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听雨吧 关注:54贴子:2,813
  • 6回复贴,共1

啃老族:未来中国家庭“第一杀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啃老族,不容忽视的现象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一种投资,到达一定阶段后就可以收到回报。但时至今日,这一观念正被前所未有地颠覆着。根据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这些早该自立却因种种原因依然“吃定”父母的人被媒体称为“啃老族”。

  社会学者认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以及独生子女逐渐成年,“啃老族”的队伍还将扩大。而中国将在10多年后进入老龄化社会,“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严峻的现实是,众多子女不仅不能赡养老人,而且还在坐吃老人们微薄的养老金。

  无论就此报告还是在大多数人眼中,所谓的“啃老”其实就是逃避就业压力,将父母作为经济来源,而另外一个被大家忽略的事实是:即使你拥有令人眼热的职业,享受着不菲的收入,但如果让常回家看看变了味,让父母成为自己的食堂、保育员,也依然是在“啃老”,只不过你未能意识到罢了。

转载自搜狐论坛
 



1楼2005-08-04 20:23回复
    “啃老族”啃伤父母心

      啃老族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成因,比如社会、家庭、自身等,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指责家长或孩子。但啃老族这个群体及其可能引发的系列问题,确实让人忧虑。

      如果说“傍”字还是以亲情为基础维系,有些许温情的成分,是社会新人在“心理断乳期”的短暂依赖,人们可以容忍,那么,“啃”字的出现,就令人心寒了。 

      采访中,那些日夜劳累的父母愁苦的脸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对成年孩子,一个死活不肯断乳的“大”儿女,他们苦不堪言。 

     “太辛苦”、“太累”,这几乎是所有“啃老族”一致使用的拒绝工作的理由。他们表示,自己会不断地寻找那些不那么累的活儿。年轻人就这样挥霍青春和精力,而他们正在老去的父母,却为了维持生计,埋头在“太辛苦”的工作里。“割肉孝亲”、“卧冰求鱼”,在现代社会里,二十四孝的故事逐渐被人遗忘了。如今是父母在无奈地“割肉养子”,实在令人心酸。

       · 对一些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而言,子女的失业问题已经成为部分中老年人沉重的家庭负担和新的心理焦虑

      “累得半死,才挣几百元。”这是24岁的张滨赋闲在家的理由。现在他每天在网吧打游戏。父母为他找过两份工作,张滨都以太辛苦为由放弃。 

      “这样的学历,还挑三拣四,有什么好工作会从天上掉下来呢。”父母忧心抱怨,却不得不从微薄的工资中分出几百元给儿子,“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的孩子,总归要自己养”。 

      上海徐汇区一位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低学历、少技能的青年人面临就业困难。这些年轻人多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又不能吃苦耐劳,最后干脆呆在家里,继续靠父母养活。 

      他们不仅给父母带来了经济负担,更带来了精神压力,令父母伤心伤身。“只要他不出去惹事就好。”被“傍”的父母们借此自慰,但无奈的背后是不堪重负和忧心忡忡。 

       · 在生活明显依赖父母的“新失业人群”之外,我国还有一个庞大的“隐形傍老”人群

       就职于上海一家外贸公司的罗逸,工作刚满一年。罗逸每个月可以领到两份“工资”,一份是公司发的2000元月薪,另一份则来自家乡的父母,每月末都有1000元准时汇入她的银行账户。“我刚毕业,没什么经济基础,在上海生活压力又大,租房、交通、吃饭,上班了总要买点像样的衣服吧,2000元月薪根本不够。”薪水不高,但从小到大优越的生活品质不能降低,于是惟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向父母要钱。

      “首付靠父母”,几乎成为职场年轻人购房时普遍的看法。新婚的IT公司工程师王纲,刚刚在上海市区买了新房。虽然工作已5年,收入相当不错,王纲在购房时依旧还要向父母求援,“现在房价那么高,我们攒的十来万,结婚、装修就用得差不多了”。首付的30万元,是父母省吃俭用早早给儿子备下的。而在家长和同事眼里,能够每月还四五千元贷款的王纲,已经是很多人的榜样了。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徐安琪研究员对上海市徐汇区746户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1/3以上有儿子的家长认同应全力帮助儿子解决住房费用,无儿子的父母也有15%认为应尽力承担女儿的住房费用。其中部分家庭已为待婚子女的结婚用房付出3万元~50万元。此外,对88位不在读的未婚子女的调查显示,只有48%的儿子和42%的女儿自信个人有能力承担结婚、买房等费用而无须父母资助,有62%的儿子和37%的女儿首肯结婚时父母会在费用上资助自己。

      “成年子女潜在的延伸成本难以估量。”徐安琪说,调查中,有很多隐性“傍老”是无法用具体数字来统计成本的。“即便父母为子女解决或部分解决了房款,他们还要担负子女下一代的养育费用。经济成本尚可估算,父母为儿女付出的时间成本、健康成本、精神成本,却是远远无法统计的。” 

    转载自搜狐论坛


    2楼2005-08-04 20:26
    回复
      2025-05-22 11:18:31
      广告
      “啃老族”能否减少?

        一边是劳心劳力、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边是赖在父母怀里不断乳的子女。在啃老族问题上,我国正在“与国际接轨”,令人忧虑。

        “啃老”现象并非国内独有。在美国和日本,也存在20多岁、大学毕业的成年子女仍靠父母养活的现象。他们被称为“NEET族”。“NEET”(Notin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一词最早产生于英国,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以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 

        日本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3年,日本共有“NEET”52万人。“NEET”数量的激增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004年10月,日本就出现了两起因就业和升学压力引发的集体自杀事件。 

        2003年,日本设立了“年轻人自立挑战战略会议”,开始寻找解决“啃老族”问题的对策。在2005年的年度预算中,针对“NEET”和自由职业者,日本政府计划拨款810亿日元,帮助年轻人提高工作积极性。在我国,虽然“啃老族”数量在不断增加,我们却还没有看到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转载自搜狐论坛


      4楼2005-08-04 20:31
      回复
        • 58.19.239.*
        我始终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是万分正确的,只让生一个的政策是错的,导致的社会后果已经出来了,


        5楼2009-05-09 21:34
        回复
          • 123.164.2.*
          我现在也是啃老族。我现在每天工作12个小时没有休息日,非常辛苦但是每月也只有不到500元的收入,老人每个月都要接济一些,很惭愧!但我曾经多次赚到很多钱,每次算计掉别人后都能得到一大笔收入,而每次做回好人的时候,又都被别人算计的倾家荡产、失业受伤。现在我只想做个好人,每天工作到天黑,干的都是苦脏累的活,就是养不起自己,身体已经累出重病,没钱医治这就不往下说了。最近我身边又有了很多赚好钱的机会,就是又要算计到其他人,所以我放弃了。希望社会给好人留一点生存的空间吧!


          6楼2009-06-07 19:27
          回复
            • 222.82.99.*
            可悲啊,社会怎么变成这样?同情你们


            7楼2009-06-10 20:25
            回复
              可悲的大学生,知识越高越愚蠢。可悲的社会,年轻人都变得好高骛远,好吃懒做,不懂得孝道,懂得面对现实。


              8楼2020-07-08 14: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