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o、no、那样不对!我认为那样、不对!】
【那就是你错了!这个乐句只能这样演奏!】
【没有这回事!听好了,请听我弹】
【我只能接受这种分节法】
【请!听!我!弹!】
切萨雷先生没有回答的时候,我架起小提琴,从前述我无法接受的切萨雷先生主张的演奏方法的前四小节开始拉起。
这样⋯⋯开始、这样切入⋯⋯这样行进,我认为这样是正确的。
【怎么样,就是这种方式吧?】
我以为切萨雷先生一定会点头,但是他说着
【不对】,摇了摇头,
【这确实也是一种解释,但克里斯蒂安·巴赫要更古典派一些。这首曲子是他的基兰德曲风形成的作品,你的解释过于强调巴洛克风格了。】
切萨雷·鲁卡先生是受到巨匠米开朗杰利熏陶的小提琴家兼羽管键琴家,同时还在罗马的名门音乐学校担任讲师。虽然他是比我水平高得多的演奏家,但是为了我们的三重奏的水平达到最佳,顾虑是禁止的。
想表达的主张要说出来,这是我们《trio·da·gamba》的做法,这一点最初练习的时候就说过。我在尽我的努力掌握这首《小提琴奏鸣曲·d小调》
在这里我反论道,
【才没有这回事呢,他经过与曼海姆乐派的交流,使基兰德风格得到发展,并且对莫扎特给予很大影响,作为重要的前古典派作曲家的他的特征,我正在充分理解把握!】
其实我想说【我打算充分理解把握】,但先不说与专业术语并论,意大利语本身这些细微的语义表达对于我来说也是很困难的,所以我用了断言的语气。
然后切萨雷先生怒吼着回答我
【你根本没有理解把握!】
【pippo,你的意见也是这样吧?】
他把话题传给了在一边休息的菲利普先生。
菲利普先生从我们开始争论就自行进入休息状态,一边吐着烟圈,一边坐山观虎斗。
〔嘛,我投切切一票吧〕
他点了点头。
昵称为pippo 的菲利普·马尔基尼先生是大提琴界的巨匠克莱斯·波尔古的弟子,在苏黎世大学任教,同时也是中坚的大提琴家。如果说昵称为切切的切萨雷先生是纵长型的,那么这个人就是横宽型的。切萨雷先生兴奋得额头上青筋凸起,菲利普先生则是满脸通红。他们两位都是年过三十五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我的前辈。
【但我不是完全同意。切切的解释里的若干方面,过于重视古典派的要素了,切切取三,悠季取一,相加再除以二,应该就正好是我的想法了。】
【我不会妥协的。】
切萨雷先生驳回了菲利普先生的调停案,对我说道。
【现在是二比一】
【我不能接受】我回答。
【这里的乐句要是按照你的方法来演奏的话,曲子全部的风格就会】
【当然包括这个!】
切萨雷先生打断我的话,唠唠叨叨地继续说下去。
【我当然是从曲子整体来说的!然后你那个所谓的‘解释’不过是你喜好的xx而已】
【你这种说法是!】
刚想要逆袭,等一下,我给自己踩了刹车。
【不好意思,刚才那个‘rifurettere(?)我不明白。】
虽然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出来,但是在没有知道正确意思之前继续说的话,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
我拿出和切萨雷先生他们练习的时候常备的意和辞典,切萨雷先生见状一脸无奈地叹了口气,翻书把刚刚的单词找到,【就是这个】他指给我看。
“‘riflettere’⋯⋯啊啊,是‘反映’的意思啊,si,si,va bene”
我回到意大利语,继续反论道,
【这么说的话,切萨雷先生的解释不也是你的喜好吗?!】
【等一下】
这次是切萨雷先生叫停了。
【你那种‘切萨雷先生’的称呼我听了耳朵不舒服,你差不多该叫我‘切切’了吧】
【这点我百分之百同感】菲利普先生接口道。
【明白了】说着我点点头。
【那么,切切,本来我们在讨论解释的不同,却说到了‘喜好’这个词,那我们的谈话只能永远是,啊!】
唔唔,我不知道“平行线”这个词的意大利语。
【失礼】
我道了歉,急忙翻开随身带的辞书,把找到的例句“两人的意见一直是平行线”读出来。
【我的意见是这样的】我以这句作为总结。
之所以认为这两个人非常了不起,正是因为他们对在争论中还要翻辞典的我抱持着冷静的态度的这一点。
【所以我说过啊,我的解释是基于对克里斯蒂安‘巴赫的研究成果,你的解释是属于喜好范畴的。〕
〔我的也是研究的结果啊,那个乐句!】
