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心铃儿吧 关注:40贴子:1,959
  • 7回复贴,共1
上师说,你说你懂但是做不到,事实上你根本不是真的懂,就像你真的懂毒药有毒,你还会去喝吗?终于开始懂上师的话,真的懂了,就能真的做到。就像今晚,开始真的有些体会到人身难得。这句话,学佛的人都听到耳朵生茧,但是直到今晚才真的有一点觉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这种感觉不可思议,焦虑一下子就开始消失,五戒十善难,真的开始领悟人身难得,也许会容易的多。上师说,当你真诚的祈祷,当圣者的加持和你的信心融为一体,心中自然会出现一条光明之路。真实不虚!感恩顶礼!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02-27 15:57回复
    虚空真是一个美妙的词汇,似乎什么都没有,却正因为如此,却也什么都有。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02-27 15:59
    回复
      2025-05-10 05:24:20
      广告
      今天甘露提醒了我一个问题,她说我不应该发现动物的可怜,就觉得人类或者自己罪大恶极了,我们是平等的。
      这个倒是真的提醒我了,一直以来我强调的和表达的,都过于偏颇了,也有些过于严厉了。这个我真的忽视了。
      我们所有人,留到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
      姐妹们不要受我过于偏颇的误导,我的表达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性格心性说的,以后姐妹们看我写的太激烈的时候提醒我一下啊。。哈哈,先嘴儿一个


      3楼2014-03-02 15:58
      回复
        趁着周末,把这个贴上来。其中葱蒜韭菜,其实大葱小葱洋葱、蒜苗蒜黄、韭菜韭黄等等,与之有关的一切东西都在内。
        五辛也叫五荤,荤这个字本来是读【XUN】,指的是吃过之后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的东西。
        姐妹们有的在家要给家人做饭,有的在学校饭菜只能吃外面的自己做不了主,所以这个做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平时能少吃的时候,尽量的开始试着去少吃一点。


        5楼2014-03-02 15:59
        回复
          幸福与安祥
          安祥,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想得到幸福,从内心里头要有‘安祥'两个字。要能够‘放得下',才能保持一颗祥和之心。
          有一位女信徒,他的独生子才十一岁就生病逝世了,她来到我的面前一直哭,哭完之后问我:‘师父!我该怎么办?'
          我就说:‘放下!'
          她说放不下,这个孩子实在太乖巧了。我仍然那句话:‘放下。'
          她就反驳:‘师父,这样不是太消极了吗?'
          我就问她:‘不然,你又能怎么样?就算再让你再哭三个月甚至三年,这个孩子一样不能复活。你不放下,又能怎么样呢?'
          你想要得到安祥,就要学习‘认命'。
          什么叫‘认命'?
          就是对已经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要勇敢的接受它。我们要了解真理,以达到幸福,就要从本性上去悟。但本性无法用语言形容,语言和文字都只能相似地表达出本性,而无法对本性真实地表达指础。所似,唯有用智慧去体悟,才能透彻。
          一个人,无论他是什么地位,过那一种阶层的生活,只要他的内心非常安祥,就可以过得幸福。而一个拥有很多物质享受,但却不了解宇宙真理,内心纷乱的人,生活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惩罚;拥有得愈多,他的痛苦也愈多。因此,幸福从何而来?要从内心的‘安祥'而来。


          6楼2014-03-02 16:00
          回复
            不能体认出自性是什么东西。别人如果向他们说两三句好话,他整个人就像地球失去地心引力一样,轻飘飘的,别人如果辱骂或批评他几句,他就因受不了而感到痛苦。
            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无论他遇到什么逆境,都能欢喜承受。例如:有一个小孩端了一碗汤,一不小心跌倒把碗打破了,他的父母就一直打他。但碗已经破了,就算你再怎么用力打这个小孩,‘碗'—还是不能自动黏合的。所以,对于事实,我们就要有勇气来承受它。
            我们学佛如果不能运用在生活当中,那学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道,就在你心中,就在日常运用中。仁者,请善自体会吧!


            7楼2014-03-02 16:00
            回复
              法唯心造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
              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
              广钦老和尚为了破他的执著,就告诉他:‘你在跟佛祖算账啊!'
              修行用功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以放下、不执著的角度来实行。
              就像我自必须了解,吃素不代表修行,而只是修行的助缘而已。如果吃素是修行,牛也吃草,甚至它吃得远比人类更清净,那么,它也在修行吗?
              修行,是在修我们的心。但错误的方法,不当的精进,就不是在用功了,反而成了一种执著。我们任何一个人,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也是这个心,要造业下地狱也是这个心,苦、乐、善、恶、主观、客观、烦恼、菩提、有为、无为皆是这个心。如果我们慈悲喜舍,就是佛菩萨;相反的,造业、执著,就成了畜牲种、地狱客。所以,学佛要进步,就必须从心地上下功夫。
              心,也可以是个模糊、不确定的名词。加一个善就是善心;加一个恶就是恶心:加上菩提就是菩提心;加上烦恼,又成了烦恼心。另外,在楞严经中,心所指的是如来藏;在唯识里是八识;在我们世间是指灵魂;以心理学的看法即成潜意识。
              心,加上不同的名词,就成不同的心。
              我们也常听到人们如此说:‘善、恶在一念间。'依佛法的究竟义来说,一切万法唯心所造。因此,修行不在外表与事相上而已;一定要开发自己本性内在的般若智慧,远离分别执著,也才谈得上‘修行'。


              8楼2014-03-02 16:02
              回复
                包容异己
                ‘人,生而不平等'。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然后想要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圆满答案。但唯有佛陀‘人人都能成佛'的理论,才真正为众生提出了究竟解决之道。
                人的差异性,有来自先天的业力,及后天的努力与学习。一般人基于此差别的大小,再加上自己自私的角度给予批判,就益发的更不平衡了。其实以佛法的观点,这种种的不同、相异、对立,却极为公平。因为,众生一切的身、心、环境,皆取决于自己的业力。我们要突破意识的观念,就要放下错误的标准,因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订出一个范围,跟自己看法不同的就是敌人,而加以排斥。这都是由意识造成我们内心的一种主观,如果不能突破,就会一直生活在意识的阻碍里而痛苦不堪。
                当了解了这个道理,你就再也不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或愤世嫉俗了。那么争执中,如一方能够将冲动忍耐一下,那么必能有一番新的境界,明天也会比较好。
                就像夫妻吵架时,有一方能心平气和地跟对方说:‘我尊重你!而且我并不想改变你。'这样,想吵也吵不起来了。
                哲学家也告诉我们:‘不要让你今天的无知,增加你明天的后悔。'
                遇到什么事,先训练自己不要马上生气,后悔自然减少。包容别人可以涵养自己,改善人际关系,产生良好的互动,这是减少纷争斗乱的不二法门。


                9楼2014-03-02 16: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