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养殖吧 关注:22贴子:308

十大绿色生态农业模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工程设计:包括日光温室设计、沼气池工程设计、猪舍建筑设计等。
基本要素:建一个座北朝南、200~6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温室内部西侧、东侧或北侧建一个20平方米的畜禽舍和一个1平方米的厕所;畜禽舍下部为一个6~10立方米的沼气池。
核心技术:沼气池建造及使用技术;猪舍温、湿度调控技术;猪舍管理和猪的饲养技术;温室覆盖与保温防寒技术;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综合管理措施等。
配套技术: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高产栽培技术;畜、禽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等。


1楼2014-03-20 01:15回复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工程技术:猪舍建造技术、沼气池工程建设技术、贮肥池建设技术、水利配套工程等。
    基本要素:“户建一口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运作方式:沼气用于农户日常做饭点灯,沼肥(沼渣)用于果树或其他农作物,沼液用于拌饲料喂养生猪,果园可以套种蔬菜和饲料作物,从而保证了育肥猪的饲料供给。农户除养猪外,还包括养牛、养鸡等养殖业;果业也可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种植业。
    核心技术:养殖场及沼气池建造、管理技术,果树(蔬菜、鱼池等)种植和管理等。


    2楼2014-03-20 01:15
    回复
      2025-05-10 04:04:56
      广告
      三、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3楼2014-03-20 01:16
      回复
        1、牧区减牧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牧区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草畜矛盾尖锐,直接威胁着牧区和东部广大农区的生态和生产安全的现状。通过减牧还草,恢复草原植被,使草原生态系统重新进入良性循环,实现牧区的草畜平衡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草原真正成为保护我国东部生态环境防止沙 配套技术:1饲草料园区建设技术,水源充足的地区建立优质高产饲料园区,无水源条件的地区选择条件便利的旱地建立饲料园区,满足家畜对草料的需求,减轻家畜对天然草地的放牧压力,为家畜越冬贮备草料。2草地围封补播植被恢复技术,草地围封后禁牧2-3年或更长时间,使草地植被自然恢复,或补播抗寒、抗旱、竞争性强的牧草,加速植被的恢复。3半舍饲、舍饲养技术,牧草禁牧期、休牧期进行草料的贮备与搭配,满足家畜生长和生产对养分的需求。4季节畜牧业生产技术,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对当地饲养的家畜进行改良,生长季划区轮牧和快速育肥结合,改善生产和生长性能。5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应用小型风力发电机,太阳能装置和暖棚,满足牧民生活、生产用能,减缓冬季家畜掉膘,减少对草原薪柴的砍伐,提高牧民的生活质量。


        4楼2014-03-20 01:16
        回复
          2、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模式
          在农牧交错带有计划地退耕还草,发展草食家畜,增加畜牧业的比例,实现农牧耦合,恢复生态环境,遏制土地沙漠化,增加农民的收入。
          配套技术:1草田轮作技术,牧草地和作物田以一定比例播种种植,2-3年后倒茬轮作,改善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和牧草产量。2家畜异地育肥技术,购买牧区的架子羊、架子牛利用农牧交错带饲料资源和秸秆的优势,进行集中育肥,进入市场。3优质高产人工草地的建植利用技术,选择优质高产牧草建立人工草地用于牧草生产或育肥幼畜放牧,解决异地育肥家畜对草料的需求。4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风能、太阳能利用的基础上增加沼气的利用。


          5楼2014-03-20 01:16
          回复
            3、南方山区种草养畜模式
            我国南方广大山区1000m海拔以上地区,水热条件好,适于建植人工草地,饲养牛羊,具有发展新西兰型高效草地畜牧业的潜力。利用现代草建植技术建立“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人工草地,选择适宜的载畜量,对草地进行合理的放牧利用,使草地得以持续利用,草地畜牧业的效益大幅度提高。
            配套技术:1人工草地划区轮牧技术,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人工草地在载畜量偏高或偏低的情况下均出现草地退化,优良牧草逐渐消失,适宜载畜量并实施划区轮牧计划可保持优良牧草比例的稳定,使草地得以持续利用。2草地植被改良技术,南方草山原生植被营养价值不适于家畜利用,首先采取对天然草地植被重牧,之后施入磷肥,对草地进行轻耙,将所选牧草种子播种于草地中,可明显提高播种牧草的出苗率和成活率。3家畜宿营法放牧技术,将家畜夜间留宿在放牧围栏内,以控制杂草、控制虫害、调控草地的养分循环,维持优良牧草比例。4家畜品种引进和改良技术,通过引进优良家畜品种典型案例对当地家畜进行改良,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畜的生产性能,提高草畜牧业生产效率


