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ive late in opposition area,代表人物:兰帕德。边路球员突破至底线,德华包抄至小禁区并且带走两三名防守球员,倒三角传中至点球点附近,无人防守的兰帕德跟上一脚推射得分。这就是典型的arrive late in opposition area,像极了排球里面的主攻手佯攻,后排球员插上扣球,所以翻译为后排插上是有道理的。
这种帖子还加精,真是无语了,完全是误导新手。 关于习惯解释SI官方都给出了,LZ的观点至少一半都是胡解,什么dictates tempo 是口授节奏,dewll on ball是思考球路都出来了,前几年汉化的“拿球后犹豫不决、迟不出脚”其实最好,官方已经明说了这个技能和观察球场情况不同,是一个负面的习惯。
精神可嘉,支持。有些翻的不错,”使用优势脚过人“要赞一个。 有些需指正: arrives late in opposition area—— “喜欢拖后接应” (原“喜欢后排插上进攻”) 拖后接应的描述有歧义,会理解成在其身后接应(空间尺度) 本条的战术思路应是不要一次性把攻击力量都投入前场,基于2点考虑,1是怕被解围打反击,2是怕压缩进攻空间。所以往往会让边卫先不助攻,待进攻线推进到对方3区后或从另一边有转移机会时再插上。 对此战术专业术语就是“后排插上” tries to play out of trouble——“处变不惊”(原:“利用脚下技术将球带出危险区”) 如何处理本方危险区域?一般来说,都会选择”解围“,如大脚破坏,这样就不用单独描述。 此条 play 就是带球带出危险区的意思,参考12欧洲杯意大利队德罗西打法 likes ball played into feet ——“喜欢控住球(而不是随便处理出去)”(原:“喜欢用脚而不是身体的其他部位来停球运球”) 请脑补场景:球员A准备传球,球员B在前接应,然后B高喊”传脚下“ dive into tackles —— “喜欢倒地铲球” (原:“一铲就倒”) 此条是用来形容爱假摔的(英文对假摔就是用”跳水dive“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