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末日吧里区吧 关注:134贴子:4,832
  • 10回复贴,共1

(转兔吧)神州古代科技大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162117318?see_lz=1
【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概述】
抽象科学有九章算术、地圆说(战国)、日心说(春秋)、中国农历(比现在使用西方阳历约精确0.035天,误差为1万伍仟年一天)、地震报警技术、气象预测技术、周易五十五微子技术、河图洛书微子技术(这两个都是宇宙物理学说)、高度发达的天文学,行星分类、考古技术、金属冶炼技术、极高度发达的人文伦理科学、建筑技术、自然医学技术、造船以及航海技术、高度完善发达的哲学体系、墨子几何、小孔成像、百万人口大城市排水系统(用了几千年还在用)、水利灌溉技术(都江堰、黄河冲沙)······
实物科学成果有:玻璃、纸、罗盘、火药(以及衍生出来的火枪、火炮、火箭推进器)、庞大雄伟的宫殿,陵墓,长城、时间计算设备(钟、油漏,滴尺等)、精良的铁器(越王勾践剑等)、巨型船······
国道高速公路网路概念的直道、驰道……未解之谜的秦帝国铁轨。
其中火药和纸直接把人类推入现代文明,另外中国古人更重视天文、数学这一类的抽象科学,虽然很发达,但是由于中国文化断层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传承。有学者曾估计,中国古代科技中能流传下来的不到总体量的10%;以上都是流传下来的一冰山一角



IP属地:上海1楼2014-02-27 12:29回复

    吊桥:中国人李冰于公元前3世纪在四川省灌县修建了安蓝桥。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缆链桥。它总长为320米,有八个孔,整个结构中没有一块金属材料。此吊桥上铺了板便于人们行走。这种用竹子做的索桥是极有效的,整个缆索是以竹子为内芯,外边包着从竹子外层劈下的竹条(蔑片)编成的“辫子”。编成辫子是因为蔑片把内芯缠得越紧,缆索的强度就越大,从而增加了安全因素。并且,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又发明了铁吊桥。这桥可用于通行车辆。1655年到中国访问的西方人马丁.马蒂尼曾描述过贵州境内一条河上的铁索桥,并编在那个时期有名的巨著《中国图集新编》中。西方的第一座吊桥,即温奇桥。是公元1741年建成的,跨于英格兰的提兹河上,它只有缆索而没有桥面供车辆通行。由于欧洲人于1809年才建成第一座可以通行车辆的吊桥,因此在这方面中国人比西方要领先1800年以上。


    IP属地:上海4楼2014-02-27 12:30
    回复
      2025-05-17 10:44:26
      广告

        考古人员在秦陵附近挖掘出的宝剑,其剑历经2000年仍然锋利无比,原因是剑锋上面覆盖了一层铬,听起来不算神奇,但是人类直到1938年才发现铬!

      百炼钢之术——生铁炼钢之法: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发明了用生铁炼钢法,也称“百炼法”。而西方到1856年才开始用生铁炼钢,比中国晚了二千年左右。


      IP属地:上海6楼2014-02-27 12:31
      回复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IP属地:上海7楼2014-02-27 12:31
        收起回复

