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 中国扎稳根基
北京晨报:2013年,你的欧洲巡演和国内30 城市的“中国钢琴梦“巡演,尤其是“中国钢琴梦“巡 演,无论从声势还是规模上看都堪称是史无前例 的。这一年下来,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李云迪:去年的欧洲巡演和“中国钢琴梦“巡 演总体来讲是非常成功的。以前,我只是去北上 广、深圳、成都、重庆、厦门、青岛这样的有古 典音乐积淀的城市,这一次居然还去了乌鲁木 齐、邯郸这样的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城市,很多城 市绝大多数观众都是第一次听古典音乐的音乐 会,年轻人特别多,但场子却比预想的要安静得 多。我记得我2000年获肖邦大奖后,在广州的音 乐会,那场子要吵得多呢!看来这十几年,中国 的古典音乐普及程度还是挺高的,这些二三线城 市的孩子很多都是接受过音乐教育的,他们已经 初步地懂得该如何在音乐会上欣赏古典音乐了。 这是特别让人感到高兴的事情。回顾亚洲近几十 年的古典音乐历史,古典音乐最早、最普及的首 先是日本,之后是韩国,现在开始轮到咱们中 国。所以,我相信中国古典音乐的未来会越来越 好的。
另外,这一次的巡演还有一个发现——很多 二三线城市都有非常好的音乐厅!当然了,这次 的巡演也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有 的音乐厅只有一台演出用的钢琴,而休息室没有 练习用的钢琴,我是可以凑合的,但今后如果邀 请国际上的钢琴家,这就是不能凑合的了;再比 如,有些剧院在音乐会时必须使用专业的反音 罩,他们的确是有,但却只安装一半。因为,他 们认为只有演出交响乐的时候才会需要全部反音 罩。而且,已经有一些国内的钢琴家在半罩的情 况下演出过。这已经是违背声学原理的事情了; 还比如,很多音乐厅和剧场的演出用钢琴是没有 调过音的,有些甚至是第一次听说钢琴还需要调 音。所以,这一次的30座城市巡演,我特别邀请 了施坦威钢琴中国首席调琴师同行,一方面是保 证我的音乐会质量,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帮这些音 乐厅剧院健全钢琴独奏音乐会的基本硬件配置和 音响概念。有了第一次,今后无论谁去做钢琴音 乐会,这些基本的问题应该可以避免了。
录音推迟 反倒捡个便宜
北京晨报:讲一讲这次与柏林爱乐录音的经 历吧。
李云迪:这一次录音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我 是按照已经安排好的日程,于去年11月初赶到柏 林的,没想到,我到达柏林的当天,丹尼尔·哈丁 的父亲突发中风。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我自然是 要替朋友着想,柏林爱乐也爱护和非常体谅这位 与他们交往深厚的指挥家,同意把录音的档期延 后一个月。所以,这次的录音就推迟到了去年的 12月。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这段插曲,所以,录 音时哈丁就更加悉心配合我的风格和追求,所有 的细节都有非常到位的配合。推迟一个月录音还 有一个好处,就在录音的前一天,祖宾·梅塔刚刚 指挥柏林爱乐与布赫宾德连续演出了两场《皇 帝》,两场演出就算是为我的录音做排练了,乐 团在音乐的处理上和演奏状态上都是最佳的!也 算是捡了个便宜吧。总之,乐团这样状态上佳的 机会更难得。
我这次的舒曼《幻想曲》是在著名的 TELDEC录音室进行的,效果非常好。舒曼对于 我来讲,他的线条、浪漫和技巧,都是特别适合 我目前的音乐状态的。我非常喜欢挑战自己,舒 曼的《幻想曲》是一次挑战。这首《幻想曲》是 李斯特提议舒曼创作献给贝多芬的,所以,其中 的一些乐句非常的贝多芬。我的上一张贝多芬三 首奏鸣曲都是贝多芬比较接近浪漫派风格的作 品,而这一次的《皇帝》也是接近浪漫派风格 的,舒曼又是受贝多芬影响至深的德奥浪漫派作 曲家,从这些曲目的风格走向上,也能体现出我 录音专辑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很符合我现在的演 奏状态,我会从古典向浪漫派走,我这个岁数和 演奏状态其实是演奏浪漫派的最佳时期。
音乐里要有音乐家的理解
北京晨报:你更喜欢音乐会现场录音呢还是 录音室?
李云迪:录音室可选择多种尝试,但只选一 个制作录音。录音室可以做到最专注、最安静, 能够随时聆听自己的演奏,寻找到自己心中诠释 作品的状态;而现场则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每天 的状态心境都不同,演奏前都会再次想好“我今天 怎么个走向”。但现场录音的噪音和杂音都是致命 的弱项,它让唱片显得不够精致。同时,它又是 最充分体现人性化、个性化和身临其境的。
北京晨报:录音的年头久了,现在对录音的 要求与初次录音时有什么不同?
