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江并流运河...吧 关注:11贴子:221
  • 3回复贴,共1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自然界中拍摄到球形闪电光谱,并识别出构成球状闪电的主要元素。光谱显示球状闪电中包含铁、硅、钙,与土壤主要成分相同,这为解释球形闪电的成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人员首次使用光谱仪拍摄到球状闪电(左下角明亮处为球形闪电)
中国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使用光谱仪拍摄到球状闪电,这项研究详细内容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学评论快报》上。证实了球状闪电的真实存在性,并提供球状闪电如何存在的重要线索。
球状闪电是云层至地面的闪电,在持续发光期间水平移动。很早就有人们目击球状闪电,但是由于其罕见性和不可预知性,科研人员很难拍摄记录到这一现象。
中国研究人员是在观测青海省一次雷暴天气并绘制辐射地图时,意外记录下这个难以捉摸的发光球。光球从地面升起,水平移动5米,之后略微升高移动了15米便消失。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它的直径约有16英尺(约合5米),只出现了不到2秒钟。

科学家拍摄的球形闪电视频截图
《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这场发生在2012年的风暴的视频和光谱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自然界球形闪电的首次科学记录。
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人员使用光谱设备记录了球状闪电,从而能够识别构成球状闪电的主要元素。他们发现球状闪电中包含铁、硅、钙等元素,这与土壤主要成分相同。这一发现或许佐证了关于球形闪电成因的一种解释。
2000年,詹姆斯-迪尼斯(James Dinniss)和约翰-亚伯拉罕森(John Abrahamson)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球状闪电很可能是由击在地面上的普通闪电产生。闪电具有巨大的热量,完全可以将土壤中的二氧化硅气化,这些二氧化硅气体在电击产生的冲击波推动下上升,在大气中碳元素的作用下被还原成硅单质,然后在冷却中形成了发光的气溶胶。
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用高压电弧轰击纯硅片产生气化硅,成功生成了小型闪光球体,并且有一些可以在较长时间里维持形态。

美国空军学院在实验室中创造的球状闪电
对于球形闪电的成因,科学家还有很多其它的解释。科罗拉多州美国空军学院于2013年8月通过电击一种电解质溶液,在实验室制造和拍摄了明亮的白色等离子粒团球。这些研究人员也不能确定他们制造出来的就是球形闪电。所以他们把这种现象描述为“球形闪电一样的气压等离子粒团”。
此次科学家记录下的光谱,将有助于辨别哪种理论更符合自然界中的球形闪电现象。


1楼2014-02-18 21:07回复

    中国的高精尖人才,多的是,移出的只是一小撮。不要哗众取宠。何以证明:看看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就一目了然。中国的导弹系列化,高超音速飞行器,音免,中段反导,深海深潜器,高产杂交水稻,打卫星能力,无人机技术,预警机技术,加油机技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施工机械,青藏高原冻土施工技术,洲际导弹,AIP核潜艇,即将建成的核动力航母,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正负电子对撞机,在海拔5500米的甘巴拉山装置了超高能乳胶室,获得了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粒子物理的层子模型和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律以及涛子质量的标定等成就、建成了1.5米重离子加速器,开展了低能重离子核物理研究,首次合成超铀元素锎,建造了1.5兆电子伏直线感应加速器、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超级风洞,对工业三废进行综合利用,煤制甲醇,生物质煤油,转基因艾滋病疫苗,SARS核心蛋白结构,稀土超精确分离技术,4代核电系统,南极科考,外海风电场,
    高温超导体材料和各种纳米材料、高性能固体推进燃料,非线性晶体和激光晶体等的研究都取得可喜成就,复式燃烧理论、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冷压状态方程、齿轮动态整体误差理论、三峡工程,万吨级LNG巨轮,
    同位素分离器、受控核聚变装置托卡马克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大口径反光望远镜、太阳磁场望远镜、13.7毫米波射电望远镜、铯/氢/光子原子钟,激光陀螺,哥德巴赫猜想、有限元法的标准算法、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微分动力系统稳定性、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方法、暖云降水系统理论、地球内核旋转稍快的发现彗星和小行星和准晶体的发现、马坝人化石的发现研究,澄江化石群等古动植物化石的发现研究,生物固氮和光合作用研究、东亚大气环流研究、古气候和古新星研究,
    各种用途的人造地球卫星乃至宇宙飞船的技术,电子计算机有10亿次巨型机、千万次向量机。数百万次超小型机以及曙光1号和曙光1000等高性能并行机,发展了时态逻辑语言、汉字语言信息处理系统、汉语语文转换系统等软件系统,研制了中文智能接口和高密度信息贮存装置,IPV6路由器,TD-LTE网络,量子通信研究,机器视觉,人工智能,自动流水线印刷机,
    X-RAY激光装置、半导体量子陷阱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1.35微米半导体激光器,掌握了高速光导纤维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独创的双离子束外延机、核工业机器人、六维机器人、爬壁机器人,6000米水下机器人探海实验成功,
    ,生命科学领域的牛胰岛素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合成、胰岛素三维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蛋白质功能基因的修饰、水稻基因物理图谱,
    玉米和大豆的固氮、抗虫棉花、基因工程疫苗、试管婴儿和试管羊、人类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和高等动物克隆等生物技术成绩斐然。农业进步的科学技术的贡献已经达到35%,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80%,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向导药物和抗体工程,世界瞩目。这些伟大的辉煌科技成就,是一小撮移出去的科技人材搞出来的吗?
    国家大事,民族自尊,岂能是你这样无知愚昧的人了解的!