【那么,你能够将这句分别用巴洛克和基兰德风格演奏,把这两种风格区分开吗?】
切切说着,在古钢琴上弹了一个音节练习的小节。
应该怎么演奏呢,我迅速地研究起来。
【可以啊】
我说着,把小提琴架在肩膀上。
要让这句听起来像巴洛克的调子,应该这样⋯⋯演奏,但对于继承了巴洛克痕迹的洛可可时代,作为其音乐风格的基兰德的曲调,要演奏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吧。
【怎么样?】
【唔姆⋯⋯找到原因了】
切切用他骨节分明的修长手指抚摩着下巴。
【这是,那个呢】
Pippo说,
【悠季被克里斯蒂安 ·巴赫的‘巴赫’绊住了。潜意识里认为他与老巴赫是一样的巴赫,这对抓住克里斯蒂安和塞巴斯基安(老巴赫)的区别是一种阻碍。】
【原来如此,这个理由我认可】切切说。
Pippo又继续道,【在这儿有必要整理一下。听好了,悠季,克里斯蒂安巴赫是老巴赫的末子,他的启蒙是来自于二哥艾玛努埃尔(就是cpe巴赫,注给自己看看),之后他便师从马尔蒂尼(我猜是这位:Giovanni Battista Martin)。他三十岁以前在意大利,而三十岁后就活动场所转移到伦敦了。这首《奏鸣曲·D大调》也是在伦敦创作的。
他的作品与老巴赫不同,只有少到屈指可数的几首宗教曲,他把才能更多地倾注在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这种世俗作品上。】
Pippo如此解说道,只是这些内容不说我也知道。
【怎么样?因为他是老巴赫的儿子,所以应该受到了老巴赫的绝对影响,你的这种先入之见解决了吗】
【啊——】我一边挠着头一边检讨自己脑袋里的想法,最终点了点头【的确如此】
【我认为确实如Pippo所说。】
【那么,这个乐句按照我的想法来演奏可以吧?】
【那是另一个问题,可是……】
我回头看向墙壁上的日历,再次确认距离演奏会只剩两周的时间了。
【到下回练习之前我想重新研究,如果时间不够我就放弃。】
切切看了看表
【如果三十分钟的话,还是有这个时间的】他说。
【我的意思是说,在我们喝茶的时间,你来研究这个乐句吧。】
【请一定给我这个时间!】我拜托他,自己便开始研究了。
【那就是你错了!这个乐句只能这样演奏!】
【没有这回事!听好了,请听我弹】
【我只能接受这种分节法】
【请!听!我!弹!】
切萨雷先生没有回答的时候,我架起小提琴,从前述我无法接受的切萨雷先生主张的演奏方法的前四小节开始拉起。
这样⋯⋯开始、这样切入⋯⋯这样行进,我认为这样是正确的。
【怎么样,就是这种方式吧?】
我以为切萨雷先生一定会点头,但是他说着
【不对】,摇了摇头,
【这确实也是一种解释,但克里斯蒂安·巴赫要更古典派一些。这首曲子是他的基兰德曲风形成的作品,你的解释过于强调巴洛克风格了。】
切萨雷·鲁卡先生是受到巨匠米开朗杰利熏陶的小提琴家兼羽管键琴家,同时还在罗马的名门音乐学校担任讲师。虽然他是比我水平高得多的演奏家,但是为了我们的三重奏的水平达到最佳,顾虑是禁止的。
想表达的主张要说出来,这是我们《trio·da·gamba》的做法,这一点最初练习的时候就说过。我在尽我的努力掌握这首《小提琴奏鸣曲·d小调》
在这里我反论道,
【才没有这回事呢,他经过与曼海姆乐派的交流,使基兰德风格得到发展,并且对莫扎特给予很大影响,作为重要的前古典派作曲家的他的特征,我正在充分理解把握!】
其实我想说【我打算充分理解把握】,但先不说与专业术语并论,意大利语本身这些细微的语义表达对于我来说也是很困难的,所以我用了断言的语气。
然后切萨雷先生怒吼着回答我
【你根本没有理解把握!】
【pippo,你的意见也是这样吧?】
他把话题传给了在一边休息的菲利普先生。
菲利普先生从我们开始争论就自行进入休息状态,一边吐着烟圈,一边坐山观虎斗。
〔嘛,我投切切一票吧〕
他点了点头。
昵称为pippo 的菲利普·马尔基尼先生是大提琴界的巨匠克莱斯·波尔古的弟子,在苏黎世大学任教,同时也是中坚的大提琴家。如果说昵称为切切的切萨雷先生是纵长型的,那么这个人就是横宽型的。切萨雷先生兴奋得额头上青筋凸起,菲利普先生则是满脸通红。他们两位都是年过三十五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我的前辈。
【但我不是完全同意。切切的解释里的若干方面,过于重视古典派的要素了,切切取三,悠季取一,相加再除以二,应该就正好是我的想法了。】
