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都 名 吃
樊 川 小 肚
秋雨头场,暑气稍减。双休日偕三弟回老家看望父母。午间小酌,拌以久违的“小肚”,其味醇香正,似得真传。
小肚有别于南京的香肚,不单是小的缘故,香肚属腌腊制品,而故乡樊川的小肚是用鲜肉卤制而成,俗称“蒲包肉”。菜谱中虽无此味,然已故作家汪曾祺老在其小说《异秉》中却有记述。
记得儿时的小肚是肥多瘦少,大约三成瘦肉、七成板膘。而现时的小肚肥瘦比不同了,是倒三七。三成板膘、七成精肉切成比花生米稍大的丁,重葱、姜、酒和适量的糖、盐、淀粉,佐以名贵香料拌匀,用豆腐皮包好,放入五寸来长、寸半粗细的蒲包,封口用细麻绳线扎紧,再均距扎上三道,呈“糖葫芦”状,越紧越好。上述手脚了结,将其放入陈年老卤汤煨。煨时须把握火候,方能入味。煨熟后,码入尺盘上摊待卖。卖时,随买随拆,拆线改捆倒出来的小肚活似带有蒲包印迹的小葫芦,油光蹭亮、香气扑鼻。切片后,精肉红润、板膘透明。
闲谈中,父亲告诉我们:个把月前,一个生产火腿肠的台资公司专门派技术总监来樊考察,得出这样的结论:樊川的小肚若用真空保鲜包装,完全可以打入超市,不用多长时间,火腿肠市场必将让出相当的市场份额。
此公慧眼独具!嗳,我们今天吃的小肚是哪个的手艺?
三弟说:是“一枝春”陆师傅的。
难怪,一枝春是故乡硕果仅存的百年老店啊!
味在物中,味亦在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