    2楼2014-02-25 17:47
    回复
      3楼2014-03-12 21:47
      回复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今日报道,美国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产生一种类似球状闪电的放电现象。这个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研究小组利用特制的溶液产生出完美的等离子体云团,并成功使其维持大约半秒钟。
        美国实验室中制造的“球形闪电”
        在自然界中,人们发现球形闪电会悬浮在地面上空或穿过建筑,甚至是飞机的过道。但是由于球状闪电极其罕见,这就限制了科学家们对其开展有关研究工作。因此,美国空军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希望开发一种新的方法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
        有关这项研究工作的论文已经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化学学报》上。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麦克·林德赛(Mike Lindsay)表示:“我们一般使用球状闪电一词来描述几乎所有那些无法用自然界中通常所见那种闪电来描绘的闪电形式,如珠状闪电,或是所谓‘圣艾尔摩之火’,亦或是极光。这些并不是同一种现象,而是很多种不同的现象。”
        因球状闪电较为罕见,研究十分困难,至今仍然是自然界中的一个谜团。科学界曾认为球状闪电是子虚乌有的现象,直到最近几十年才承认它的真实性。
        辉光放电
        根据一些报告,在1899年至1900年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停留期间,传奇的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曾成功制造球形闪电
        林德赛博士表示:“我并不认为我们制造的是闪电,尽管产生等离子云团的放电早期阶段现象与闪电拥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事实上它们只是电弧,或者具体到本次实验当中,它们只是电解质溶液上方出现的电弧放电现象。随后发生的就是产生了一个等离子体云团。” 因此他说:“我会同意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这并不是闪电,这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延长时间
        实验小组使用高速摄像机对实验进行监测,他们发现增加电解质溶液的酸度将可以延长球状放电现象的维持时间。这样做的有意义的,因为这个制造出的球状闪电维持的时间越久,研究人员就有越多的时间能对其开展研究。
        研究人员利用各种先进的监测设备对这个转瞬即逝的球状闪电的红外波段性质,它的密度以及内部结构随时间的改变等情况一一予以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这种球状闪电内部存在水汽和二氧化碳成分,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目前还尚无法确认的成分。
        尽管研究人员承认到目前为止,他们的这项实验是否具有代表性,或者说如果有代表性,这种代表性有多大仍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但研究组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只有进一步延长这种球状闪电的寿命并对其开展更详尽的研究,才能最终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幽灵般的球形闪电是困扰物理学界多年的难题
        林德赛博士说:“我需要保持诚实:我们并不确定我们在实验中所产生的就一定是人们所说的球状闪电现象。”他说:“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毫无疑问它们与其他一些现象,如‘圣艾尔摩之火’或珠状闪电等现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那些自然现象已经得到充分的研究和解释。”他告诉BBC记者说:“我们的研究工作证明仍然有延长其寿命的空间,目前我们正在做与之相关的工作。我们将要采购一批新的设备来达成那样的目标。”
