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月雪琉璃吧 关注:60贴子:2,105

回复:【冰天雪地】致各位写手 by枫¢碎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基础班】——献给各位跃跃欲试或刚写了几篇文的写手
4,技巧篇:标题与人名的讲究;炼字入门
【误区:标题党】
第四课时技巧向很重,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所以我只是简单解析一下。
一,标题的讲究
这是一个让多少读者吐槽不已让多少吧主淡定不能的问题啊!
一篇文的名字相当相当重要。
名字就是衣服,在这个第一印象很重要的年代已经不能再果奔着招摇过市了(喂)。有些人觉得“我是标题党!求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但是除非是很熟悉你的读者,不然谁会想花上几分钟来探究你深沉的本质啊喂。更何况我这种扫描党,一般都是先看题目:题目小白?那么再看作者ID:作者ID小白?那么改天再说吧。
咳,ID不是你的错,谁都有在ID上胡来的权利。但是题目一定就是你的责任了,文写得那么好配一个不搭的题目——我实在是不想举那个玫瑰改名叫大粪的例子,多么影响食欲啊。(你已经说了!)
标题的意义何在?
答:1,高度概括/暗示文章内容;2,吸引读者;3,展现文笔
说起来其实大家都懂,就是做到有点难。
还是一个一个说吧。


来自iPad21楼2014-03-16 18:08
回复
    1,高度概括/暗示文章内容
    这就跟你写作文题目一样,你将围绕着你的标题写文(当然不排除换题目的可能)。
    网络上同人文标题以意识流为多,这个问题将在第三点谈到。在谈务虚之前,我们必须要懂得务实。
    务实是为了什么呢?
    答:1,你自己不跑题;2,读者不觉得一头雾水
    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比较务实呢?
    答:1,契合你的文章(内容或主旨);2,贴近人物特征
    其实这只是个熟练度问题。
    只拿快新精品赏析吧。
    《释》应该让不少人印象深刻。至少从标题角度来说,《释》契合了主旨。这篇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快斗给新一的选择题:“KID跟黑羽快斗你喜欢哪一个?你喜欢哪一个,另一个就甘愿为你死去。”那个时候我觉得“释”这个题目对于这种选择来说太贴切了。虽然文中出现轻微女体化问题,但瑕不掩瑜。
    《夜半访客》、《表演者VS视听人》《Catch me if you can》这非常明显就是运用了原著里的设定或台词,将人物性格明白地展示出来。说起来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就是借助原著中对两人关系定位或是常出现的事物,把读者一下子就带进那个气氛里。
    《恋爱至难》喂喂受不了的同学请先把这篇文的EG吐槽欢乐属性屏蔽一下,我们只探讨标题问题。标题很明显,一看就觉得要么是一个苦情单恋故事,要么就是这种反复被发好人卡的悲剧单身故事等等(喂)而且标题就有种调侃意味,很吸引人。
    《肆意人生》先把这篇的架空吐槽属性屏蔽一下。从“肆意”一词就知道这篇大概是比较豪爽潇洒的故事。
    《晚安》这篇很明显地点出内容“晚安”,从而带给人无限联想。
    还有一些写手会用歌曲、歌词、诗句等做标题,也是不错的选择。
    很多例子,不一一说了。


