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把工作放下,在专心地听何东老师对木木和张译的采访。昨天下午只听到了个尾巴,不过,对何东老师的印象非常好,能够出于《士兵》而高于《士兵》地去采访导演和编剧,在现在这个非常浮燥的传媒圈里,是非常难得的。
今天下午的采访同样一直吸引着我,木木的开朗自信让我那样的雀跃,张译的直白也让人很敬佩。但是,似乎事情总是这样的,很难有完美的事情出现。何东老师对剧中两个人物的评价,突然让我对节目有了一些反感。
何东老师在张译回答网友有关给木木举行入连仪式那一段时,认为张译的表演处理是他所喜欢的。这无可厚非,但是,他接下来用了一个词来形容561和连长,让我非常不喜欢,他说,561和连长是“口号似的人物”。
难道面对集体荣誉时由心底发出的那份自豪感与荣耀感就成了口号了?我真得不能苟同。
是的,我们的父辈曾经面对着整天口号不离嘴的时代,我们也曾经对那些空洞的口号嗤之以鼻。
可是,那是因为我们知道,当那样的口号喊出来时,是没有意义的,喊得人也很难完全理解了口号的含义,或者说,口号的含义早已发生了变化。
但是,当561喊出入连仪式中那段让我们眼痛的语句时,有人会觉得空洞吗?口号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了吗?当连长在七骨头面前喊出:昂头,就算迎面射来的是子弹,你也这么给我挺住,明白吗时,那是口号吗?
我知道,有很多人是对民主制度非常向往的,进而对激情年代那种生活方式一直持有异议。我想,何乐老师会这样评价561和连长,可能也正是因为他对于民主的追求有着更高的要求吧。
但是,这是一部励志片,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如果将成长过程中对理想与追求的直观表现描绘成“口号似”,是不是有一些想要在其中寻找哲学的味道?
当然,现在有很多评论,认为《士兵》是第一部、也是惟一一部上升到人生理想、追求、哲学层面的电视剧。可是,难道我们就因为要对个体自由与个性的体现,而将这种追求集体利益的人视为“口号似的人物”?
以上言论只是我为561和七哥有些鸣不平而已,当然,或许何东老师根本就同有我理解的意思,但是,就单“口号似人物”的评价我仍是不能接受。
今天下午的采访同样一直吸引着我,木木的开朗自信让我那样的雀跃,张译的直白也让人很敬佩。但是,似乎事情总是这样的,很难有完美的事情出现。何东老师对剧中两个人物的评价,突然让我对节目有了一些反感。
何东老师在张译回答网友有关给木木举行入连仪式那一段时,认为张译的表演处理是他所喜欢的。这无可厚非,但是,他接下来用了一个词来形容561和连长,让我非常不喜欢,他说,561和连长是“口号似的人物”。
难道面对集体荣誉时由心底发出的那份自豪感与荣耀感就成了口号了?我真得不能苟同。
是的,我们的父辈曾经面对着整天口号不离嘴的时代,我们也曾经对那些空洞的口号嗤之以鼻。
可是,那是因为我们知道,当那样的口号喊出来时,是没有意义的,喊得人也很难完全理解了口号的含义,或者说,口号的含义早已发生了变化。
但是,当561喊出入连仪式中那段让我们眼痛的语句时,有人会觉得空洞吗?口号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了吗?当连长在七骨头面前喊出:昂头,就算迎面射来的是子弹,你也这么给我挺住,明白吗时,那是口号吗?
我知道,有很多人是对民主制度非常向往的,进而对激情年代那种生活方式一直持有异议。我想,何乐老师会这样评价561和连长,可能也正是因为他对于民主的追求有着更高的要求吧。
但是,这是一部励志片,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如果将成长过程中对理想与追求的直观表现描绘成“口号似”,是不是有一些想要在其中寻找哲学的味道?
当然,现在有很多评论,认为《士兵》是第一部、也是惟一一部上升到人生理想、追求、哲学层面的电视剧。可是,难道我们就因为要对个体自由与个性的体现,而将这种追求集体利益的人视为“口号似的人物”?
以上言论只是我为561和七哥有些鸣不平而已,当然,或许何东老师根本就同有我理解的意思,但是,就单“口号似人物”的评价我仍是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