            6楼2014-03-20 01:17
            回复
              4、沙漠化土地综合防治模式
              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开垦和过度放牧使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以每年2000km2速率发展,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根据荒漠化土地退化的阶段性和特征,综合运用生物、工程和农艺技术措施,遏制土地荒漠化,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恢复土壤肥力和草地植被。
              配套技术:1少耕免耕覆盖技术,潜在沙漠化地区的农耕地实施高留茬少耕、免耕或改秋耕为春耕,或增加种植冬季形成覆盖的越冬性作物或牧草,降低冬季对土壤的风蚀。2乔灌围网,牧草填格技术,土地沙漠化农耕或草原地区采取乔木或灌木围成林(灌)网,在网格中种植多年生牧草,增加地面覆盖。特别干旱的地区采取与主风向垂直的灌草隔带种植。3禁牧休耕、休牧措施,具潜在沙漠化的草原或耕地采取围封禁牧休耕,或每年休牧3-4个月,恢复天然植被。4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风能、太阳能和沼气利用。


              7楼2014-03-20 01:17
              回复
                5、牧草产业化开发模式
                在农区及农牧交错区发展以草产品为主的牧草产业,种植优良牧草实现草田轮作,增加土壤肥力,发行中低产田,减少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有利于奶业和肉牛、肉羊业的发展。运用优良牧草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优质草产品收获加工技术,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民进行牧草的产业化生产。
                配套技术:1高蛋白牧草种植管理技术,以苜蓿为主的高蛋白牧草的水肥平衡管理,病虫杂草的防除。2优质草产品的收获加工技术,采用先进的切割压扁、红外监测适时打捆、烘干等手段,减少牧草蛋白的损失,生产优质牧草产品。3产业化经营,以企业为龙头,实行“园区+农户”的规模化、机械化、商品化生产


                8楼2014-03-20 01:18
                回复
                  2025-05-10 03:58:56
                  广告
                  2、“林果-粮经”立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国际上统称农林业或农林复合系统,主要利用作物和林果之间在时空上利用资源的差异和互补关系,在林果株行距中间开阔地带种植粮食、经济作物、蔬菜、药材乃至瓜类,形成不同类型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也是立体种植的主要生产形式,一般能够获得较单一种植更高的综合效益。我国北方主要有河南兰考的桐(树)粮(食)间作、河北与山东平原地区的枣粮间作、北京十三陵地区的柿粮间作等典型模式。
                  主要技术有立体种植、间作技术等。配套技术包括合理密植栽培技术、节水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我国“农田林网”生态模式与配套技术也可以归结为农林复合这一类模式中。主要指为确保平原区种植业的稳定生产,减少农业气象灾害,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条件,通过标准化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路、渠、沟、河进行网格化农田林网建设以及部分林带或片林建设,一般以速生杨树为主,辅以柳树、银杏等树种,并通过间伐保证合理密度和林木覆盖率,这样便逐步形成了与农田生态系统相配套的林网体系。??
                  主要技术包括树木栽培技术、网格布设技术。配套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技术、间伐技术等。其中以黄淮海地区的农田林网最为典型。


                  11楼2014-03-20 01:20
                  回复
                    3、“林果-畜禽”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在林地或果园内放养各种经济动物,放养动物等,以野生取食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饲养,生产较集约化养殖更为优质、安全的多种畜禽产品,接近有机食品。主要有“林-鱼-鸭”、“胶林养牛(鸡)”、“山林养鸡”、“果园养鸡(兔)”等典型模式。
                    主要技术包括林果种植和动物养殖以及和种养搭配比例等。配套技术包括饲料配方技术、疫病防治技术、草生栽培技术和地力培肥技术等。以湖北的林-鱼-鸭模式、海南的胶林养鸡和养牛最为典型


