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open.sd-china.com/99-3/p15.htm
• •
• 李晓东
沂源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沂源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创着这一地域的史前文化。
沂源地处鲁中腹 地、沂蒙山区,东望黄海,西通泰山,西南是孔孟故里,东北是鸢都潍坊,正北临齐国故都,因为沂河发源地而得名。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遍布全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沂源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鲁山在县城西北12公里处,因坐落于齐鲁两国边界偏于鲁地而得名。它海拔1180米,是山东的第四高峰,素有“小泰山”之称, 鲁山千峰竞秀,山谷泉涌,奇石峥嵘,雄奇壮观。建国后营造的11万亩防护林,已形成大片林海环绕其间,山中松青竹翠,林密草丰。有13种野生动物,79种鸟类栖居林中,有山东鸟类王国之美誉。这里,阳春三月是绿的世界;4至5月又是花的海洋;炎热的盛夏,是避署的胜地;金秋季节,红叶满山,触目皆景,鸟鸣山幽,步换景移。1993年鲁山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坐落在鲁山山脉的张家寨,山势峻峭,风光奇绝,成为探险旅游的极佳去处。
闻名遐迩的沂源溶洞与鲁山山景珠联璧合,相互辉映。在10平方公里的山峦中就有可开发价值的喀斯特洞穴40多个。被称为“北国第一溶洞群”。1985年以来,该景区先后开发了千人洞、石龙洞、养神洞、珊瑚洞、玄云洞、灵芝洞、九天洞等9条各具特色的溶洞,并向游人开放。在这些天然溶洞中,大洞套小洞,洞洞相连,洞内景观神奇妙绝,美不胜收,尤其是洞内石花,名冠全国独领风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专家专程来沂源溶洞考证,称沂源溶洞是“中国最大的石花洞群”,沂源溶洞每年接纳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千人洞以其高、大、阔著称,洞内石壁上雕有大小佛像23尊和3组120平方米的浅浮雕。其中“释迦牟尼”像身高15米,所雕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石龙洞铁索桥,凌空穿云,横跨深谷,桥墩全长108米,垂直高度37米,人从桥墩上过,如在天上行,游人到此,无不上桥合影留念,领略一下飘然若仙的感受。
玄云洞因洞内常有云雾升腾而取名。洞内有高10余米,周长20余米的大石幔,如百川叠瀑,气势宏大,洞内石笋石柱众多,形似宝塔,妙趣天成的石编钟能弹奏出动听音乐,是会唱歌的石头。
养神洞高9.5米,游程近800米。洞内奇观有“维纳斯女神”、“雄狮疾奔”、“骆驼漫行”、“水族宫”以及“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天然雕像,形神兼备,维妙维肖,令人叹为观止。
珊瑚洞全长350米,洞中有两个突出于洞壁的滴石,形似正在飞舞的玉龙,各长2米多,称做“双龙戏珠”。在一条长9米,宽3米的地面上,堆成珊瑚树、珊瑚塔,玲珑剔透,绚丽多姿,名曰“珊瑚岛”。另有石旗、石花、钟乳石等,呈半透明体,故称“水晶宫”。洞中还排列着“杏坛讲经”、“小桂林”、“灵岩玉塔”、“十八罗汉”、“金鸡报晓”等引人入胜的景观。
灵芝洞分为6个洞厅,内部景观具有新、奇、多、全等特点,是一个地下迷宫。洞内的清水潭、石笋、石花、钟乳石形成“洞源幽绝”、“银山金塔”、“百花吐艳”、“红旗漫卷”、“三潭印月”、“阳春白雪”、“莲台观音”等奇特景观,令人赞叹不绝。
九天洞,全长800余米,洞内石柱、石幔、石笋比比皆是,种类钟乳石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九天洞雕凿得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人们置身其中如入仙景。
位于县城北侧的历山公园,是又一处迷人的景观,每到深秋时节,霜染层林,红叶满山,足以与北京香山红叶相媲美。每年举办的九九重阳红叶节,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前来观赏。人们拾级而上,登上历山望月亭,俯视大地,山城美景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
从县城向东南16公里,是令人神往的织女洞宫。相传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就发生在此地。织女宫坐落在雄伟秀丽的大贤山北麓。洞上悬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倒挂,虬枝盘绕。洞厅高8米,宽7米,洞中套一小洞直通山底,深不可测。洞中有一古建筑,镶嵌在悬崖之上,青砖碧瓦,朱门绿户,彩绘斗拱,清幽别致,如空中楼阁,人称织女仙宫。宫中织女凭窗端坐,含情脉脉,与牛郎庙隔河相望。织女洞宫始建于北宋,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浏览,留下不少诗篇佳句。嘉庆20年邑人王松亭题《登织女台》诗碑,字体苍劲俊秀。在织女宫左上侧峭壁上刻有光绪21年长白锡元手书“钟灵毓秀”4个大字,字高4米,宽1米,字体遒劲浑厚,古朴大方。
