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之怒吧 关注:5,433贴子:75,696
  • 7回复贴,共1

为什么大禹之前是禅让制,而之后的夏朝却变成世袭制了,历史是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重要的不是禅让制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地存在过,而是(1)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在政治学、社会学中意味着什么?(2)禅让制在中国传统历史叙事中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禅让制的核心是有能力的人统治,换而言之,统治的关键是统治者个人的能力或领袖气质。禅让制的时代在韦伯的术语就是卡里斯马型统治的时代。而世袭制淡化了统治者个人的作用。长子继承制乃至嫡长子继承制的成立,取决于以下前提:无论谁来统治,只要他在最低程度上遵循规则,政府就能够有效运行。我的老师彼得海泽曾经说:
“人们往往批评墨洛温王朝不能建立长子继承制,于是这个王朝的继承史就是不断的战争史。但他们显然错了。只有在统治者个人的性情不那么重要的时候,长子继承制才有可能出现……”
换而言之,有了成熟的官僚制(bureaucracy),才可以施行长子继承制,并享有由之而来的政治稳定。当然,禅让制与长子继承制之间有很大的灰色地带,比如家族男性成员继承制(tanistry)——就蒙古帝国的汗位而言,任何一个成吉思汗的后裔都有继承权,但必需得到全体家族成员某种形式上的认可——当然,高卢的部族首领或许是一个更合适的例子。无论如何,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过渡代表了官僚制的发展与成熟。
尧舜禹的禅让与夏的世袭,严格而言,都是无法证实其存在的传说。但如果将其看做一种文化记忆,这事实上也反映了曾经华夏民族经历过的政治变迁。当然,这样的文化记忆在传承过程中已经被道德化了。尧舜禹的时代被讴歌为理想的时代。但即使在儒家经典的上古追忆中,依然可以看出官僚制发展的迹象。有一位叫柯马丁的学者认为,《尚书·尧典》中的统治者尧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他的政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分工,他的主要职责是调和阴阳——换而言之,他并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舜典》中的统治者就可以驾驭一套相对完整的国家机器了,有五刑、五品、五教、五流等等。他统治的疆域有了十二州、十二山——换而言之,他有地方行政的雏形,也就可以初步地介入地方行政。
现在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历史在进步——如果我们可以使用进步这个词的话。当然,这种进步以另一种形象被保留在了华夏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IP属地:河南1楼2014-02-26 23:00回复
    留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2-26 23:41
    回复
      2025-05-12 15:26:29
      广告
      不错
      可惜我是理科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2-27 00:27
      收起回复
        禅让变世袭。。人类权利占有欲的开始。。。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2-28 08:18
        收起回复
          分析的很到位。


          IP属地:江苏7楼2018-05-05 1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