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吧 关注:41,596贴子:247,125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佛道既不同源,也不同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道家是中华文化的母体(matrix),中华文化的主体儒家来源于道家,又回归到道家。孔子在《论语》里曾称赞老子是神龙,只能见其首不能见其尾。孔子曾两次向老子问道,窃以为儒家最玄奥的天道性命之学直接来源于道家,来源于老子对孔子的点拨。
长久以来,人们以为儒道是分家的。余以为,道、儒、法只是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国先哲对社会的不同认识。道家要回归到朴素的羲皇时代;儒家是要创造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大同社会;法家则适合乱世,用看似残暴的方式结束战争从而开辟太平。法家直接来源于儒家,法家巨子韩非、李斯均受业于大儒荀子,而荀子则是儒门72贤之一子夏一脉的传人。
推究中国历史,上古时代民风淳朴,是一个大道不废、仁义未出的社会,道家根源于伏羲文化。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孔子才用仁义来作为社会伦理之准则。“大道废,有仁义”其实是老子对华夏大道衰落发出的悲怆感慨,既然大道废,不得已以仁义维系社会。仁义是大道衰落后的次优选择。所以,大道和仁义是不矛盾的,儒家的仁义也要回归大道。在《礼记》大同篇里,孔子理想的社会是一个“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纯朴社会。
孔子晚年向其弟子传授天道性命之学,故孔子晚年弟子多有道家高士之风采。颜回住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曾参一生都有国君来聘其任卿相,但均推辞不就,而是潜心研究学问。论语记载一个情节,孔子与多位弟子游舞雩台,各位弟子畅谈其志,最后孔子赞许的不是做官,而是赞同愿意过逍遥生活的曾点。曾点的志向是暮春时候,去河里洗澡,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为易经乾卦的初九“乾龙勿用”作注“君子遁世而无闷”,已经和道家无甚差别了。
道家和儒家都来源于人文始祖伏羲的大易文化,道家寓有为于无为,“大道无为”是掌握世间规律后的淡泊、洒脱和大自在,所以无不为。儒家寓无为于有为,“舍生取义”完全是无怨无悔之付出,所以指向无为。
儒家的天道哲学和道家无二无别,《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庄子说“道在屎溺”,都是源于中华先圣对宇宙的深刻认识。
道家和儒家如同长江和黄河,同源、异流、同归。
中华历史上最优秀的人才都是儒道法兼济的,比如诸葛亮。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似道家;其“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似儒家;其治理蜀汉严刑峻法,似法家。


1楼2014-02-23 09:24回复
    (6)
    如前述,儒道同源同归。道和佛既不同源,也不同归。道是学问智慧,佛是宗教想象。三教合一主要是佛教提出的,是佛教为了在中国生存壮大所提出的宣传口号,目的是麻痹华夏子孙,让我们放松对佛的警惕,甚至皈依佛。
    本节分析一下佛道为什么不同源。第一,从文化背景看。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是一个畏生怕死的懒惰民族,缺乏斗争精神,追求死后的涅磐和清静。轮回说和因果说都是古印度固有的。印度人希望通过修行,获取来世的大福报。印度人现世修行时极为辛苦,摈弃欲望,但为的是来世能实现他的大欲。佛经和佛教故事都宣称阿育王、武则天前世是修佛之人,供奉过佛,所以现世才获得大福报,当帝王。中国人讲究努力奋斗,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没有描述彼岸世界和死后的世界,都是对现实客观世界的观察、总结和归纳。
    第二,从世界观看。道家来源于大易哲学,大易创立于伏羲。在易经八卦里,认为天地间的八个主体是:天、地、水、火、雷、风、山、泽。道的世界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佛认为的五个主体是:色、受、想、行、识,前一个是唯物,后四个是唯心。佛虽然也说“地、水、风、火”,但其理论和修行体系是围绕“色、受、想、行、识”展开的,所以佛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道虽然不提倡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但并不否认客观世界。佛是否认客观世界的,认为世界如梦如幻,《金刚经》说:凡一切相,皆是虚妄。
    结论如下:世界观是一切思想的分水岭,道是唯物的,佛是唯心的;道承认客观世界,佛否定客观世界。所以道和佛在源头是泾渭分明的。而道和佛的世界观差异来源于中华民族和印度人的文化背景差异。


