋”日本展、韩国展,“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周”,“洞箫与尺八”中日艺术家音乐会,中日韩“三弦—三线—三味线”音乐会等,努力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东亚文化传统的交流与合作、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其中,仅2014年,就预计投入资金9亿元,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兴建泉州图书馆新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
        五类重点
          文化活动看透透
          学术论坛活动——以闽南文化、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海上交通、文化产业发展等为主题的学术论坛类活动。
          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国人的海洋”日本展、“中国人的海洋”韩国展、泉州文化日韩行、“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周、“洞箫与尺八”中日艺术家音乐会、中日韩“三弦—三线—三味线”音乐会等。
          文艺演出——泉州国际木偶节、“百转千回”精品戏曲展演、梨园古典剧院公益性演出、泉州南音艺苑公益性演出、专业剧团常态性演出、“威远楼之夏”文艺展演等。
          文化艺术展览——“中国遗产日—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非遗展、泉州花灯展、闽南文化摄影展、“千年瓷都”德化陶瓷展、惠安雕艺节、书画展等。
          文化类比赛——剧本征文比赛、中小学生南音比赛、府文庙之夏—才艺大比拼、泉州艺术馆少儿系列文艺比赛、泉州民间音乐邀请赛、泉州民间布袋戏邀请赛等。


        IP属地:福建4楼2014-03-21 19:18
        回复
          现场还原
            精妙讲述从容作答 口述PPT短片融合互动赢得满堂彩
            26日的终审会议,泉州最后一个登台。
            据市文广新局局长张镇国回忆,当天,各个城市的陈述顺序以抽签决定,“我们刚好抽到第10个,这不是一个好的签位,因为最后评委们都相当疲劳。”
            16时许,市委书记黄少萍上场。她通过口头陈述,并与PPT、视频短片互动融合,大跨度、分层次地展现泉州深远厚重的多元文化底蕴、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史,以及精心策划的东亚文化交流方案。
            “陈述之后的答辩环节更为精彩,面对现场评委随机抛出的问题,黄书记的答辩简洁有力、针对性强,充分展现了一方领导热爱家乡、重视文化的情怀和睿智大气、辩才无碍的个人魅力。”亲历现场的文化界人士回忆,这一环节共设置三个问题,当中最具分量的是——“如果当选,在开展日韩文化交流方面有什么具体打算?”对此,泉州作答得相当精彩。书记不仅流利地直述了泉州在交流活动资金保障、特色与具体安排,还特别指出,海内外三千万泉州人将成为泉州获得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优势。对祖地文化、中华文化、闽南文化的强烈认同是海内外泉州人的共同特征,泉州将通过他们进一步强化东亚文化的影响。
            答辩结束,掌声澎湃。“这是最持久的一次掌声,当时分数还没打出来,但在场的媒体记者都和我们说,泉州投入这么大,东亚交流的实施方案非常有力度,从黄书记的身上看到了泉州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更看到一位市委书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郑重承诺。”
            对手实力强劲 泉州0.07分险胜苏州
            经过陈述和答辩两个环节的角逐。
            “88.92分!”当分数公布,在场的所有泉州人都欢呼起来。
            此前,苏州一直以88.85的高分遥遥领先,杭州、青岛、武汉、西安也均有82分以上的高分。最终,泉州以0.07分的微弱优势超越苏州,拔得头筹。
            据悉,此次评选得到了所有城市的高度重视。入围城市有5个城市派出党政一把手进行陈述和答辩,但惟独泉州,是由市委书记亲自出马,“他们重视,我们比他们更重视;他们准备充分,我们比他们更充分。”在泉州文化界人士的眼中,泉州陈述答辩克敌制胜的关键不仅源于前期的精心准备、数度磨合,也离不开泉州拥有一位熟悉泉州文化、热爱泉州文化的书记。正是因为一把手对“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实施方案的郑重承诺和高度重视,让评委们放心地将荣誉交予这座城市。


          IP属地:福建6楼2014-03-21 19:20
          回复
            二、泉州文化的传承
            泉州和厦门同处闽南地区,厦门最早也是归属于泉州。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是,现在的泉州比起厦门显得如此逊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泉州的软硬件很多方面赶不上厦门,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泉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却是厦门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在于泉州一味地在经济领域追逐,忽略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忽视了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整合泉州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形成泉州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先有传承才能发展。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保护,本土文化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说闽南话
            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随着闽南人足迹的蔓延,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可是,不知道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03-21 19:23
            回复
              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特别是小朋友们开始不说闽南话了,他们的交谈完全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推广固然重要,但闽南人应该学会说闽南话。要挽救闽南语这个“活化石”,可以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学校可以开设闽南方言课程,不管是本土的还是非本土的学生,都可以一起学习。一方面,教会学生说闽南话;另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发扬闽南方言与文化。
              (二)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
              泉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悠远的历史,有多彩的民俗,它的宗教、饮食、建筑艺术、民间工艺、旅游等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元素。可是,即使是本土人士,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接受全面的泉州文化教育。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文化,激发大众对泉州文化的追溯,在探索中传承和推广。
              (三)开设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班
              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成为当地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中国的地方戏曲遍及有300多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评剧、粤剧、淮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泉州的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南音、拍胸舞等地方文艺表演,在多种文化交流活动中都享有美誉并多次获奖。它们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有的表演艺术技术含量也相当高超,可是在泉州本地的影响力都相当有限更不用说在全国。开办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班,拓宽传播渠道,增强其地方影响力,将其表演艺术普及化。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泉州地方戏曲,也有助于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IP属地:福建10楼2014-03-21 19:24
              回复
                三、对于泉州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整合博物馆资源,建设文化历史推介平台
                泉州目前有十几个博物馆,但是小而散、乱而杂。可以将博物馆产业化运作,全部展品统一管理,重新梳理。分设不同的展馆,如“泉州城市发展馆”、“泉州民俗馆”、“泉州工艺馆”等等,配备专职的讲解人员,展现泉州各个层面不同元素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整合地方戏曲资源,建设艺术推广平台
                建设一个高端的艺术文化中心,将泉州当地戏曲表演纳入其中,定期演出,还可以邀请全国各地的地方戏曲表演团体进行艺术交流。一方面丰富本地的娱乐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项新的旅游资源。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4-03-21 19: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