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坏银吧 关注:80贴子:3,011
  • 15回复贴,共1

读书笔记【Evernote】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4-02-19 19:54回复
    一直用印象笔记Evernote, 觉得很好用。
    最近下载了“多看阅读”, 偶尔浏览一些刊物性的东西。
    发觉这个东西可以做摘录, 创建读书笔记, 和Evernote同步, 无比方便。
    现在电子书对我的诱惑, 大概就在于方便做笔记了。


    IP属地:北京2楼2014-02-19 19:56
    回复
      壹心理No.2
      【我所看到的“傲慢与偏见”】
      2014-02-01
      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还是一个新人,还在不断学习思考和摸索。不能保证我说的就是对的。但是我心里慢慢形成和学到的东西是:教育是种温柔的坚持。尽量不疾言厉色,但是对于原则态度坚决。遗憾的是,说的容易做的难。因为时间精力和个人原因,我常常不够温柔,或者不够坚持。另外一点就是,作为老师或家长,想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自己是个毛病很多的人,现在正在慢慢改,但是也时时怯懦或懒惰。
      2014-02-01
      我觉得学点新东西能更好地理解学生,而且也算以身作则。所以我的学生都知道我也每天在学习新的东西。得益于他们,我开始了自己一直想学却用种种借口赖着不学的画画,开始练习英文、自学心理学。
      2014-02-01
      从我的工作上,我能理解教育者的艰难和无奈,也让我更能理解和原谅过去长辈们带给我的伤害,对于从前老师的伤害,我已经释怀。我知道,遭到了错误的对待就做不好的事,是不对的。这也是教育和法律的不同作用,当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要用法律制裁。我既然是教育这块的,就希望还是尽量减少法律的负担。
      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像孵鸡蛋一样,教育是用合适的温度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时长来孵出一个生命。不能因为着急就说鸡蛋有问题或者提前打破蛋壳。有些鸡蛋生下来就与别的不同,但也不代表就放弃它们扔进垃圾桶,而是帮助它们找到别的价值。我了解了反社会人格和遗传因素的犯罪因子,但是我也知道,人在合适的环境靠自身努力可以克服天生缺陷。


      IP属地:北京3楼2014-02-19 20:03
      回复
        医生冷面背后的隐情
        2014-02-01
        从心理学角度,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的无意识心理防御,叫做超理性


        IP属地:北京4楼2014-02-19 20:04
        回复
          把信息当做知识,把收藏当做学习
          2014-02-01
          导读:从何时起,我们把信息当做了知识,把收藏当做了学习,把阅读当做了思考,把储存当做了掌握。把自己的阅读器和硬盘塞满,却依旧觉得饥渴难耐。


          IP属地:北京5楼2014-02-19 20:04
          回复
            2014-02-01
            人生最大的危险是停留在心灵的舒适区,尤其是我们正面临颠覆性的剧变时。但是,请不要害怕、不要焦虑,因为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IP属地:北京6楼2014-02-19 20:04
            回复
              内向外向的人,交友的心结在哪里?
              2014-02-01
              内向是对我这个内向者的保护。
              详细说来,是我发现自己有一个特点:被索取时不懂得拒绝,该索取时却说不出口,并且根本就不想索取

              2014-02-01
              这样一来,每多建立一个关系,对我而言,整体上意味着损失。那么,为了自我保护,我最好少建立一些关系
              2014-02-01
              在这个问题上,我赞同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的解释:所谓的好与坏,或善与恶,首先是在关系中产生并在关系中展现的。最简单的说法是,如果你某些时候被人接受,你就会感觉,这时候的你是好的;如果你某些时候不被人接受,你就会感觉,这时候的你是坏的。
              为什么习惯索取的外向者受欢迎?这个解释可以回答。因为,外向者主动和你交往,而且看起来喜欢和你交往,这证明了你是“好”的。极其外向的人,极其有感染力,所谓的感染力,我想就是一个信息的传递:“我喜欢你们,所以你们是好的。”
              所以,一个悖论是,越孤独的人,可能越喜欢那种习惯索取的外向者。越孤独,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越低,但外向者强有力地敲开了他的保护壳,这种强有力的努力,会让内向者感受到,他是有价值的,他是好的。
              一个
              2014-02-01
              一个很内向的朋友,她与妈妈的关系更紧密,妈妈习惯在生活上照料她的一切,但从情感上向她索取。这位妈妈极其外向,于是对女儿的情感索取也相当厉害。妈妈这么需要她,这种需要是她的自我价值感的一个重要来源,她为了延续这种自我价值感,于是发展成了一个情感上习惯付出的内向者。
              2014-02-01
              一个孩子3岁前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和妈妈的关系模式,决定这个孩子的人格。这个孩子最初
              2014-02-01
              如果妈妈对他的好的时候居多,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整体上是“好我”,但有一些“坏我”,他能接受“坏我”的存在。相反,假若妈妈对他的不好的时候居多,那么,这个孩子的真实感觉就会很糟糕,他觉得自己“坏我”太多了,他不能接受这种感受,于是,他会使用一些自我保护方式,把“坏我”压抑到潜意识中去。最常用的方式是将“坏我”投射到别人的头上。