    来自iPad22楼2014-03-16 18:09
    回复
      2,吸引读者
      所谓吸引读者,就是能在芸芸众文里让人眼前一亮,或者可能会有兴趣一探究竟。
      这一点上我的感想是:务实,精悍,原著风。前两点是最重要的。
      务实:就是前面的第一点。
      精悍:取标题其实是门艺术,就跟对联一样,中华文化讲求的就是言有尽意无穷……(扯远了)顺便一提海明威的写作原则:能用一个字就别用俩;能用动词就别用名词。当然他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根据我个人经验,同人文以名词为标题的居多。
      原著风:每个圈子有每个圈子的风格,这跟原著的风格是有莫大关系的。比如银魂的同人文名字偏好吐槽向:《节操这种东西终究是不能完全丢弃的》《不了解的话,不要深究就是了》《伙伴到老就是老伴》这一类标题,只要看过银魂的同学绝对是会心一笑——跟银魂每一话的标题太神似了啊喂。
      【误区TIP:标题党】
      标题党,我们这里指的是标题与文的联系不大,严重夸张。
      说到标题党,我们就要谈到新人求关注的心理。新手刚到一个贴吧,都会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肯定。所以帖子标题一般都有个“新人拜吧”。这一点可以理解,可以宽容,反正都是这么过来的嘛。
      但是,有的同学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什么都爱往标题上写(以括号的形式),好像写得越详细来看的人就越多。事实是,没错看的人是多,但高手的一般反应都是“擦,又来小白,闪人”。身为一个多年扫描党,我得出过一个很纠结的结论:打开一个贴吧页面,如果文章标题的括号不超过六个字,一般都不错。
      嘛,一般来说,高手都是像天龙八部的扫地僧一样,或者像清华的馒头神,低调淡定不招摇。(当然对于新人来说,低调的前提是,你写了“新人拜吧”么?[喂!])
      括号要点:1,清楚明白;2,简洁低调;3,挑重点
      这里就要狠手举例几个常见的标题问题。如果因为括号的填充内容太多被人觉得小白,那真是“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喂说错了)
      例A:看起来夸张,让人觉得反感
      【原创】XXXX(有H!虐身虐心!慎!!)
      ——一般这么写的,文里确实有H有虐身虐心,但是写得——老实说吧——不怎么好。所以这也就导致了这一类标题党在别人心里的小白印象。
      如果要在标题说明,稍微低调一点。
      比如说例B里那个感叹号就可以换成“|”或“/”,看起来会低调内敛一些。然后那个“虐身虐心”,可以浓缩为一个“虐”字;“有H”,也可以缩为“H”。最后,既然有了“H”这个字符,那就别标“慎”;如果标了“慎”,那可以省去“H”……大家都懂的╮(╯▽╰)╭
      例B:多余信息,使标题繁琐
      【原创】XXXX(甜,虐,我不会坑的,还请多多指教!)
      ——“甜”“虐”这个标明也就算了。但是“我不会坑的,还请多多指教!”整句话都搬上标题来了,这就不太好了。
      一般来说,长到需要用句子来表达的信息,都是放在一楼(文章前言)比较合适。
      【原创】XXXX(眼镜鬼畜攻X冰山女王受)
      ——同人吧就别再强调攻受的属性了,这个么,大家心里都有底,反而给人以重复罗嗦之感。
      【原创】XXXX(新系列的新文)
      ——……大家都知道是新文,不是旧文。遇到旧文重发这种问题,只需要在1L说一下就行了。这个其实不重要。


      来自iPad23楼2014-03-16 18:10
      回复
        3,展现文笔
        往深地扯,标题也是一个作者文风的体现。(文风还真是飘渺的东西啊)
        因为一个作者,写文跟取名字的都是他,那么他自然会遵循他写文的风格来写他的标题。反而言之,写标题的风格也就是他写文的风格——所以这也是我不推荐当标题党的原因。
        这一点因为文风因人而异,所以我没办法多说什么。只简单赏析一下各类文风的标题了。
