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腐又称菜豆腐粥,制作历史悠久。是汉中的名小吃,原在汉中是招待宾客的佳肴。现在以是大众化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经过浸泡、打磨成浆,用细箩或纱布滤去豆渣,煮沸,然后加入浆水菜酸汤点清待形成豆腐时,再滤出豆腐压成块。该豆腐质地细嫩,色泽清白如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吃法上有酸甜之分,用所剩的酸浆水加入大米煮熟,快熟时加入所制豆腐,粥熟食之酸香可口,特别食酸味豆腐时,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后清香意爽,余味无穷。菜豆腐营养价值高,既经济又实惠,真是-山珍海味油腻腻,不如汉中菜豆腐。
菜豆腐
(主料辅料)
黄豆500 克辣椒面20 克
浆水500 克菜油150 克
豆粉50 克酱油250 克
石膏15 克精盐25 克
馓子400 克葱花50 克
肉末250 克大头菜50 克
豆豉30 克大米125 克
花椒面10 克小白菜500 克
〔烹制方法〕
1.将黄豆、大米淘洗干净,分别用水浸泡,待其泡涨后,混合磨浆,装盆备用。
2.石膏置火上,般至不明亮时,取出眷细,用丝罗筛出细粉,加少量水与豆粉混合调匀备用。
3.倒浆入锅,烧开后撇去浮沫,用勺不断搅动,以免巴锅,煮浆熟透至元生豆味为止。加入剁细的小白菜,沸一两沸,加盐,加石膏豆粉液,搅拌均匀,即可离火,此即“菜豆腐。”
4.锅置旺火上,烧热,注入菜油后,冒清烟时,加入肉末煸炒,水去油吐,加入大头莱(剁细)、豆鼓、葱花、辣椒面、花椒面、酱油、醋等调料,烹料酒,加味精少许起锅装碗。
5.大碗盛菜豆腐,另碗盛炒好的馅料,平盘盛碎馓子,一并上桌,客人自行分食(菜豆腐盛小碗中,加1~2 勺馅料,上面撒上碎馓子,用汤勺食用)。
〔工艺关键〕
1.熬豆浆时,宜中火,用勺不断搅动,因未滤去豆渣,常易沉底糊锅,稍有疏忽,前功尽弃。
2.喜食辣者,上桌可另跟红油辣椒。〔风味特点〕此为川东白帝城一带家常菜,家家户户会做,大人小孩喜食。豆腐不滤 渣,蛋白质丰富;小白菜碧绿,维生素丰富。似粗实细,美味可口。也许是 下里巴人,惜乎不见菜谱著录。不用石膏豆腐液冲点,汤混而白,菜浆不结团,称为“浑浆菜豆腐”,或用泡菜水冲点,汤清而稀,菜浆结成小团,称 为“清浆菜豆腐。”其质味各有千秋。此是冉氏家传制法,文人骚客登门点食,无不拍手称绝。
菜豆腐
(主料辅料)
黄豆500 克辣椒面20 克
浆水500 克菜油150 克
豆粉50 克酱油250 克
石膏15 克精盐25 克
馓子400 克葱花50 克
肉末250 克大头菜50 克
豆豉30 克大米125 克
花椒面10 克小白菜500 克
〔烹制方法〕
1.将黄豆、大米淘洗干净,分别用水浸泡,待其泡涨后,混合磨浆,装盆备用。
2.石膏置火上,般至不明亮时,取出眷细,用丝罗筛出细粉,加少量水与豆粉混合调匀备用。
3.倒浆入锅,烧开后撇去浮沫,用勺不断搅动,以免巴锅,煮浆熟透至元生豆味为止。加入剁细的小白菜,沸一两沸,加盐,加石膏豆粉液,搅拌均匀,即可离火,此即“菜豆腐。”
4.锅置旺火上,烧热,注入菜油后,冒清烟时,加入肉末煸炒,水去油吐,加入大头莱(剁细)、豆鼓、葱花、辣椒面、花椒面、酱油、醋等调料,烹料酒,加味精少许起锅装碗。
5.大碗盛菜豆腐,另碗盛炒好的馅料,平盘盛碎馓子,一并上桌,客人自行分食(菜豆腐盛小碗中,加1~2 勺馅料,上面撒上碎馓子,用汤勺食用)。
〔工艺关键〕
1.熬豆浆时,宜中火,用勺不断搅动,因未滤去豆渣,常易沉底糊锅,稍有疏忽,前功尽弃。
2.喜食辣者,上桌可另跟红油辣椒。〔风味特点〕此为川东白帝城一带家常菜,家家户户会做,大人小孩喜食。豆腐不滤 渣,蛋白质丰富;小白菜碧绿,维生素丰富。似粗实细,美味可口。也许是 下里巴人,惜乎不见菜谱著录。不用石膏豆腐液冲点,汤混而白,菜浆不结团,称为“浑浆菜豆腐”,或用泡菜水冲点,汤清而稀,菜浆结成小团,称 为“清浆菜豆腐。”其质味各有千秋。此是冉氏家传制法,文人骚客登门点食,无不拍手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