        扩展阅读:困扰物理学界多年的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闪电的一种,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15~30厘米不等。通常它只会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2分钟的纪录。颜色除常见的橙色和红色外,还有蓝色、亮白色,幽绿色的光环。火球呈现多种多样的色彩。
        球状闪电至今仍是人们不能解释的奇怪自然现象。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球状闪电基本上发生在雷暴天气中。
        发生
        它们通常发生在雷暴之时,但极少也会发生在之前或之后。大多数的球状闪电都伴随着普通闪电——盘旋着待机而发,但有时它们也像普通闪电一样从云端直击大地。
        早期理论
        到底什么是不可思议的球状闪电?多少年来,科学界都认为球状闪电是子虚乌有的现象,直到几十年后才承认它的真实性。
        早在1955年,苏联物理学家便提出球状闪电是雷暴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效应所引起的。1991年,日本科学家报道了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微波干扰所产生的一系列类似球状闪电的现象,他们的人造等离子球也显示出球状闪电的一些特性,如它可沿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可穿越固体物质。
        1998年,一位西班牙物理学家认为,所谓的神秘球状闪电其成因并不神秘,这一现象很可能是闪电产生过程中,磁场约束发光等离子体所形成。他建立了闪电磁场模型,认为关键是闪电过程中形成的水平磁场和垂直磁场磁力线圈相互交织而成的磁力线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一磁力线网有可能会呈现出球形,而发光等离子体会被这一网所“俘获”而形成球状闪电。这一火球效应会一直持续到等离子体开始冷却。研究人员指出,根据他们的预算,火球持续时间最多可达10至15秒。当等离子体冷却后,电子开始被原子所束缚,等离子体内部电阻变大、电流趋弱,周围的磁场也将随之瓦解,最终火球不复存在
        按照这一理论,球状闪电绝大部分较冷,但在沿磁力线方向局部温度则极高。研究人员指出,据此就可很好的解释为什么火球并不发热而触到物体后往往容易着火。
        新理论
        2000年,两位新西兰科学家提出了他们的新理论。当一般的枝状闪电击到土壤中,土壤中的矿物质会转换成纳米纯硅和硅化合物颗粒。这些尺寸不足十分之一微米的微型颗粒,会在闪电的能量作用下由土壤蒸发进入大气。这一过程,就像抽烟者从嘴中吐出烟圈。进入大气的含硅颗粒会首先连接成链,然后组成能随气流运动的球状细丝网。该球状细丝网中的颗粒具有很高活性,会在特定条件下缓慢燃烧,并释放出光和热而形成所谓球状闪电。
        弦理论对球状闪电的解释
        根据弦理论,球状闪电是弦间隙微震阶段,能量集中在一点时的产物。就这一理论来说,球状闪电的产生,与地球当前的地质环境无关。
        根据弦理论,这是因为球状闪电在作无规则运动时,弦的能量(不是球状闪电的能量)由于压差而在某一物体散发的结果,前提是该物体正好处于压差地带。由于该物体结构联系的连续性而使得整个该物体成为弦能量散发的集中点。
        2002年1月15日英国皇家学会在其学术杂志《哲学学报》的专刊上发表了一组有关球状闪电理论的文章。这些理论分别由物理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工程师提出。他们提出了3个解释球状闪电缘由的新理论。其主要内容分别是:
        1.球状闪电是由含有水合离子的小水滴组成的,它通过离子反应来释放能量。在这个理论中,球状闪电是一个包含等离子体的电化学结构,这一结构是由温度、压力、电磁场和重力场的微妙平衡来维持的。
        2.球状闪电是由聚合体细丝缠绕而成,通过表面放电来释放能量。在该理论中,灰尘中的自然微粒,像来源于纤维素、煤烟或硅土中的微粒都能形成细丝状结构,这些细丝聚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高度充电的球体,当它表面放电时,就发出了光和热。
        3.球状闪电是由金属纳米粒子链构成,其能量释放是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氧化来进行的。在这个理论中,普通的闪电能引起像土壤或木材这样的物质释放金属蒸气,这种带电的金属蒸气浓缩成一个网状的金属纳米粒子球。
        这些理论都有些说服力,特别是第三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球状闪电能够穿过墙壁和关着的窗子,似乎更有说服力。


        4楼2014-04-02 23: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