        PS:……虽然觉得擅自给别人的文风定调是很失礼的行为,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写了,尽力挑选了一些比较鲜明的例子。各位请注意,接下来被无辜举例的作者的文风不止有这一种,在看她们的其他作品时别先入为主,拜托了。(鞠躬)
        例A
        [家教|骸云/初骸云]《何处安放我们的光阴囗》BY松风如在弦
        判断:文艺风
        理由:题目上感觉感情比较细腻,感慨光阴的题材也是文艺小说中常有的。
        基本上文艺风的文章,都是心思很细腻的:描写的事情可能比较平凡细小琐碎,但是作者往往会很敏感地捕捉到这个事物的另一种感触,从而打动人心。所以一般这类文章对于心理的描写和捕捉比较重视。无论是描写景物还是描写动作、感情,都是以细腻、敏感为主。……但是说到评判的标准,真的很难定论。
        文章内容求证:
        长风从很远的地方吹来,并不迅疾,带著让人怀念的气味。它在地球上亿万年间到处漂泊,某个年代,曾经吹动过阿劳迪的发稍,掀起过斯佩多的衣角,见证过彭格列崛起的荣华,今后还将目睹它的灭亡。而现在,它温柔黯淡,正扑打到最前列的两人身上。
        [家教|骸纲]《只有你听得到》BY末路以北
        判断:文艺风
        理由:同上
        求证:
        窗外的天空已经呈现出一片温暖明亮的色泽,阳光被折断在玻璃窗之外透过大片浓郁的树叶在房内斑驳成影,空气里悬浮不定的尘埃如同蜉蝣生物般分布在各个角落织成一张错落有致而又细密琐碎的网。
        ……
        亲爱的你一定不知道,有些事一开始就是注定好的,你注定会遇到一个人,这个人他或许是平静温柔地走进你的世界,或许是仓促慌忙地闯进你的世界,不管他是举止优雅像贵族一般得体大方还是像个冒失鬼一样笨拙孩子气还经常大脑短路,如果他真的是注定的那个人,那么他一定会带你离开。
        例B
        [柯南|快新]《恋爱至难》BY黯翼黑天使
        判断:欢乐向,或许还有EG/吐槽
        理由:恋爱至难,强调“至难”已经颇有调侃的感觉。
        求证:
        黑羽还坐在对面絮絮叨叨那些看上去好像很壮观的坎坷情路,他一失恋就这样做。两年了,女人交一个跑一个,这条坎坷的路也越走越长,发展到现在已经需要二十分钟零六秒七才能讲到这个无聊故事的一半了。工藤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表一边想。
        “……所以说女人啥的简直就是浮云啊靠,就那事我是觉得她可怜才帮她的啊没想到她竟然反过来说我脑龄只有十二岁半你说她怎么能这样对我呢……”
        ——应该是十二岁七个月零一天。
        “……啊还有那个女人!竟然抠门到那种程度哎!每次每次花钱都我买单也太过分了………”
        ——没钱你把什么妹啊。
        [银魂|攘夷四人组]《茂茂年间攘夷记事》BYtonnydtc
        判断:正剧或欢乐向,原著风
        理由:从标题可以看出估计是日本的某个年份,至于是什么时候就没必要深究了反正作者会说的(呃是日本明治维新前的攘夷战争时期吧),所以猜测作者的考据心很强,原著的气氛应该很浓。XX记事这种标题,单从它来看不好判断是什么风格,最稳妥的说法是正剧。但是由于它是银魂同人,可以大胆地猜是欢乐向。
        求证:
        他说,我们得去把地瓜弄回来。那可是这十来个人下半月的食物储备,被敌人抢去就没有了。
        ——现在、夜里、下雨、我们去?
        一句话用了四个停顿,足见银时的内心是多么的激动和浮躁,不敢确信,又满怀着杀意。
        假发毫不慌张毫不动摇。多年来的相处打磨了他本来就天赋异秉的神经,无论是充斥着白夜叉的杀气还是暴力威胁的环境中他都能活得悠哉悠哉游刃有余。
        ——正因为是同一天晚上,又下雨,敌人才料想不到我们竟然会回来。所以最危险的时机也是最安全的。现在不回去过两天敌人反复搜查那地方我们就没有机会了。
        ——那再之后呢?等敌人搜完了走人了不就又能回去了?
        ——再之后地瓜就发芽了。
        简单举了四个例子。其实取名字不需要像这里那样那么细致地推断啊猜测的,只是想让各位了解一下标题对文风的体现效果(喂!)
        总之,标题这个就跟文风一样是需要长时间磨练的,平时遇到好标题也请留心一下吧XD