【我不会妥协的。】
切萨雷先生驳回了菲利普先生的调停案,对我说道。
【现在是二比一】
【我不能接受】我回答。
【这里的乐句要是按照你的方法来演奏的话,曲子全部的风格就会】
【当然包括这个!】
切萨雷先生打断我的话,唠唠叨叨地继续说下去。
【我当然是从曲子整体来说的!然后你那个所谓的‘解释’不过是你喜好的xx而已】
【你这种说法是!】
刚想要逆袭,等一下,我给自己踩了刹车。
【不好意思,刚才那个‘rifurettere(?)我不明白。】
虽然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出来,但是在没有知道正确意思之前继续说的话,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
我拿出和切萨雷先生他们练习的时候常备的意和辞典,切萨雷先生见状一脸无奈地叹了口气,翻书把刚刚的单词找到,【就是这个】他指给我看。
“‘riflettere’⋯⋯啊啊,是‘反映’的意思啊,si,si,va bene”
我回到意大利语,继续反论道,
【这么说的话,切萨雷先生的解释不也是你的喜好吗?!】
【等一下】
这次是切萨雷先生叫停了。
【你那种‘切萨雷先生’的称呼我听了耳朵不舒服,你差不多该叫我‘切切’了吧】
【这点我百分之百同感】菲利普先生接口道。
【明白了】说着我点点头。
【那么,切切,本来我们在讨论解释的不同,却说到了‘喜好’这个词,那我们的谈话只能永远是,啊!】
唔唔,我不知道“平行线”这个词的意大利语。
【失礼】
我道了歉,急忙翻开随身带的辞书,把找到的例句“两人的意见一直是平行线”读出来。
【我的意见是这样的】我以这句作为总结。
之所以认为这两个人非常了不起,正是因为他们对在争论中还要翻辞典的我抱持着冷静的态度的这一点。
【所以我说过啊,我的解释是基于对克里斯蒂安‘巴赫的研究成果,你的解释是属于喜好范畴的。〕
〔我的也是研究的结果啊,那个乐句!】
【那么,你能够将这句分别用巴洛克和基兰德风格演奏,把这两种风格区分开吗?】
切切说着,在古钢琴上弹了一个音节练习的小节。
应该怎么演奏呢,我迅速地研究起来。
【可以啊】
我说着,把小提琴架在肩膀上。
要让这句听起来像巴洛克的调子,应该这样⋯⋯演奏,但对于继承了巴洛克痕迹的洛可可时代,作为其音乐风格的基兰德的曲调,要演奏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吧。
【怎么样?】
【唔姆⋯⋯找到原因了】
切切用他骨节分明的修长手指抚摩着下巴。
【这是,那个呢】
Pippo说,
【悠季被克里斯蒂安 ·巴赫的‘巴赫’绊住了。潜意识里认为他与老巴赫是一样的巴赫,这对抓住克里斯蒂安和塞巴斯基安(老巴赫)的区别是一种阻碍。】
【原来如此,这个理由我认可】切切说。
Pippo又继续道,【在这儿有必要整理一下。听好了,悠季,克里斯蒂安巴赫是老巴赫的末子,他的启蒙是来自于二哥艾玛努埃尔(就是cpe巴赫,注给自己看看),之后他便师从马尔蒂尼(我猜是这位:Giovanni Battista Martin)。他三十岁以前在意大利,而三十岁后就活动场所转移到伦敦了。这首《奏鸣曲·D大调》也是在伦敦创作的。
他的作品与老巴赫不同,只有少到屈指可数的几首宗教曲,他把才能更多地倾注在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这种世俗作品上。】
Pippo如此解说道,只是这些内容不说我也知道。
【怎么样?因为他是老巴赫的儿子,所以应该受到了老巴赫的绝对影响,你的这种先入之见解决了吗】
【啊——】我一边挠着头一边检讨自己脑袋里的想法,最终点了点头【的确如此】
【我认为确实如Pippo所说。】
【那么,这个乐句按照我的想法来演奏可以吧?】
【那是另一个问题,可是……】
我回头看向墙壁上的日历,再次确认距离演奏会只剩两周的时间了。
【到下回练习之前我想重新研究,如果时间不够我就放弃。】
切切看了看表
【如果三十分钟的话,还是有这个时间的】他说。
【我的意思是说,在我们喝茶的时间,你来研究这个乐句吧。】
【请一定给我这个时间!】我拜托他,自己便开始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