李云迪:小时候听唱片总是会专门选录音效 果最好的,但现在更喜欢听老唱片,听那些老唱 片里的音乐家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他们在精神层 面对音乐理解在哪里。比如,科尔托的录音,很 多地方都没有弹清楚,但他最迷人之处就是音色 和线条了,太美了!你如果太在意那些问题,就 会忽视了对他迷人之处的欣赏。完美,并不一定 就是最好的。
音乐会 紧张也是一种状态
北京晨报:很多人上场之前都会紧张,你有 没有这种紧张?你怎么看待上场前的紧张?
李云迪:我觉得,人的心态永远是在紧张时 才是最有期待。音乐家的紧张就是在用紧张的状 态给大众制造放松的音乐状态。有时候,相关事 物恰恰是相反的。
北京晨报:去年的欧洲巡演加上国内巡演, 演出场次和密度是否能够适应?
李云迪:这个场次不算多,一般来讲连续很 多场演出,间隔差不多,曲目相同,演出时思维 就会有惯性。所以,我总是会尝试打乱惯性思 维,不能够改变曲目的情况下,尝试演奏的不同 方式和走向,这就会冒险,就会产生新的紧张状 态,而我特别享受这种状态。当然,每一个音乐 家都会有好的状态,也都会有很差的状态。我觉 得评价一个音乐家的水准,要看他最好的时候能 达到什么样。对我来讲,我也很想知道自己的极 限在哪里,我的本钱就是年轻,错了可以再来, 从来没有压力。
钢琴就是我的语言
北京晨报:弹了快30年的钢琴,钢琴对你来 讲意味着什么?
李云迪:每一次演奏时都会有新鲜感。钢琴 已经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演奏钢琴就是我身体表 达的自然语言了,在心态上没有距离感。当然, 也会有挺烦钢琴的时候,尤其是状态不好时。钢 琴这乐器非常有意思,它一直都在迷惑着你,你 总是会想去征服它,你想要表达音乐时又必须借 助它,钢琴能够让别人感知我的最大化。
北京晨报:你对“云粉”在你音乐之外的高度 关注如何看待?
李云迪:关注也应该算是一种关心吧!说实 在的,我从不跟我的粉丝在音乐会以外有任何接 触,唯一的一次就是今年春节时,邀请了四位粉 丝代表一起吃饭。仅此而已了。无论粉丝们对我 说什么,对我有什么评价,我都乐于接受。我有 时候在想,就像在家爸妈也总是唠唠叨叨,那难 道不是在关心你吗?
晨报首席记者 李澄
北京晨报:2013年,你的欧洲巡演和国内30 城市的“中国钢琴梦“巡演,尤其是“中国钢琴梦“巡 演,无论从声势还是规模上看都堪称是史无前例 的。这一年下来,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李云迪:去年的欧洲巡演和“中国钢琴梦“巡 演总体来讲是非常成功的。以前,我只是去北上 广、深圳、成都、重庆、厦门、青岛这样的有古 典音乐积淀的城市,这一次居然还去了乌鲁木 齐、邯郸这样的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城市,很多城 市绝大多数观众都是第一次听古典音乐的音乐 会,年轻人特别多,但场子却比预想的要安静得 多。我记得我2000年获肖邦大奖后,在广州的音 乐会,那场子要吵得多呢!看来这十几年,中国 的古典音乐普及程度还是挺高的,这些二三线城 市的孩子很多都是接受过音乐教育的,他们已经 初步地懂得该如何在音乐会上欣赏古典音乐了。 这是特别让人感到高兴的事情。回顾亚洲近几十 年的古典音乐历史,古典音乐最早、最普及的首 先是日本,之后是韩国,现在开始轮到咱们中 国。所以,我相信中国古典音乐的未来会越来越 好的。
另外,这一次的巡演还有一个发现——很多 二三线城市都有非常好的音乐厅!当然了,这次 的巡演也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有 的音乐厅只有一台演出用的钢琴,而休息室没有 练习用的钢琴,我是可以凑合的,但今后如果邀 请国际上的钢琴家,这就是不能凑合的了;再比 如,有些剧院在音乐会时必须使用专业的反音 罩,他们的确是有,但却只安装一半。因为,他 们认为只有演出交响乐的时候才会需要全部反音 罩。而且,已经有一些国内的钢琴家在半罩的情 况下演出过。这已经是违背声学原理的事情了; 还比如,很多音乐厅和剧场的演出用钢琴是没有 调过音的,有些甚至是第一次听说钢琴还需要调 音。所以,这一次的30座城市巡演,我特别邀请 了施坦威钢琴中国首席调琴师同行,一方面是保 证我的音乐会质量,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帮这些音 乐厅剧院健全钢琴独奏音乐会的基本硬件配置和 音响概念。有了第一次,今后无论谁去做钢琴音 乐会,这些基本的问题应该可以避免了。
录音推迟 反倒捡个便宜
北京晨报:讲一讲这次与柏林爱乐录音的经 历吧。
