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阳光炽烈,室外热浪蒸腾。推开阳台的玻璃门,滚滚热潮连同大街上的喧哗扑面而至。眼看又是琐碎而平庸的一昼,连空气也泛着倦怠的滋味。墙上的挂钟指向四点,离下一个工作时段尚余两小时,心绪微茫之下便生起聆听音乐的意欲,于是随手拿起唱碟放入托盘,按动开关。几个月来身心俱疲,久已没有静下心来谛听这属灵的乐音了。我关上玻璃门,端坐椅中,准备重新领受一次精神的洗礼。
乐声在寂静中轻轻闪现,由圆号吹响的神秘音调犹如从深远的天际传来,刹那间已在我与滚滚尘嚣间竖立一幢无形之墙。它与相继加入的小号与定音鼓相应和,在力量的淤积中愈渐增强壮大,弦乐的震音推波助澜,裹挟着八支圆号与其他管乐器一起向高处奔涌,终于发展为石破天惊的庄严宣告!19世纪奥地利交响大师安东·布鲁克纳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就以这样恢宏的方式拉开了序幕……
"我把作品献给了我所知道的最高的尘世君主,我们敬爱杰出的皇帝,现在我又把最后的作品献给众神之主,我亲爱的上帝,希望他能保证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它,并乐于收受我的礼物。"--19世纪一个深秋的日子,身体虚弱的大师向前来照看他的医生理查德·赫勒缓缓说道。
威武而宏大的正主题行过之后,在一阵管弦的轻声絮语的背景下陈出抒情的副主题,它延绵、宽广、胸怀博大,又温存、轻盈、充满幻想。这是一劂怀旧的挽歌,挽留的对象既是作曲家自己,也是19世纪这个星汉灿烂的人文时代。
19世纪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巅峰,当人们蓦然回首,翻检尘封的历史,隔空仰望那一个个光辉璀璨的星座时,总不免心醉神迷。在众星之中,安东·布鲁克纳这颗巨大的恒星在当时却总被其他星座的光辉遮盖。而当那些盛极一时的星座的光芒终于随时间的流逝而相继黯淡下来时,这颗璀璨的恒星的价值才越渐显现出来。大师在生前屡屡或被迫或自愿地修改自己的交响曲时,可能并未料到,在他离开尘世走向天国之后,他的音乐终于被世人奉为经典。而他生前,误解、嘲笑、诋毁不绝于耳,竟使他对自己的才能产生怀疑。只有退回内心,退回到信仰的坚实堡垒中,他才是幸福、充实、顽强以至无畏的。
他其实并不软弱,从一名乡村教师到林茨礼拜堂的管风琴师再到维也纳音乐学院的教授,全靠辛勤的劳动、扎实的功底、高超的学识。他一生历经亲人亡故、婚事告吹、同行相轻,屡遭波折却矢志不渝。他也有缺乏自信的时候,有时甚至自卑,从外表看,布鲁克纳不像个音乐家,身材矮小,衣着土气,再配上一张农民的脸。这副形象会让人想起一个卡通人物--笨伯。但漫画里的笨伯还有个"聪明"的定语,布鲁克纳却没有。你也很难用"大智若愚"去形容他,因为某些时候他几乎就是愚的。他木讷、憨厚、谦虚、恭敬,保有一颗不谙世故的赤子之心,有对上帝的虔敬和对艺术恒定的信念,当然还有由此产生的耐性和毅力。至于天赋和才华,那是语言文字难于触及的领域,是神赐给人类的礼物。有一种人,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某种使命而降临人间。他们的目标通常是单纯的,可他们的任务又总是艰巨的。因为单纯的事物往往带有最多的真理,往往包含着通向永恒的种子。布鲁克纳拙于事功、拙于口才,却以博大深邃、壮丽崇高的音乐道出了一切。他的写作即是对神的敬献,是有限个体对无穷之在不知疲倦的吁求。奇怪的是,这种不强调自我的风格却成全了一个圆满的自我。在他史诗般的作品架构与江河一样宽广悠长的旋律背后,人们总能辩认出那张憨厚朴实的面孔。不过,这些音乐的庞然大物大多不为同时代人所理解,有的甚至不得不经过漫长的岁月后才得以见天日。