        来自iPad24楼2014-03-16 18:12
        回复
          三,炼字入门
          这可以算做是纯粹的了解篇目,因为炼字技巧不是说想写就能写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语感的培养。
          【误区:堆砌】
          【扩展:长句写作;长句分隔】
          何谓炼字?
          答:一种修辞技巧,它在我国古诗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让世人只能叹其精妙。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文章的需要,选择最贴切最有表现力的字词。
          但我觉得,对同人文的要求可以不必那么高,纠结到一词一字那就太那啥了。所以我们把“炼字人门”扩展成“用最贴切最有表现的语句表达”就皆大欢喜了。
          “推敲”的例子就不多说了,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也已经是过去式了——叹其高妙就叹其高妙吧,华夏子孙已经没有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时间。所以我们这里只简单地提一下炼字法。
          反正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嘛,那么我们就从诗歌鉴赏题的技巧入手赏析(喂)
          要点:1,斟酌词意;2,修辞技巧;3,表达效果


          来自iPad26楼2014-03-16 18:15
          回复
            1,斟酌词意
            考虑最贴切文意、上下文、人物的词语。
            例A:快新架空文段
            他伸出手去轻叩城门,传来的不是被游吟诗人传诵的“像管风琴般优雅与荣耀的回响”,而是当当的铁皮沉响。城门上的天使雕刻已经不在,战争早已把这座城市的优雅与荣耀烧成灰烬。就如同现在走出城门的那群人,他们曾是翡冷翠引以为豪的艺术家,但在战争面前他们只能是一群狼狈不堪沧桑疲惫的可怜人。他们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城门,迎接他们的是远处的硝烟和阴霾的天空。
            毁灭是迟早的事,战争中根本没有优雅的余地,所有的高贵在一块干面包面前都低下了头。
            新一【漠然】地看着那些撤离的青壮年跟他们年老的父母分别,他看着一串串眼泪掉在地上和一件件乐器一本本书籍被抛下,然后他抬抬脚踢飞了地面的石子。
            他伸出手去轻叩城门,传来的不是被游吟诗人传诵的“像管风琴般优雅与荣耀的回响”,而是当当的铁皮沉响。城门上的天使雕刻已经不在,战争早已把这座城市的优雅与荣耀烧成灰烬。就如同现在走出城门的那群人,他们曾是翡冷翠引以为豪的艺术家,但在战争面前他们只能是一群狼狈不堪沧桑疲惫的可怜人。他们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城门,迎接他们的是远处的硝烟和阴霾的天空。
            毁灭是迟早的事,战争中根本没有优雅的余地,所有的高贵在一块干面包面前都低下了头。
            新一【默然】地看着那些撤离的青壮年跟他们年老的父母分别,他看着一串串眼泪掉在地上和一件件乐器一本本书籍被抛下,然后他抬抬脚踢飞了地面的石子。
            上面两个文段中,只有一个词的差别。
            由“漠然”换到“默然”,你会想到什么?
            新一的性格冷静理智,但是他并不冷漠。在旁观他人生死离别的时候,他虽然不至于伤感得掉泪,但他也不会完全无动于衷——当然他也不可能热血泛滥冲上去说“啊那我来拯救你们吧” - -
            “漠然”这个词显得新一是冷眼旁观,较冷漠;而“默然”则暗示他心里有点感触,但只是默默地看着,不插手去做什么。
            例B
            他身后浓郁的茶香【缓慢】地流动在整个工作室里,蜷在桌脚睡午觉的猫懒洋洋地动了动尾巴。偌大的房间里只有他更换零件的声音,单调的金属碰击声他听了十几年却怎么也听不厌
            他身后浓郁的茶香【凝缓】地流动在整个工作室里,蜷在桌脚睡午觉的猫懒洋洋地动了动尾巴。偌大的房间里只有他更换零件的声音,单调的金属碰击声他听了十几年却怎么也听不厌
            凝缓的原意是“神情悠然自得”,但这里作者显然是“凝固”+“缓慢”的意思。
            PS:这类用法在老一辈作家的作品中很常见,而且用得相当的简练灵活(每当我看到这类浓缩用法总想叹一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现在的新生代写手(指80后写手),大都爱用长句的比喻等慢慢解释出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更文艺细腻而打动人心——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代沟?时代不同了罢。
            缓慢与凝缓,两个词用在这里都是表示“很慢”,但是感觉是不一样的。
            用生活经验去想象一下午后浓郁的茶香吧,不是白烟,而是那种香味——午后那种温暖的气氛一烘,让人觉得那种茶香好像无处不在。它是近乎凝固在房间里了一样,缓缓地从门口向外溢出。而单用“缓慢”一词,略微有点不够到位。
            这种一字之差的炼字到底还是太细致了些,我认为只需要在写完一个文段之后的检查中考虑这种,就够了。不然考虑得太多,反而会被束缚得无法下笔——这种近乎吹毛求疵的工作还是最后再来得好,否则太斤斤计较,困扰的总是自己。


            来自iPad27楼2014-03-16 18:16
            回复
              2,修辞技巧
              用得较多的有比喻、拟人、夸张、词类活用。
              针对一字一词的这类方面的考究,看看古代诗歌就足够叹服一辈子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半壕春水一城花,风雨暗千家”
              一个“暗”字,明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既有了江南风雨一时间笼罩全城的那种阴暗感觉,又带点拟人手法,不可不谓之生动形象。
              再说一下词类活用问题。
              大致就是动词、名词、形容词这三者的活用。
              举例:阳光从爬墙虎的叶间洒落,照在那些涂鸦上,【光影斑驳了字迹】。
              ——“班驳”本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起“照在那些涂鸦上,字迹被光影划得斑斑驳驳”这种要来得简洁自然。
              不过话说回来,还是那句话,考虑太细了会无从下手。
              我们的探究要点只是“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点:切合文意
              各人有各人的文风。有人喜欢文艺点的,从小处见到无限大,描摹得细腻无限;有人喜欢精练到没有一个字多余的,就像海明威那种偏执;有人介于两者之间,文笔华丽但是却没有丝毫多余……
              正因为文风各异,表达得各有千秋,所以我只能说,切合文意是最重要的。(说了半天你什么都没说吧 - -)
              举例了解一下吧。
              同样是表达爱恋:
              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BY沈从文
              ——平淡干净的叙述,排比下来有种时空纵横感,让人回味良久。
              那些最深沉的爱就得始终归于寂静直到死亡残忍地撬开紧闭的心扉再到喉咙再到泪腺。
              BY柴狼君
              ——很贴切,细腻地把那种悲伤涌起的途径一一写出,引起读者共鸣。
              (但老实说这样不断开的长句读得头晕,咳)
              他始终站在他一抬头就可以望见的位置,随时准备握住他冰凉的指尖。
              ——简洁平淡,以动作间接表达。
              年轻的时候不懂那苦茶的奥妙,只当作酒水般一饮而尽。像是囫囵咽下去的光阴,没来得及慢慢啜饮,便这样失落了。人还在笑,只是——
              哀莫大于心死。
              BY长良春香
              ——比喻贴切得当,娓娓道来的回忆感在文章末尾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他的存在几乎贯穿了他十年的时光,所有悲伤的念想和狂喜的感悟沿著他的脊骨蜿蜒曲折,一格一格悉心存放,未敢遗忘……
              BY不爱氧气
              ——拟人、词类活用的手法让这句话美到心颤,细腻生动。读出来的感觉也很好。
              各种的表达就像映在每个人眼里的不同风景。并没有哪种更好的说法,只有哪种更适合。


