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畅谈吧 关注:387贴子:3,822
  • 11回复贴,共1

经济讨论,经济学十大原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喜欢经济学的商友们进——
  经济学十大原理可以说是《经济学原理》全书的总纲。
  学经济学最大的作用就在于解释现象。
  实证经济学:解决世界是怎样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解决世界应怎样的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2-21 20:49回复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均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得到一种东西都要以放弃另外一种的东西为代价-机会成本
      例子:学生时间的分配,大炮与黄油,治理污染,效率与平等,职业运动员选择放弃学业。
      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和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人。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人。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人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人减少。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2-21 20:53
    回复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人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也就变小了。
        认识到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2-21 20:56
      回复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会计成本=劳务与资本
          经济成本=劳务与资本的机会成本。
          由于人们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地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
          这个答案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包括的某些东西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 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
          这种成本计算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 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上大学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收益。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2-21 21:00
        回复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常见应用: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来改善经济效益。例子:航空公司对等退票的顾客收取多高的价格。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
            例如,假设一位朋友请教你,他应该在学校上多少年学。如果你给他用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个没有上完小学的人进行比较,他会抱怨这种比较无助于他的决策。你的朋友很可能已经受过某种程度的教育,并要决定是否再多上一两年学。为了作出这种决策,他需要知道,多上一年学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通过比较这种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他就可以评价多上一年学是否值得。
            再举一个考虑边际量如何有助于作出决策的例子,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0万美元/200,即500美元。有人会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00美元。
            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正如这些例子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2-21 21:05
          回复
             现在来考虑安全带法律如何改变了一个理性驾驶员的成本一收益计算。安全带降低了驾驶员的车祸代价,因为它们减少了伤亡的概率。因此,安全带法律减少了缓慢而谨慎地开车的收益。人们对安全带的反应和对道路状况改善的反应一样地更快更放肆地开车。这样,安全带法律最终的结果是更多的车祸次数。
              这个法律如何影响开车死亡的人数呢?系安全带的驾驶员在任何一次车祸中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但他们更可能发现他们的车祸更多了。净效应是不确定的。此外,安全开车程度的下降对行人(以及没有系安全带的驾驶员)显然有不利的影响。他们会由于这一法律而有危险,因为他们很可能发现自己遇上了车祸而又没有安全带的保护。因此,安全带的法律倾向于增加行人死亡的数量。
              乍一看,这种关于激励与安全带的讨论似乎是毫无根据的猜测。但是,经济学家萨姆·佩兹曼(Sam Peltzman)在 197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明了,实际上汽车安全法有许多这类意想不到的影响。根据佩兹曼的证据,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的死亡人数而增加了车祸的次数。净结果是驾驶员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
              佩兹曼对汽车安全的分析仅仅举出了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的一般原理的一个例子。经济学家研究的许多激励要比汽车安全法的激励更为直接。例如,没有一个人对向苹果征税会引起人们少买苹果感到惊讶。然而,正如安全带的例子所说明的,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就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2-21 21:21
            回复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 贸易使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变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比较优势的原理使得每个人从事相对优势的行业,互相贸易比自给自足要情况好转。
                前四个原理讨论了个人如何作出决策。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我们自己,而且还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互相交易的。
                例子:税收等减少贸易的政策会导致无谓损失的产生。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这是真的,因为美国和日本企业生产许多相同的产品。福特公司和丰田公司在汽车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康柏公司和东芝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
                但在思考国家之间的竞争时,这种想法很容易成为误导。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并不像体育比赛一样,一方赢而另一方输。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为了说明原因,我们考虑贸易如何影响你的家庭。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
                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2-21 21:32
              回复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从相互交易的能力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物品与劳务。日本人和法国人、埃及人与巴西人一样,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伙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2-21 21:33
                回复
                    关于看不见的手在指引经济活动中的技巧有一个重要推论: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地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这个推论解释了为什么税收对资源配置有不利的影响:税收扭曲了价格,从而扭曲了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这个推论还解释了租金控制这类直接控制价格的政策所引起的更大伤害。而且,这个推论也解释了共产主义的失败。在共产主义国家中,价格不是在市场上决定的,而是由中央计划者指定。这些计划者缺乏那种在价格对市场力量自由地作出反应时反映在价格中的信息。中央计划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在管理经济时把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缚起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2-21 22:35
                  回复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他生产商品与劳务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the its ability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归因于生产力的变化。
                      我们从讨论个人如何作出决策开始,然后考察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所有这些决策和相互交易共同组成了“经济”。后三个原理涉及到整体经济的运行。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1993年,平均美国人的收入为2.5万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入为7000美元,而平均尼日利亚人的收入为 1500美元。毫不奇怪,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在美国,从历史上看,收入的增长每年为2%左右(根据生活费用变动进行调整之后)。按这个比率,平均收入每35年翻一番。在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甚至更快。例如,在日本,近2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而韩国在近1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之简单出人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枣这就是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解释的重要性就应该是次要的。例如,有人想把上个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或最低工资法。但美国工人的真正英雄行为是他们提高了生产率。另一个例子是,一些评论家声称,美国近年来收人增长放慢是由于日本和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国外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2-21 23:08
                    回复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
                        例如,过去10年间美国许多争论集中在政府的预算赤字上,政府的支出超过了政府收人。正如我们将要说明的,对预算赤字的关注主要根据它对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当政府需要为预算赤字筹资时,它就要在金融市场上借钱,这就像学生要借钱为上大学筹资,或者企业要借钱为新工厂筹资一样。因此,当政府借钱为赤字筹资时,就减少了其他借款者所能得到的资金量。这样,预算赤字就减少了人力资本(学生的教育)和物质资本(企业的工厂)的投资。由于现在的低投资意味着未来的低生产率,因此,一般认为预算赤字抑制了生活水平的增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2-21 23:10
                      回复
                          原理十: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选择关系(society faces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菲利普斯曲线产生原因: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价格变化具有粘性,当政府减少货币发行量时,价格不会马上变化,但人们支出数量减少,引起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量变化,造成失业。
                          如果通货膨胀这么容易解释,为什么决策者有时却在使经济免受通货膨胀之苦上遇到麻烦呢?一个原因是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
                          在经济学家中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根据普遍的解释,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例如,假定政府减少了经济中的货币量。在长期中,这种政策变动的惟一后果是物价总水平将下降。但并不是所有的价格都将立即作出调整。在所有企业都印发新目录,所有工会都作出工资让步,以及所有餐馆都印了新菜单之前需要几年时间。这就是说,可以认为价格在短期中是粘性的。
                          由于价格是粘性的,各种政府政策都具有不同于长期效应的短期效应。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只是暂时的,但可以持续数年之久。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对理解经济中的许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这种交替关系。短期中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结合。由于这些货币与财政政策工具具有如此大的潜在力量,所以,决策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2-22 0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