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之屋
埃勒里.奎因
特伦顿郊区的小木屋金鲍尔被杀,死前他说凶手是个戴着面纱的女人。而他有着两个妻子。
1936,奎因第二时期首作。
我自己也没想到,各种原因之下,《半途之屋》会到如今才读。第二时期首作,延续着第一时期国名系列与悲剧系列的创作态度,讲求公平性,和逻辑推理。《半途之屋》也是附有挑战读者的,其最后大段的推理,即使放在国名系列中,也属上乘。就整条逻辑线索的完整和连贯性,再加火柴部分的推理的意外,这一本可以称为经典。
全书的结构是比较特别,相当简练,只分了5章的情况。案发,现场取证调查,法庭辩论,再突变与结尾。简练的结构,让整体并不沉闷,阅读体验比起类似有着推理完整性与连贯性的《荷兰鞋之谜》强出不少。当然,推理部分挑刺永远是挑的出来的,整个推理的基点处,就可以用提提异常心理什么的。当然我是觉得那里也问题不大,异常心理毕竟在情节中也未表现。
再赞,就是推理中的已知条件隐藏,很有启发。
总之,经典。不止位置,情节过程,也隐隐约约点了“半途”之睛。
可能比较有争议的是书中的误导,我完全接受,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