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特国际英语吧 关注:6贴子:346
  • 4回复贴,共1

爱思特导读《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12:英语思维难在哪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没出国前,以为英语只能按照翻译的方式学,对英语思维无比崇拜。后来听到小宝说英语才知道,不同的语言,需要的都是对应情境。只要大脑中存储着一个情境下的表达方式,再次出现类似情境的时候它就会自动流出来,无需其他语言的帮助。
回国以后,尤其是安妮英语俱乐部成立以来,和国内家长的交流日渐增多。很多家长跟我说:孩子上小学之前就开始报英语班,级别过了不少,但是见到外国人,很难和人家真正交流。有的甚至跟了好几年的外教,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之后,忽然间口语提高就很难了。而语法方面,低年级的时候应付自如,但也是级别越高,越觉得困难。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哪里?有人说是英语思维的问题。关于英语思维,我记得在我们上学学英语的时候好像就有人提出过。的确,现在让不懂英语的人说,大家也会觉得能用英语思维当然好啊。但是,怎样算是英语思维呢?怎样才能做到英语思维呢?这个问题似乎很神秘,甚至神秘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代人两代人都过去了,还没有真正地解决它。


1楼2014-02-13 16:57回复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和安妮一样的小孩子出国以后,在没有母语帮助的情况下,可以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听懂老师讲课,并且开始输出?为什么同样是十二岁在中国学英语的孩子,有的孩子出国后可以免修 ESL 课程,而有的却听不懂老外说话,甚至连学前班的原版读物都读不下来?这中间的差别在哪里?
    一个孩子,到了国外,不管是上幼儿园还是小学,老师为了让不懂英语的孩子能听明白,往往都会使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把图片用到极致也是国外的教学特点。记得安妮所在的教室里有很多挂图,比如说孩子们各种表情的脸,然后每张图下面是对应的单词。老师在讲这些词的时候,往往是强化声音,而且动作对应得都非常到位。
    国外老师讲故事也是一样。比如国外有大量的绘本,很多绘本的图都画得非常好,和单词的对应关系非常清楚。而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把这些对应关系处理得非常到位。记得小宝上亲子班的时候,老师自制了非常多的教具,在带领大家唱儿歌的时候,手上的对应动作都很到位。


    2楼2014-02-13 16:58
    回复
      是啊,孩子的情况,不是和我们大人一样吗?有的时候,我想说一句话,不知道英文怎么说,也知道翻译过去会很别扭。这个时候,我就问安妮,我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怎么说好。百分之百,她的说法和我翻译过来的不一样。
      为什么我会想要翻译过来?不是我想翻译,是因为我脑子里的储备不够用,我没有储备足够多的英文场景。如果不翻译,我就说不出来。这是产生中式英语真正的原因。所谓的思维,需要对应的就是场景。当你对一种场景下的表达熟悉的时候,你脑子里有的是现成可用的句子,根本不用翻译。而如果没有这样的场景,脑子中都是孤立的单词和句型,那就只能用单词套句型,最后就是翻译出来的中式英语。
      有人说,我不在国外,怎么能有场景呢?就像我刚才举的小宝的例子。如果在国外,自然而真实的场景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在国外,一样可以弥补。


      5楼2014-02-13 16:59
      回复
        弥补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动画片。动画片中有很多口语表达方式。孩子看多了,自然就能脱口而出。当然,场景是需要积累的。靠某一部或者某几部动画片去训练口语,与过去背句型的方式也有相似的地方。只不过,这种做法比背句型可用的范围更宽一些罢了。
        另一种弥补的办法是看有大量场景的英文故事。正如我前面所说,国外的儿童英文读物,非常多的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事——吃什么、玩什么、生日 party、掉牙、学校生活、幼儿园活动、交朋友等等。基本上国外孩子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在书中都有体现。
        也许,孩子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对一些表达还会觉得陌生,但是一旦读了几本之后,发现这是一种通行的表达方式,再遇到类似的情形,孩子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很自然地就会脱口而出,再也不必进行什么翻译了。
        前几天,俱乐部的一位妈妈特别兴奋地告诉我,她女儿现在可以和国外亲戚的孩子用英语交流了——交流的媒介就是共同看过的英文故事书。虽然她女儿的表达还谈不上自如,但是至少,对方知道她在说什么,而且她们说的都是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交流的结果,就是两个孩子越聊越有兴致,即使交流中有些瑕疵,但双方都觉得很有趣。


        6楼2014-02-13 17:00
        回复
          过去,我们的英语学习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没有人注意过需要给语言提供一个情境对应的机会。所以,那时的英语学习就是中文和英文的对应。如果我们想想母语的学习,大家在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帮助的情况下,是不是用的都是实物和声音的对应?拿着一个苹果或者是苹果的卡片,告诉孩子这是苹果。所以当我们教孩子英语的时候,一样没必要非得把汉语意思告诉他。让孩子大脑中的英语和汉语自成体系,自己去寻找自己对应的情境就好。
          按照母语的方式,用最自然的方法学习英语,从声音和图形、场景的对应来学习英语,才有可能摆脱中文思维的控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大量情境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的作用要比看动画片更广泛、更持久些。


          7楼2014-02-13 17: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