              IP属地:北京7楼2014-02-19 20:05
              回复
                大多数人,对那些杀人如麻的超级屠夫们的态度,反而是崇拜。
                我们的文化总是崇拜超级屠夫,这种崇拜的背后是恐惧。


                IP属地:北京8楼2014-02-19 20:06
                回复
                  暗时间:高效学习的秘诀
                  衡量一个人生活了多少年,应该用思维时间来计算,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
                  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
                  就是为什么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时间利用效率高得多的原因
                  大脑开始一件任务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时间来“热身
                  你大脑中所有相关的记忆神经网络都被激活了,要达到这样一种忘记时间流逝的“沉浸”状态(心理学上叫做“心流 / 流体验”),不是三两分钟的事情。而一旦这种状态被破坏,无形间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充分利用暗时间,不仅要能够迅速进入状态,另一个很重要的习惯就是能够保持状态多久(思维体力)。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习惯。
                  事实证明在有干扰的环境中看书是非常锻炼专注能力的一个办法。另外,经常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阅读和思考,对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都非常有帮助。


                  IP属地:北京9楼2014-02-19 20:06
                  回复
                    【2013年的十个好想法】
                    学会取消关注: 一个微博控的退瘾路
                    社交媒体、碎片化信息、科技带来效率的时候,也给我带来了十足的焦虑
                    All is nothing. You want everything, you lose everything.
                    我就想「既然我的生活中挺焦虑,那我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不那么焦虑?」于是,我开始跑步,开始强迫自己去图书馆code,开始强迫自己读书,强迫自己学会专注。
                    专注,是这个时代的稀缺词
                    ----------------------------------------------------------------------------------------------------------


                    IP属地:北京10楼2014-02-19 20:08
                    收起回复
                      珍惜你的注意力

                      你可以消磨时间,但是你必须好好消费你的注意力,如何消费你的注意力或许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当你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妨问一下你自己这个「做」的意思,是「我可以做」还是「我会专注做它


                      IP属地:北京11楼2014-02-19 20:08
                      回复
                        逃避自由,还是忍受孤独?
                        弗洛姆
                        <逃避自由》出版于1941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所追求的个人自由,只不过是一个幻影。面对真正的自由,绝大多数人都在恐惧与迷茫中落荒而逃。
                        他自由了,但这也意味着:他是孤独的,他被隔离了,他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他没有文艺复兴时代资本家所拥有的财富和权力,也已失去了与人及宇宙的统一感,于是他被一种个人无可救药,一无所有的感觉所笼罩。
                        独裁者对权力的追求来源于自身的懦弱,大众则为了摆脱个人的无力感而走向屈服,从集体中获取归属感和安全感;双方是共生关系,各取所需,靠对方来确证自我的存在,而他们的行为都源于孤独和无所适从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似乎拥有了「可以不做什么」的自由,似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但真是如此吗?想想我们自己所做的那些决定吧,学习,工作,赚钱,买房,结婚,生子……究竟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想法还是仅仅为了过上他人眼中「正常的生活」?我们拼命工作,戴上面具进行各种表演,为了「责任」而放弃乐趣和幸福,难道真是为了不愧对自己这一生
                        把公共舆论和大众意识称为「匿名权威」
                        ,依靠这些外在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安全感,当然同时也放弃了自由。
                        这种安全感只是表面上的,一旦支撑它的那些因素不存在了,安全感也随之消失」。
                        可是另一条路也布满了荆棘,物质上的损失倒是小事,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和不安定的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接受的。

                        弗洛姆给的药方是投身于自发性的活动,也即爱和创造性活动,在这种积极的自由状态下,我们按自己内心生活,同时也能感知和世界,他人的紧密联系


                        IP属地:北京12楼2014-02-19 20:12
                        收起回复
                          【努力】
                          真正的努力,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这里克制一点,那里谨慎一点,养成几个好习惯,这才是该去努力的地方。
                          把一些对未来重要的事情养成习惯:日常计划、看书、早起、运动、饮食均衡;在每一天中都提醒自己意志力该用在这些地方。精力充沛时就去全心工作,累了就彻底休息;过去的事情记得经验而非情绪,未来的事情做好计划而不去担心,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头脑,找到自己的规律和极限,并且尝试推进它们——这才是努力。


                          IP属地:北京13楼2014-02-19 20: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