              来自iPad28楼2014-03-16 18:17
              回复
                3,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是评判炼字成功与否的标准。
                一个人对文笔表达效果的敏感度是需要长时间基础和语感的积累才能培养出来的,所以这里没有办法多说什么。前面1,2两点对各种表达的解析已经包含了这个内容,就不多说了。
                【误区TIP:堆砌】
                “比喻写文章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以扩大或加长篇幅。”BY百度(喂)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文艺”“华丽”“细腻”等词开始成为文风的追求标准,于是满大街都开始出现“45度明媚忧伤”。
                还是那句话,各种表达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之别。
                有的写手(如郭敬明落落等)就是擅长那种细腻温柔的文艺风,所以写出来会打动无数人心。
                但是有的人并不适合,却不知为何硬要去学文艺风,最后只能只强行堆砌出看似华丽,实则悲剧的东西。
                解释了堆砌的含义,那么什么形式就叫堆砌呢?
                答:一段文字看起来很多,实际上有效信息太少。
                有人可能会觉得很困惑:“有效信息?那么我用修辞手法太多了算不算堆砌?”
                我建议的衡量标准是:句子有没有过于罗嗦;能否表达清楚;能否打动人心。
                下面我们具体看几个例子。(……不幸看到自己中枪的作者请打我[逃])
                反面教材例A:
                休假里努力连续十四小时以上云雀睡得像死人,夜深,凌晨,骸替他盖上被子,研究室已成狗窝零食热水壶泡面卫生纸说得出都有,骸也感受到自己濒死细胞正缓缓运动,他再不停止工作恐怕细胞全死。骸不知怎的神智模糊跌撞出泳池边,他想躺到日晒椅上睡一下等待恢复,呼吸没有空调的室外清凉,但自己在离目标物尚数步之遥已猝不防倒下。
                ——看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各位有没有觉得很吃力?……反正我承认我是有点吃力。
                “读来吃力”其实就是一个判断堆砌的标准。(……作者亲友团会找我麻烦吗)
                “濒死细胞缓缓运动”、“细胞全死”——即使是文科生如我也觉得扯淡,更别说笑而不语的理科友人了。生物学概念就不深究了,只是这里,探究到了细致的“细胞也很累”的地步,恐怕不太合适,给人以故弄玄虚之感。
                其实整个句子只想表达“工作累了的云雀睡着了,骸帮他盖被子,自己也觉得很累”这种简单的意思——何苦堆砌出一个病句(下面会提到病在何处)。
                反面例B:
                他的手放在扶手上握紧了又松开像是在努力尝试失忆一类高难度行为但那对人类来说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创伤。
                解析:对于句子内容是否堆砌,各人各有标准。个人觉得有堆砌之嫌,因为我不认为“握一握扶手就是努力失忆中”- -所以其实是看各人标准的问题。
                反面例C:
                六道骸那年送的紫色玫瑰最终还是腐烂在了灌木丛里被时光侵蚀地面目全非直至变为养料。朝颜的LOGO安静地躺在阴暗的角落里慢慢褪了色连字迹都变得模糊而难以辨认。记忆一同溃烂在这个白净的城市里随一阵风打马而过捻起来毫无重量。
                解析:我个人认为是高端堆砌。就是那种“第一眼不觉得它特别堆砌,读了之后觉得空洞”的感觉。
                因为我提炼出的有效信息只有“玫瑰与LOGO都腐烂了,连同记忆一起”——按这么说可以认为是堆砌吧?但是一看下去,还是感觉不太那啥的,能删去的东西也不太多。
                所以这种擦边球可以说,也是新手好榜样(喂!你认真的吗!)
                为什么呢?
                因为写作不外乎是由短写长,所以我觉得新手刚上路,如果走文艺风格,有点堆砌那是很正常的。对于选择了文艺道路的新手,我要提倡的就是写出例B例C这种高端堆砌。
                但是写作也有一个由长到短,最后长短自如反朴归真的过程。这是高手需要考虑的事,我们跳过,跳过。
                举了三个例子,我觉得好像还没讲清楚- -
                一般堆砌的句子会读得很吃力,或者说感觉很别扭——是那种你觉得根本没什么必要再说的东西,他要反复扯上很久这个样子。
                同时堆砌的长句也容易出现语病,非常容易。
                “比喻写文章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以扩大或加长篇幅。”BY百度
                最后强调一次百度的总结(喂)