                    12楼2014-03-20 01:20
                    回复
                      (3)养殖及生物环境建设:畜禽养殖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生物环境建设,达到畜禽生产的优质、无污染,通过禽畜舍干清粪技术和疫病控制技术,使畜禽生长环境优良,无病或少病发生。
                      (4)固液分离技术和干清粪技术:对于水冲洗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其粪尿采用水冲洗方法排放,即污染环境量肥水资源,也不利于养分资源利用。采用固液分离设备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液部分进行高温堆肥,液体部分进行沼气发酵。同时为减少用水量,尽可能采用干清粪技术。
                      (5)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分离出液体部分在非种植季节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或者进行畜水贮藏,在作物生产季节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中水肥资源进行农田灌溉。
                      (6)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制备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固体部分利用高温堆肥技术和设备,生产优质有机肥和商品化有机无机复混肥。
                      (7)沼气发酵技术:利用畜禽粪污进行沼气和沼气肥生产,合理地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解决燃料、肥料、饲料矛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全面、持续、良性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案例:陕西省陇县奶羊奶牛农牧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江苏省南京市古泉村禽类实验农牧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浙江杭州佛山养鸡场、西安大洼养鸡场等。


                      14楼2014-03-20 01:22
                      回复
                        (4)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液体部分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如氧化塘、湿地、沼气发酵以及其它好氧和厌氧处理技术在非种植季节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在作物生长季节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中水肥资源进行农田灌溉。
                        (5)畜牧业粪便无害化高温堆肥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固体部分利用高温堆肥技术和设备,生产优质有机肥和商品化有机无机复混肥。
                        (6)沼气发酵技术
                        案例:天津宁河规模化肉猪养殖场、上海市郊崇明岛东风规模化生态奶牛场等。


                        16楼2014-03-20 01:24
                        回复
                          3、生态养殖场产业开发模式
                          生态养殖场产业化经营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态养殖场生产的一种科学组织与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商品化和产业化生态养殖场生产主要包括饲料饲草的生产与加工、优良动物新品种的选育与繁育、动物的健康养殖与管理、动物的环境控制与改善、畜禽粪便无公害化与资源化利用、动物疫病的防治、畜产品加工、畜产品营销和流通等环节构成。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生产要素的连接方式和利益分配,从而发挥率禽产业化各生产要素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优势,实现生态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


                          17楼2014-03-20 01:24
                          回复
                            六、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该模式是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证水体不受污染,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网结构合理的一种模式。包括以下几种模式及配套技术。
                              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
                              池塘混养是将同类不同种或异类异种生物在人工池塘中进行多品种综合养殖的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生物之间具有互相依存、竞争的规则,根据养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与数量,合理利用水域、饲料资源,使养殖生物在同一水域中协调生存,确保生物的多样性。


                            18楼2014-03-20 01:25
                            回复
                              2025-05-10 03:52:56
                              广告
                              1、 与鱼池塘混养模式及配套技术
                              (1)常规鱼类多品种混养模式。常规鱼类指草鱼、链鱼、鳙鱼、青鱼、鲤鱼、罗非鱼等。主要利用草鱼为草食性、链(鳙)鱼为滤食性、青鱼与鲤鱼为吃食性、罗非鱼为杂食性的食性不同和草鱼、链、鳙在上层、鲤鱼中层、青鱼、罗非鱼中下层的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品种进行养殖。本模式适宜池塘、网箱养殖,由于所养殖的鱼类是大宗品种,因此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2)常规鱼与名特优水产品种综合养殖模式。
                              本养殖模式一般以名特优水产品种为主,以常规品种为辅,采用营养全、效价高的人工配合饲料进行养殖。其特点是技术含量较高,经济效益好。
                              核心技术:
                              ①斑点叉尾鱼回池塘混养技术;②加州鲈、条纹鲈池塘混养技术;③美国红鱼池塘混养技术;④鳜鱼池塘混养技术;⑤胭脂鱼池塘混养技术;⑥蓝鲨池塘混养技术。


                              19楼2014-03-20 0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