• •
• 李晓东
沂源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沂源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创着这一地域的史前文化。
沂源地处鲁中腹 地、沂蒙山区,东望黄海,西通泰山,西南是孔孟故里,东北是鸢都潍坊,正北临齐国故都,因为沂河发源地而得名。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遍布全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沂源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鲁山在县城西北12公里处,因坐落于齐鲁两国边界偏于鲁地而得名。它海拔1180米,是山东的第四高峰,素有“小泰山”之称, 鲁山千峰竞秀,山谷泉涌,奇石峥嵘,雄奇壮观。建国后营造的11万亩防护林,已形成大片林海环绕其间,山中松青竹翠,林密草丰。有13种野生动物,79种鸟类栖居林中,有山东鸟类王国之美誉。这里,阳春三月是绿的世界;4至5月又是花的海洋;炎热的盛夏,是避署的胜地;金秋季节,红叶满山,触目皆景,鸟鸣山幽,步换景移。1993年鲁山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坐落在鲁山山脉的张家寨,山势峻峭,风光奇绝,成为探险旅游的极佳去处。
闻名遐迩的沂源溶洞与鲁山山景珠联璧合,相互辉映。在10平方公里的山峦中就有可开发价值的喀斯特洞穴40多个。被称为“北国第一溶洞群”。1985年以来,该景区先后开发了千人洞、石龙洞、养神洞、珊瑚洞、玄云洞、灵芝洞、九天洞等9条各具特色的溶洞,并向游人开放。在这些天然溶洞中,大洞套小洞,洞洞相连,洞内景观神奇妙绝,美不胜收,尤其是洞内石花,名冠全国独领风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专家专程来沂源溶洞考证,称沂源溶洞是“中国最大的石花洞群”,沂源溶洞每年接纳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千人洞以其高、大、阔著称,洞内石壁上雕有大小佛像23尊和3组120平方米的浅浮雕。其中“释迦牟尼”像身高15米,所雕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石龙洞铁索桥,凌空穿云,横跨深谷,桥墩全长108米,垂直高度37米,人从桥墩上过,如在天上行,游人到此,无不上桥合影留念,领略一下飘然若仙的感受。
玄云洞因洞内常有云雾升腾而取名。洞内有高10余米,周长20余米的大石幔,如百川叠瀑,气势宏大,洞内石笋石柱众多,形似宝塔,妙趣天成的石编钟能弹奏出动听音乐,是会唱歌的石头。
养神洞高9.5米,游程近800米。洞内奇观有“维纳斯女神”、“雄狮疾奔”、“骆驼漫行”、“水族宫”以及“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天然雕像,形神兼备,维妙维肖,令人叹为观止。
珊瑚洞全长350米,洞中有两个突出于洞壁的滴石,形似正在飞舞的玉龙,各长2米多,称做“双龙戏珠”。在一条长9米,宽3米的地面上,堆成珊瑚树、珊瑚塔,玲珑剔透,绚丽多姿,名曰“珊瑚岛”。另有石旗、石花、钟乳石等,呈半透明体,故称“水晶宫”。洞中还排列着“杏坛讲经”、“小桂林”、“灵岩玉塔”、“十八罗汉”、“金鸡报晓”等引人入胜的景观。
灵芝洞分为6个洞厅,内部景观具有新、奇、多、全等特点,是一个地下迷宫。洞内的清水潭、石笋、石花、钟乳石形成“洞源幽绝”、“银山金塔”、“百花吐艳”、“红旗漫卷”、“三潭印月”、“阳春白雪”、“莲台观音”等奇特景观,令人赞叹不绝。
九天洞,全长800余米,洞内石柱、石幔、石笋比比皆是,种类钟乳石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九天洞雕凿得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人们置身其中如入仙景。
位于县城北侧的历山公园,是又一处迷人的景观,每到深秋时节,霜染层林,红叶满山,足以与北京香山红叶相媲美。每年举办的九九重阳红叶节,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前来观赏。人们拾级而上,登上历山望月亭,俯视大地,山城美景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
从县城向东南16公里,是令人神往的织女洞宫。相传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就发生在此地。织女宫坐落在雄伟秀丽的大贤山北麓。洞上悬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倒挂,虬枝盘绕。洞厅高8米,宽7米,洞中套一小洞直通山底,深不可测。洞中有一古建筑,镶嵌在悬崖之上,青砖碧瓦,朱门绿户,彩绘斗拱,清幽别致,如空中楼阁,人称织女仙宫。宫中织女凭窗端坐,含情脉脉,与牛郎庙隔河相望。织女洞宫始建于北宋,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浏览,留下不少诗篇佳句。嘉庆20年邑人王松亭题《登织女台》诗碑,字体苍劲俊秀。在织女宫左上侧峭壁上刻有光绪21年长白锡元手书“钟灵毓秀”4个大字,字高4米,宽1米,字体遒劲浑厚,古朴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