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个耍蛇的行业。那些耍蛇人临街而坐,面前摆的篮子里盘着令人望而生畏的眼镜蛇、蟒蛇。它们在耍蛇人笛子吹奏下,便颤崴崴,慢悠悠地伸起上身,扬起头,,动作优美至极。也许中印文化相通,我国古代也有玩蛇这一行业。《聊斋志异》《蛇人》篇,写的就是玩蛇人与蛇的故事。
一个玩蛇人喂养了两条小蛇,死了一条。剩下那条头顶上有点红,名叫二青的蛇,也许感到孤单寂寞,在外带回了一条小蛇,并给它喂食,一同游戏,让玩蛇人足足赚了一把。几年后二青长大,玩它不动了,放归山林。可它没走多远,便返回在饲养它的笼子边停留后离开。不出几步又返回,以头触养小蛇的笼子,养蛇人会意,打开笼子门,让小蛇出来。它们相互吐舌交首一阵,二青才离开。几年后在放二青的那片山林,一条巨蛇经常出没骚扰行人。玩蛇人有天经过那里,果然背后有条巨蛇追来,回头一看头上的红点,认出是二青,便呼其名,它停下傲首注视养蛇人,就近前但无恶意,像当年一样缠绕他,因体重巨大,承受不起便直叫,二青像会意就松开。玩蛇人对它说;“深山里有的是饮食,不要出来袭扰行人,否则会受到惩罚的。”自此再也没有见到它了。
二青回归野外时的恋居、恋友、恋主人,听劝告等都无异于人。这绝非作者的虚构。据2010年8月《三湘都市报》报载,吉林省梨树县农妇王桂珍在山上,将一条受伤的蛇带回家治伤。伤好了给它系着红带,在距家三十多华里的地方放生,可不久它又回来了,怎么赶也不走。古今中外的事实,都说明蛇通灵性懂情义。即便如此,可蛇,在绝大多数国人心中,它是个冷血恶魔,“见蛇不打三分罪”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是它丑陋的形象,或许是受《农夫与蛇》中,一个农民在冬天救活了将要冻死的一条蛇,后来反被它咬死的故事影响。凡带蛇字的成语,几乎都是反映负面事物的,如:“画蛇添足”、“杯弓蛇影”、“虚与委蛇”、“人心不足蛇吞象”、“蛇蝎心肠”、“龙蛇混杂”、“蛇头鼠眼”等等。可见对蛇偏见之深? 其实,蛇的资格远比人类老多了。蛇在地球上存在两亿多年后,才出现人类。人与动物,同为地球生命,但各有各的生存法则。人凭借自身的智慧,形成以人为中心,便无视其它生命的生存法则。如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它其所以有时咬人或致人死亡,是它感到生存受到威胁的自卫措施。假若像养蛇人和王桂珍那样,顺应蛇的生存规则,完全可以与它们和谐相处,相得益彰。
作者最后以异史氏名义说:“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辄思下井复偷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他由蛇的通灵性懂情义,联想到一些人的薄情寡义,斥责、他们不如蛇。类似这样的人古今并不少见。如历史上有把臂之交反目成仇,最著名的莫过于战国时庞涓与孙膑的故事。他们同为鬼谷子学生结拜为兄弟。庞涓先为魏国将军。后来孙膑被魏国聘用。庞涓深知孙膑本领高强,害怕自己地位被他取代,于是设计陷害孙膑是齐国奸细。使孙膑受到脸上刺字,砍断双腿的酷刑。不过庞涓后来惨死在孙膑为统帅的马陵道之战中。
《蛇人》故事,虽是写蛇,重在写人。既是对《农夫与蛇》故事的彻底颠覆。更是告诫人们要重情重义,否则在这日益功利化的社会里,甚至为了蝇头小利,都会做出人不如蛇的事!
一个玩蛇人喂养了两条小蛇,死了一条。剩下那条头顶上有点红,名叫二青的蛇,也许感到孤单寂寞,在外带回了一条小蛇,并给它喂食,一同游戏,让玩蛇人足足赚了一把。几年后二青长大,玩它不动了,放归山林。可它没走多远,便返回在饲养它的笼子边停留后离开。不出几步又返回,以头触养小蛇的笼子,养蛇人会意,打开笼子门,让小蛇出来。它们相互吐舌交首一阵,二青才离开。几年后在放二青的那片山林,一条巨蛇经常出没骚扰行人。玩蛇人有天经过那里,果然背后有条巨蛇追来,回头一看头上的红点,认出是二青,便呼其名,它停下傲首注视养蛇人,就近前但无恶意,像当年一样缠绕他,因体重巨大,承受不起便直叫,二青像会意就松开。玩蛇人对它说;“深山里有的是饮食,不要出来袭扰行人,否则会受到惩罚的。”自此再也没有见到它了。
二青回归野外时的恋居、恋友、恋主人,听劝告等都无异于人。这绝非作者的虚构。据2010年8月《三湘都市报》报载,吉林省梨树县农妇王桂珍在山上,将一条受伤的蛇带回家治伤。伤好了给它系着红带,在距家三十多华里的地方放生,可不久它又回来了,怎么赶也不走。古今中外的事实,都说明蛇通灵性懂情义。即便如此,可蛇,在绝大多数国人心中,它是个冷血恶魔,“见蛇不打三分罪”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是它丑陋的形象,或许是受《农夫与蛇》中,一个农民在冬天救活了将要冻死的一条蛇,后来反被它咬死的故事影响。凡带蛇字的成语,几乎都是反映负面事物的,如:“画蛇添足”、“杯弓蛇影”、“虚与委蛇”、“人心不足蛇吞象”、“蛇蝎心肠”、“龙蛇混杂”、“蛇头鼠眼”等等。可见对蛇偏见之深? 其实,蛇的资格远比人类老多了。蛇在地球上存在两亿多年后,才出现人类。人与动物,同为地球生命,但各有各的生存法则。人凭借自身的智慧,形成以人为中心,便无视其它生命的生存法则。如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它其所以有时咬人或致人死亡,是它感到生存受到威胁的自卫措施。假若像养蛇人和王桂珍那样,顺应蛇的生存规则,完全可以与它们和谐相处,相得益彰。
作者最后以异史氏名义说:“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辄思下井复偷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他由蛇的通灵性懂情义,联想到一些人的薄情寡义,斥责、他们不如蛇。类似这样的人古今并不少见。如历史上有把臂之交反目成仇,最著名的莫过于战国时庞涓与孙膑的故事。他们同为鬼谷子学生结拜为兄弟。庞涓先为魏国将军。后来孙膑被魏国聘用。庞涓深知孙膑本领高强,害怕自己地位被他取代,于是设计陷害孙膑是齐国奸细。使孙膑受到脸上刺字,砍断双腿的酷刑。不过庞涓后来惨死在孙膑为统帅的马陵道之战中。
《蛇人》故事,虽是写蛇,重在写人。既是对《农夫与蛇》故事的彻底颠覆。更是告诫人们要重情重义,否则在这日益功利化的社会里,甚至为了蝇头小利,都会做出人不如蛇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