李云迪:这一次录音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我 是按照已经安排好的日程,于去年11月初赶到柏 林的,没想到,我到达柏林的当天,丹尼尔·哈丁 的父亲突发中风。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我自然是 要替朋友着想,柏林爱乐也爱护和非常体谅这位 与他们交往深厚的指挥家,同意把录音的档期延 后一个月。所以,这次的录音就推迟到了去年的 12月。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这段插曲,所以,录 音时哈丁就更加悉心配合我的风格和追求,所有 的细节都有非常到位的配合。推迟一个月录音还 有一个好处,就在录音的前一天,祖宾·梅塔刚刚 指挥柏林爱乐与布赫宾德连续演出了两场《皇 帝》,两场演出就算是为我的录音做排练了,乐 团在音乐的处理上和演奏状态上都是最佳的!也 算是捡了个便宜吧。总之,乐团这样状态上佳的 机会更难得。
我这次的舒曼《幻想曲》是在著名的 TELDEC录音室进行的,效果非常好。舒曼对于 我来讲,他的线条、浪漫和技巧,都是特别适合 我目前的音乐状态的。我非常喜欢挑战自己,舒 曼的《幻想曲》是一次挑战。这首《幻想曲》是 李斯特提议舒曼创作献给贝多芬的,所以,其中 的一些乐句非常的贝多芬。我的上一张贝多芬三 首奏鸣曲都是贝多芬比较接近浪漫派风格的作 品,而这一次的《皇帝》也是接近浪漫派风格 的,舒曼又是受贝多芬影响至深的德奥浪漫派作 曲家,从这些曲目的风格走向上,也能体现出我 录音专辑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很符合我现在的演 奏状态,我会从古典向浪漫派走,我这个岁数和 演奏状态其实是演奏浪漫派的最佳时期。
音乐里要有音乐家的理解
北京晨报:你更喜欢音乐会现场录音呢还是 录音室?
李云迪:录音室可选择多种尝试,但只选一 个制作录音。录音室可以做到最专注、最安静, 能够随时聆听自己的演奏,寻找到自己心中诠释 作品的状态;而现场则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每天 的状态心境都不同,演奏前都会再次想好“我今天 怎么个走向”。但现场录音的噪音和杂音都是致命 的弱项,它让唱片显得不够精致。同时,它又是 最充分体现人性化、个性化和身临其境的。
北京晨报:录音的年头久了,现在对录音的 要求与初次录音时有什么不同?
李云迪:小时候听唱片总是会专门选录音效 果最好的,但现在更喜欢听老唱片,听那些老唱 片里的音乐家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他们在精神层 面对音乐理解在哪里。比如,科尔托的录音,很 多地方都没有弹清楚,但他最迷人之处就是音色 和线条了,太美了!你如果太在意那些问题,就 会忽视了对他迷人之处的欣赏。完美,并不一定 就是最好的。
音乐会 紧张也是一种状态
北京晨报:很多人上场之前都会紧张,你有 没有这种紧张?你怎么看待上场前的紧张?
李云迪:我觉得,人的心态永远是在紧张时 才是最有期待。音乐家的紧张就是在用紧张的状 态给大众制造放松的音乐状态。有时候,相关事 物恰恰是相反的。
北京晨报:去年的欧洲巡演加上国内巡演, 演出场次和密度是否能够适应?
李云迪:这个场次不算多,一般来讲连续很 多场演出,间隔差不多,曲目相同,演出时思维 就会有惯性。所以,我总是会尝试打乱惯性思 维,不能够改变曲目的情况下,尝试演奏的不同 方式和走向,这就会冒险,就会产生新的紧张状 态,而我特别享受这种状态。当然,每一个音乐 家都会有好的状态,也都会有很差的状态。我觉 得评价一个音乐家的水准,要看他最好的时候能 达到什么样。对我来讲,我也很想知道自己的极 限在哪里,我的本钱就是年轻,错了可以再来, 从来没有压力。
钢琴就是我的语言
北京晨报:弹了快30年的钢琴,钢琴对你来 讲意味着什么?
李云迪:每一次演奏时都会有新鲜感。钢琴 已经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演奏钢琴就是我身体表 达的自然语言了,在心态上没有距离感。当然, 也会有挺烦钢琴的时候,尤其是状态不好时。钢 琴这乐器非常有意思,它一直都在迷惑着你,你 总是会想去征服它,你想要表达音乐时又必须借 助它,钢琴能够让别人感知我的最大化。
北京晨报:你对“云粉”在你音乐之外的高度 关注如何看待?
李云迪:关注也应该算是一种关心吧!说实 在的,我从不跟我的粉丝在音乐会以外有任何接 触,唯一的一次就是今年春节时,邀请了四位粉 丝代表一起吃饭。仅此而已了。无论粉丝们对我 说什么,对我有什么评价,我都乐于接受。我有 时候在想,就像在家爸妈也总是唠唠叨叨,那难 道不是在关心你吗?
晨报首席记者 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