          布料丝绸
          华族的【华】有华丽的衣裳之意


          IP属地:上海8楼2014-02-27 12:33
          回复
            【轩辕】意为:车子

            周成王时代(公元前 1042 年 — 公元前 1021 年),一个从远方来镐京向成王献书的君主——「越裳氏」,在半路上迷失了方向,周公赶忙派人送『指南车』去,把越裳氏接到镐京。自此以后指南车就失传了。直到公元 3 世纪有个魏国博士「马钧」,和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谈到黄帝造指南车,高、秦二人都说古代哪里会有指南车,书上记的是靠不住的。马钧则说古代确有过指南车,如果不信他愿意制造一辆来证明。
              消息传到魏明帝那里,就于青龙元年(公元 233 年)下诏书叫博士「马钧」造指南车。马钧接到诏书立刻开始设计,购买材料并动工制造,没有多久,就造好了一辆指南车献给明帝。
              指南车在魏国造成后,就在魏宫流行起来。后来晋武帝篡夺了魏国,在晋宫使用的指南车,已经改名为『司南车』。每逢皇帝出巡,司南车就开出在出巡车队的前面做引导。
              司南车用 4 匹马驾驶,马由马夫驾驭。车上除了做装饰品的“缨带”在随风飘动、观测风向以外,主要的是有一个“木人”笔直地站在车上,不管车辆怎样转动,木人的手指永远指向南方不动。这辆司南车于西晋末年发生战事后失踪了
            说起鼓车,大家想到肯定是那种古代的记程鼓车。记程鼓车是汉代的马车,车上一前一后站有木人,手中握有鼓棰。马车每驶至一定里数,木人就会挥动鼓棰,敲响前方的小鼓。它的工作原理是:木人手上有线连着一个齿轮,齿轮又连着另一个齿轮,形成一套减速齿轮组,最后连着车轮。车辆启动,车轮就带动齿轮组,齿轮组带动木人,木人则敲起锣鼓。这看起来简单的原理,在当时是相当有科技含量的发明,连现在的计程车也是根据记里鼓车的原理记数,当然这也是中国古代的十大发明之一。
            而我这里说的鼓车,不是这样的鼓车,而是源于古代战车的鼓车。
            说鼓车,自然离不开鼓。提到鼓,相信大多数人联想到的是连天烽火,是野性与力量,是振奋与激昂。鼓算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吧,但这种乐器,天生就是为战而生,由于其激越而雄壮的声音,早在黄帝时期,鼓就作为军队助威之用。
            【山西剽悍的鼓车会】
            鼓车会起于何时,不得而知。尉村,在唐时被李世民封为鄂国公尉迟恭的职田庄,尉迟恭的帅府就在不远处的太平县城驻扎。这鼓车是不是尉迟将军的战车演变而来?未可知也。
            现在的跑鼓车,虽然已经是一种体育活动了,但从这种活动中,人们可以感觉到浓厚的混战气息,联想到古战场,仿佛可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雷声般的鼓声。那么为什么是在清明节呢? 清明节,过去叫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名士介子推而设的。
            历史上的寒食节,时间长短不一,短者三日,长者竟达三月。由于寒食节民众不可生火、不可吃热食,人们便发起很多体育和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豪情奔放,颇有古战场的遗风,像一股狂奔的旋风,

            西汉双辕车
            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中国人大约在4600年前黄帝时代已经创造了车。大约4000年前当时的薛部落以造车闻名于世。《左传》说薛部落的奚仲担任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的“车正”官职。《墨子》、《荀子》和《吕氏春秋》都记述了奚仲造车。
              古车印象
              先秦时代的车,总的说来分为“小车”、“大车”两大类。驾马、车箱小的叫“小车”,也叫轻车或戎车。驾牛、车箱大的叫“大车”。小车除贵族出行乘坐外,主要用于战争。战国时,由于车战的发达,战车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有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 


            IP属地:上海16楼2014-02-27 12:38
            回复

              走马灯与燃气涡轮
               最晚在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劳动人民就创造了走马灯。中国许多古籍都有关于走马灯的记述。走马灯上有平放的叶轮,下燃烛或灯,热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这正是现代燃气涡轮工作原理的原始应用。


              IP属地:上海22楼2014-02-27 12:40
              回复

                松脂灯(孔明灯)与热空气气球
                 汉武帝(公元前140~前37年)时淮南王刘安门客所编 《淮南万毕术》中说,把鸡蛋掏空,中燃艾火,空蛋壳即可乘风飞去。这与热空气气球浮空原理相符。相传五代(907~960年)时莘七娘随夫入闽作战,曾用竹和纸做成方形大灯,底盘上燃以松脂,当热气充满灯即扶摇直上,用作军中信号,这就是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这种灯流传于中国许多省份,但形状各异,大多为球形或圆柱形,也可用油或柴作燃料,有飏灯、云灯、云球、飞灯、天灯或宫粉(云南西双版纳)等多种名称。


                IP属地:上海24楼2014-02-27 1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