                来自iPad29楼2014-03-16 18:18
                回复
                  【扩展TIP:长句写作】
                  要点:不出现语病
                  长句由于句子太长,很容易分辨不出主语,或是缺少了成分,搭配不当,再或是句式杂糅,重复罗嗦。
                  直接拿上面的反面教材做例吧(……)
                  反面例A:
                  “休假里努力连续十四小时以上云雀睡得像死人,夜深,凌晨,骸替他盖上被子,研究室已成狗窝零食热水壶泡面卫生纸说得出都有,骸也感受到自己濒死细胞正缓缓运动,他再不停止工作恐怕细胞全死。”
                  揪出这个句子的瞬间我觉得“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大长句”?但是事实是:拜托,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谓宾啊,所以这已经是病句了。
                  那么下面分句解析。
                  “休假里努力连续十四小时以上云雀睡得像死人,夜深,凌晨,骸替他盖上被子……”
                  解析:
                  前半句写的是“睡死的云雀”,但是有个细节导致成分残缺——“休假里努力连续十四小时以上【的】(或加逗号)云雀睡得像死人”,所以说白勺的真是害死人。然后悲剧的就是,这半句的末尾只有逗号,所以下半句的主句偷换成“骸”是完全错误的。
                  “研究室已成狗窝零食热水壶泡面卫生纸说得出都有”
                  解析:
                  ……我觉得作者应该是手误少了一个逗号。不然的话“研究室已成狗窝”,跟“卫生纸说得出都有”——主语又偷换掉了。
                  不过说起来,“零食热水壶泡面卫生纸说得出都有”——什么叫做“说得出都有”?这么说来又出现了一个句式杂糅的问题,应该是“零食、热水壶、泡面、卫生纸……总之说得出的东西地上都有”这样吧。
                  “骸不知怎的神智模糊跌撞出泳池边”
                  解析:
                  “不知怎么地”和“神智模糊”是同一个概念,这里重复了。
                  “他想躺到日晒椅上睡一下等待恢复,呼吸没有空调的室外清凉”
                  解析:
                  “躺到日晒椅上睡一下等待恢复”,建议改为“睡一下等待身体恢复”,不过其实也没啥大问题。
                  “呼吸没有空调的室外清凉”,这里就有毛病了,“室外清凉”要强说是词类活用的话我也没办法,但是一般都是“室外清凉的空气”不是么。而且定语强调“没有空调的”,我觉得实在是多余,难道室外有空调。
                  “但自己在离目标物尚数步之遥已猝不防倒下。”
                  解析:
                  “已猝不防倒下”,其实就是“突然倒下”,但是“猝不防”……一般用为“猝不防地倒下”。
                  反面例B:
                  “他的手放在扶手上握紧了又松开像是在努力尝试失忆一类高难度行为但那对人类来说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创伤。”
                  解析:
                  ……我觉得,“像是在努力”前、“但”字前加逗号,读会更有顿挫的感觉。……不觉得这么一大长句东西一看过去很难受的吗?
                  反面例C:
                  六道骸认识云雀的时候是在一家咖啡馆,当时六道骸正百般无聊地用勺子搅着杯子里的Espresso,Espresso的香味醇厚浓郁伴着泡沫一并消融在空气里,就像在午后被过滤的心情给人慵懒闲适的感觉。他抬起眼,看到了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的云雀,云雀面前放着的提拉米苏香软地徜徉在阳光里快要被融化的样子。六道骸轻轻地浅笑出声,端着自己的Espresso走过去,起初云雀并没有理会站在眼前的这个人依旧是安静地翻阅着手里刚去图书馆借的书。
                  解析:
                  这个文段出现搭配不当,偷换主语——所以说嘛,长句小心,主语为王(喂)
                  “云雀面前放着的提拉米苏香软地徜徉在阳光里快要被融化的样子。”
                  ——我从来不知道一块甜点也会“徜徉”……用一个“躺”字就已经够了。
                  “六道骸轻轻地浅笑出声,端着自己的Espresso走过去,起初云雀并没有理会站在眼前的这个人依旧是安静地翻阅着手里刚去图书馆借的书。”
                  ——偷换主语。在“端咖啡走过去”后,主语由六道骸变成了云雀,所以这里用句号妥当些。
                  而且后半句最好在“云雀没理他”和“仍在翻书”直接用逗号隔开一下。
                  别看我这样针对性地挑刺觉得“啊这很简单”、“怎么错得那么有槽点”,实际上几乎每个人在写长句的时候都可能有这些问题出现。所以说,语文课还是值得一听的啊喂。
                  建议是写完句子后,如果没把握,自己默念一下,看看有无问题。