乐声在寂静中轻轻闪现,由圆号吹响的神秘音调犹如从深远的天际传来,刹那间已在我与滚滚尘嚣间竖立一幢无形之墙。它与相继加入的小号与定音鼓相应和,在力量的淤积中愈渐增强壮大,弦乐的震音推波助澜,裹挟着八支圆号与其他管乐器一起向高处奔涌,终于发展为石破天惊的庄严宣告!19世纪奥地利交响大师安东·布鲁克纳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就以这样恢宏的方式拉开了序幕……
"我把作品献给了我所知道的最高的尘世君主,我们敬爱杰出的皇帝,现在我又把最后的作品献给众神之主,我亲爱的上帝,希望他能保证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它,并乐于收受我的礼物。"--19世纪一个深秋的日子,身体虚弱的大师向前来照看他的医生理查德·赫勒缓缓说道。
威武而宏大的正主题行过之后,在一阵管弦的轻声絮语的背景下陈出抒情的副主题,它延绵、宽广、胸怀博大,又温存、轻盈、充满幻想。这是一劂怀旧的挽歌,挽留的对象既是作曲家自己,也是19世纪这个星汉灿烂的人文时代。
19世纪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巅峰,当人们蓦然回首,翻检尘封的历史,隔空仰望那一个个光辉璀璨的星座时,总不免心醉神迷。在众星之中,安东·布鲁克纳这颗巨大的恒星在当时却总被其他星座的光辉遮盖。而当那些盛极一时的星座的光芒终于随时间的流逝而相继黯淡下来时,这颗璀璨的恒星的价值才越渐显现出来。大师在生前屡屡或被迫或自愿地修改自己的交响曲时,可能并未料到,在他离开尘世走向天国之后,他的音乐终于被世人奉为经典。而他生前,误解、嘲笑、诋毁不绝于耳,竟使他对自己的才能产生怀疑。只有退回内心,退回到信仰的坚实堡垒中,他才是幸福、充实、顽强以至无畏的。
他其实并不软弱,从一名乡村教师到林茨礼拜堂的管风琴师再到维也纳音乐学院的教授,全靠辛勤的劳动、扎实的功底、高超的学识。他一生历经亲人亡故、婚事告吹、同行相轻,屡遭波折却矢志不渝。他也有缺乏自信的时候,有时甚至自卑,从外表看,布鲁克纳不像个音乐家,身材矮小,衣着土气,再配上一张农民的脸。这副形象会让人想起一个卡通人物--笨伯。但漫画里的笨伯还有个"聪明"的定语,布鲁克纳却没有。你也很难用"大智若愚"去形容他,因为某些时候他几乎就是愚的。他木讷、憨厚、谦虚、恭敬,保有一颗不谙世故的赤子之心,有对上帝的虔敬和对艺术恒定的信念,当然还有由此产生的耐性和毅力。至于天赋和才华,那是语言文字难于触及的领域,是神赐给人类的礼物。有一种人,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某种使命而降临人间。他们的目标通常是单纯的,可他们的任务又总是艰巨的。因为单纯的事物往往带有最多的真理,往往包含着通向永恒的种子。布鲁克纳拙于事功、拙于口才,却以博大深邃、壮丽崇高的音乐道出了一切。他的写作即是对神的敬献,是有限个体对无穷之在不知疲倦的吁求。奇怪的是,这种不强调自我的风格却成全了一个圆满的自我。在他史诗般的作品架构与江河一样宽广悠长的旋律背后,人们总能辩认出那张憨厚朴实的面孔。不过,这些音乐的庞然大物大多不为同时代人所理解,有的甚至不得不经过漫长的岁月后才得以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