    6楼2014-02-23 09:26
    回复
      2025-07-06 22:08:41
      广告
      (7)
      上章说到道和佛在源头上截然不同,这章在归宿说二者的本质差异。
      第一,道立足于现实人生,佛寄托于彼岸世界。道是实际的智慧,所以道只是讲述现实人生,但又超越现实人生。是通过掌握规律、领悟大道的方式获得自由,有点类似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佛本质上是宗教,是一种冥想的方式悟道,所以佛需要彼岸世界来寄托。有人说,禅宗就是当世解脱。回答:禅宗是中国式的佛教,吸收了很多庄子的思想。但禅宗本质上还是佛教那套,仍然追求涅盘和彼岸,否则那些祖师去当和尚干嘛?
      第二,道能指导人生和社会,佛却不能。道是总结天地万象获得的规律,佛则是一种冥想、顿悟获得的心灵吗啡。前文也说及,道家思想治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佛教治国只能是死路一条。
      结论:从立足点和指导性可以看出,道和佛本质不同。道是在现实中获得超越,佛追求死后涅盘(就连禅宗也不例外),一个追求生时,一个追求死后,所以道和佛的归宿截然不同。


      7楼2014-02-23 09:27
      回复
        (8)
        那为什么有人说佛道同源同归呢?大概是因为:道倡导“清静自然”、佛倡导“无欲无求”,似乎都差不多。但道的清静自然是掌握规律、领悟大道后的自在、洒脱和淡泊;佛的无欲无求是强烈克制欲望,把此生欲望寄托于来世后剩下的无欲。其实,佛的欲望是很大的。比如西方极乐世界还只是个成佛的中转站,还不是究竟成佛,但其奢华已经是世间无匹了。最后荒诞到喇嘛教,居然号召“大贪成佛”。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有些抵触。可如今回头来看,马克思的哲学还是有真知灼见的,是对西方圣哲的总结。马克思的唯物世界观、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论述,都是来源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的。对于世界的一切人类文明,我们都应该继承,但是对宗教这么诱骗加恐吓,只讲愚信的体系,还是摒弃为好。
        南怀瑾说“道是药店,儒是粮食店,佛是百货店”,老家伙关于道和儒的论断我认同,但佛可以说是一个垃圾店。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没做过什么好事,反而一直在诅咒华夏族。“佛教兴,华夏衰”是历史规律。所以对于外来宗教,不管是原来的佛教,还是近一百年来传入的其它外国宗教,华夏子孙都得擦亮眼睛,保持高度的警觉。我华夏族自有天人合一的通途,不需要外国宗教这种低级愚昧的信仰系统。至于本土的道教,虽然也吸收了很多的佛教垃圾,但作为秉承华夏神话的宗教,我们应该呵护他。


        8楼2014-02-23 09:27
        回复
          (9)
          任何学问都要有两个作用:让国家强大,让个人幸福。
          本人外婆和母亲信佛,所以从小对佛有好感和认同感。11年前非典时期,在家无聊,网上看佛经,遂被洗脑,误入歧途近10年。10年来,修佛、参禅、看经、念佛,研究佛学,厄运重重,心力交瘁,智商情商极度退化,心智健康受到莫大损害。前年夏天失业,在一道家人士点拨下,奋而离开魔窟,结果生命焕发勃勃生机。
          失业后,本人研究注册会计,精于此艺,后找到一不错工作,以会计技艺在单位立足,得领导同事认同尊重,收入亦可。本人天性仁孝纯善,如今得会计术以谋生、立足,不复他求,唯奉养双亲耳。今后希上天庇佑,得遇一有德女子,平淡过此生,足矣。
          前信佛之时,竭心智研究其诡辩哲学,心力健康受损。今回归中华文化,佐以西方经济之学,对社会、人生有一定见解,健康亦恢复。余牢记先圣“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寡欲知足、道法自然”之训,三十三岁立足,幸哉。今心态洒脱淡泊,幸福感非常人能比。
          今年农历大年初一清晨,余在市区散步,一轮红日升于东,余感体内之光明与天地之光明融于一体,浩然之气致中和。感恩老子、孔子二圣,儒道二家之学给本人第二次生命,亦让本人立足于社会,立心于天地。
          (全文完)


          9楼2014-02-23 09:28
          收起回复
            赞、申请加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2-23 13:04
            回复
              不知道楼主能不能讲下 老子化胡 . 很期待.


              12楼2014-02-23 15:11
              收起回复
                —A—…………说佛道 殊途同归 某倒是觉得再正常不过…………毕竟汉传…………终是要同归华夏的…………蠕动………佛也可说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2-23 17:53
                收起回复
                  2025-07-06 22:02:41
                  广告
                  好文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4-02-23 23:48
                  回复
                    学习了,佛是道的一种也是可以的,大道三千嘛,不过佛教确实不可用来治国这是害人啊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4-02-24 00:07
                    回复
                      好文,经典,楼主是明白人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4-02-24 07:45
                      回复
                        好文顶一顶。。


                        IP属地:湖北17楼2014-02-24 15:05
                        回复
                          心魔难去,不想成为坏人,跪求入道修行,望得道高人指点,愿随你参捂大道,望有缘师傅看到。联系我QQ 504247858


                          18楼2014-03-03 05:45
                          回复
                            视佛道异者,总乃旁观法论;归其根本也亦同取然。亲生兄弟人,人人法不同,或山或水转,同是息心人。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4-03-03 1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