                  来自iPad30楼2014-03-16 18:20
                  回复
                    【扩展TIP:长句分隔】
                    有些人会误认为“长句就是中间很少逗号”——我不清楚这种误解从何而来,但我可以肯定,长句是句号的问题,不关逗号事啊喂。
                    长句的优点是包含信息多,而且分隔得好的话有种特殊的美感。
                    分隔长句要点:1,文意;2,强调作用;3,防阅读疲劳
                    ……好吧其实我不知道这个要怎么解释……
                    说穿了长句分隔还是标点合理运用的问题。
                    推荐一篇DRRR文代替吧:《渡鸦》(静临)。这里面用了大量了长句,但是自然妥当。
                    【第四课时作业】

                    不是不想留,是留不了。- -
                    接下来就是进阶内容了,希望能胜任吧。


                    来自iPad31楼2014-03-16 18:21
                    回复
                      【进阶班】——献给写到瓶颈求突破或不知如何继续的写手
                      5,技巧篇:环境描写
                      【扩展TIP:速成法】
                      写之前贴吧搜索了一下“加强描写”这四个字,然后发现一个很内牛满面的结果——文评者往往说“需要加强描写”,而没有人具体说“如何加强描写”。让我想借鉴也没法借鉴万一误人子弟了呢真是太不河蟹了,掀桌(喂!!)所以这里我是没什么资格讲说“啊要怎么怎么做”的,因为我也在“怎么怎么做”中 - -
                      废话说完了,进阶的各位请继续吧,欢迎各种质疑和交流。
                      首先,描写它是什么?
                      答: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只有对话的文会缺少很多东西,比如会让读者难以想象你的文的背景、难以引起共鸣甚至不能理解。
                      那么,在同人写作中,描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中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这里我们只说最难弄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精辟地点出了环境描写的实质。在我看来,环境描写可以说是不容易被读者关注,但是它的作用又非常大——以致于经常有人看完一篇文,觉得这篇文一般或是缺了点什么,可又说不出来是哪里。
                      环境描写在初期可以稍微与其他描写分离,但是未来是一定要与各种描写紧密结合的。
                      作用:1,铺展情节,渲染气氛;2,展示人物心情/性格
                      由于接下来我会统一地说说我对这两种作用的理解,然后摘文段一起分析。
                      1,铺展情节,渲染气氛
                      这是课本上强调多次的内容,再加上本人惯于写短篇,关注的也是中短篇为主,所以在“铺展情节”这一点上没有什么发言权。
                      但是渲染气氛这一点十分有趣。作者必然要根据上下文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有时候是暗示下文,有时候是承接上文——但都脱不了一个要旨:渲染所需的气氛。
                      要点:1,在适当的位置出现适当的描写,不堆砌;2,与剧情搭配
                      2,展示人物心情/性格
                      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人物的心情可以直接反映在他对环境的态度中。当一个人开心的时候,他看到的事物都是开朗的;当一个人悲剧时,他看到的一切都是抑郁、烦闷的(所以说人还真是情绪化生物啊)
                      正因为如此,如果作者在写一个人消沉的时候,用了“春风得意马蹄急”这种轻快环境,是相当不衬的;反之同理。
                      环境也可以用来暗示人物性格,甚至隐含人物将来的命运/过去的历史。
                      比如西门吹雪,古龙给他安排的居住环境是塞北的万梅山庄。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西门吹雪多半也是如梅一般冷傲高洁了。
                      要点:从人物的角度出发


                      来自iPad32楼2014-03-16 18:22
                      回复
                        下面是举例赏析时间。
                        由于都是高手作品,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上下文联系得很紧密,所以一起摘下来了。涉及文透,请见谅。
                        例A:[火影|蝎X迪达拉]《鸟》BY绘木
                        沙砾夹在风里,打在脸上很痛。蝎子拉一拉斗笠,侧过脸看与大地变得一色的天空。天很黄,低低压下来的云像要贴着地一般,看不见太阳,云却暗暗发着惨黄的光,像是天要塌下来。
                        “雨就要下下来了啊……”迪达拉也抬头望天,在他的记忆里,岩之国的天空只在久远以前这样焦躁不安地灰黄过。他记得那次大雨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土影的遗骨至今没有找回。“而且会下得很大……大叔,这次真的危险了。嗯。”
                        赏析:
                        这一段取的是蝎跟迪达拉在遭遇伏击之前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上,描写打得人皮肤生疼的沙砾和低沉的阴云,给人一种压抑、紧张的感觉。再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描写,加重了这种临战前的紧张气氛,也暗示了下文遇伏的凶险。
                        蝎子从胸口把那卷卷轴摸出来,紧紧地握在手心里。他抬头看着那些引爆符,像握着恋人的手在看祭典上的烟花。
                        那些数不清的引爆符无休无止地从天空里飘落下来,红色的纹章时隐时现,燃烧着闪亮着,在黑夜里映得苍白的符纸更加雪亮起来,像飞过天空的一群白色大鸟纷纷扬扬飘落的遗羽。
                        赏析:
                        这一段摘的是结尾:蝎去救迪达拉,来迟了一步,同时他自己也被敌人包围了,最后放起爆符同归于尽。
                        环境描写上,描写的是纷扬在上空的起爆符。明明是写蝎子自杀的场面,却偏偏写得浪漫得像上文中“握着恋人的手看烟花”,说明蝎的心情相当平静甚至期待——是因为迪达拉已经在天堂等候了么。最后一句话的比喻实际上照应了《鸟》全文,因为迪达拉这个人物的标志就是一只白色大鸟。上文承接,下文照应,再加上强烈的画面感,实在是让人难忘。


