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完吧务和老人们的心路历程觉得自己简直太平淡。确实也想写点东西,不过刚来没几个月总觉得有太把自己当真的嫌疑。我家大概算是封建遗老,以前都算是地主之类,前清有个很曾的外公当过巡抚还是太守一类, 外公家还有看上去很厉害的家谱显示他是史可法的某个支系后裔 = = 所以总而言之家里总是带有所谓“书香门第”意味的说教,小时候也是看各国名著比较多,音乐因为我妈喜欢莫扎特所有小时候喜欢古典。当时就特别喜欢安魂曲这样的而对气氛欢快的贝多芬各种序曲不是特别感兴趣。小学的时候因为不听流行和棒子歌被外面补课的同学说土。当时有一种极度的窝火和不屑,于是从此和亚洲音乐(
尤其是棒子!)无缘。总而言之小学的时候大概就是那种成绩挺不错但是和同学关系不怎么样的小孩子。那时候还很喜欢看悲剧,青少版的莎士比亚悲剧那部分明显翻烂的多。仔细想来就是那时候开始中二阶段了,放学回家走在路上经常幻想自己是雅典的泰门,被盆友抛弃孤独地流落街头,有时候由于无视了自行车差点被撞
。初中是寄宿学校,老师也富有独/裁和法/西斯精神,总而言之和一个极其令人生厌,一般完成时都讲不清楚的英语老师发生了一系列摩擦,导致休学七天。这大概就是我遇到过最大的波折。这个老师还动员班级里的好学生团结起来打倒我(原话),从此整个初中到初三之前就没讲过几句话,反正说了也没人理。这段时间一如既往喜欢一切欧洲古典的东西,也看了些历史方面的书,觉得自己很厉害。哥特一词在历史书籍里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加之自己又特别喜欢哥特风格的尖顶建筑(后来才知道当时根本就没分清哥特风格和哥特复兴风格),通过一些杂乱的途径了解到有这么一个叫“哥特”的亚文化,其实接触的大概就是那个挺娱乐的分类图解里面的维多利亚哥特,收集些图片写点中二诗歌散文之类。到此为止我大约就具备了少年哥特之烦恼,阴暗中二朋友少。初三的时候因为那个老师调走,加之我为了中考复习还是挺认真的,成绩也算不错,周围人开始态度好起来了,不过能说上话的就那么几个。鉴于初中的教训,高中是去了走读的留学班。大概高中才开始逐渐真正去了解哥特是什么。初中的时候也开始听wt,nw这些小白级的乐队,到了高中逐渐开始了解sopor,estatic fear,lacrimosa之类比较正宗一些的暗潮。高中隔壁班的一个朋友,暂且叫她Z,对我的影响很大。Z是第一个让我发觉自己的知识事实上极其局限的人,在她的影响下我开始对哲学感兴趣,尽管至今也并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解。后来互相推荐了不少音乐,最后我发现自己反而不怎么像正宗的哥特了。事实上除了古典我听的都是黑民谣新民谣酸民谣之类,还有angizia这样根本不知道什么流派的乐队。现在很多同学提起我就直接和“哥特”挂钩,而至于我自己却越来越迷惑。我确实相当不喜欢色彩缤纷的东西,对于黑白灰和普通人害怕的东西有偏执的喜好,但是这大约也很难算是哥特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