                        来自iPad33楼2014-03-16 18:24
                        回复
                          例B:[火影|卡卡西X鸣人]《人间失格》BY风华
                          卡卡西下意识地把左眼微微一闭。
                          就在那个时候,狂风卷过了他身边的一切。
                          然后他看见有细小风刃不停旋转的螺旋丸稳定地在鸣人手中停驻,宛如一轮细小的台风。
                          旋转着,旋转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飞上九重天去。
                          赏析:
                          这一段选的是卡卡西在角都一战看到鸣人的成长。
                          环境描写的是鸣人的绝技(其实这是动作描写吧!)(重点关注鸣人动作的结果嘛)。咳,总之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这里的比喻,将风刃螺旋丸比作蓄势待发的台风。其实作为鸣人的绝技,螺旋丸可以说就是代表鸣人的一个东西,代表了他的性格(勇敢、热血而不稳定、爆发力强)、过去和未来(大器晚成、蓄势待发)。所以最后那半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飞上九重天去”,一是指螺旋丸,二是指鸣人。而两者,都是那么贴切,契合了卡卡西那种看着爱徒成长,有些怅然但更多是期待的感情。
                          蝉在叫。
                          一直不停地叫。
                          绽开了浅褐色的朴素花苞的大榕树下飘荡着一种甜涩混杂的奇妙气味。阔叶榕胆绿色的叶子密密麻麻地覆盖了视野里所能看见的天空,灿烂的阳光从叶子缝隙里一丝丝地透下来,铺出一地跟着风儿晃动的星星。
                          ……
                          天晴得很好,宝石蓝的天幕上只点缀着很少几片象羽毛一样的絮云。微微的风一直都没有停,可一切安静得象幅画。沙沙响的树叶,树下来回晃动的光影斑驳,一刻不停的知了叫声,还有不远处三个孩子的身影。
                          赏析:
                          这两段都来自开篇部分“梦中的夏天”。
                          环境描写非常典型。以环境描写开篇有利于迅速为全文定下基调,就这篇来说是温暖的青涩的夏天的感觉。我建议先在短篇试试这么做。
                          而且很棒的地方还有,长短句运用自如;语言干净,没有多余;生动贴切,画面感非常强。


                          来自iPad34楼2014-03-16 18:25
                          回复
                            例C:[银魂|攘夷四人组]《茂茂年间攘夷记事》BYtonnydtc
                            ——哦,清闲的日子已经到头了么。
                            桂小太郎边说边站了起来,表情微妙的有些疲倦。冷风从墙壁的裂口里钻进来,卷着雪渣子打在他笔直的黑发上。
                            赏析:
                            这一段选自桂等人收到上级的作战指令,深深厌倦那种修罗道路的他们即将与安闲的时光告别。
                            环境描写就一句,但是与人物动作神态结合得非常到位。经历了多次血腥的战斗,损失了许多亲密的战友的他们对战争可以说是厌倦了。但是为了所谓日本的黎明,他们还是要咬牙坚持走下去,所以桂的表情“微妙”用得恰好。而适时的一句对冬日冷风的描写,既表现了战争无处不在的残忍,又平添了人物那种疲倦沧桑的感觉,表达人物心情。
                            举了三个例子,希望各位能对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所了解——不外乎就是情节、人物两个方面。


                            来自iPad35楼2014-03-16 18:26
                            回复
                              说了那么多环境描写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环境描写?
                              首先,我觉得要分清楚自己到底是在环境描写的哪一个环节上有欠缺。
                              有人是对环境不够敏感,环境描写顶多憋出几句“天色晴朗万里无云”就无话可说了;有人是不懂得从人物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环境描写;有人是堆砌了一大堆,却让人觉得空洞无味;有人是不能熟练地将环境描写与其他描写结合起来……
                              然后才是对症下药。
                              比如第一类问题,我觉得要多看看名家作品,关注一下他们对环境的细致体悟,然后再好好感受生活;第二类则要树立人物中心意识,用心去体会角色的需要;第三类也需要多看名作,思考如何才能充分表达有效信息;第四类就是熟练度问题了,对于这个我只能说,要大胆尝试。


                              来自iPad36楼2014-03-16 18: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