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坛闪亮的恒星
——散文家琦君与她的《青灯有味似儿时》
琦君女士,当代散文名家,原名潘希真,1916年生于浙江温州永嘉,民国中期毕业于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中文系,师承一代词宗夏承焘。后随国府迁台,曾任中国文化学院副教授,中央大学、中兴大学教授。八十年代起,与夫婿李唐基旅居美国新泽西21年,过着半隐居的简静生活,时应美国各地华人文学社团之邀而演讲及座谈,期间其作品被广泛翻译为各国文字,并开始受大陆读者欢迎。2004年6月回台湾定居淡水,2006年7月病逝,享年九十岁。
著有散文《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妈妈银行》《佛心·母心》等二十余种,另有论评及儿童文学专著等数十种,同时亦兼有翻译、绘画。曾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奖章(1963年)、中山文艺奖(1970年)、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国家文艺奖散文奖(1985年)、总统府颁赠二等卿云勋章。名列台湾十大女作家之首,多篇作品收入台湾中学课本,并被翻译成英、日、韩多国语言,其本人被誉为“台湾文坛闪亮的恒星”。散文《泪珠与珍珠》被选入大陆中学语文课本。
有评者称,中国现代文学小说有张爱玲,散文有琦君,其作品超越时空,长销不衰。琦君与张爱玲,同是中国文坛的两朵奇葩,现代文学的两个传奇。夏志清曾说琦君的散文很多篇可以传世,列入诺贝尔文学奖毫不逊色。
琦君笔下,万物皆有情,众生都可爱,温柔敦厚,她以有限写无限。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其作品动人的魅力与时俱增。跨别大陆大半个世纪,她以赤子情写半世纪前家乡风土人物,江南旧情,栩栩如生,悲欣交集,以慈母心看众生万物,可亲可爱,有情有义。她的文字婉约、隽,令人百读不厌,低徊不已。
《青灯有味似儿时》(2014年1月简体本最新出版)是琦君经典作品之一,林语堂女儿、前《读者文摘》总编辑林太乙曾撰文推荐,谓其精致优美,有跨越时空的文学之美。
本书为琦君忆童年,温馨而趣味盎然。作者用一支诗化的笔回忆起童年小事、故乡故人、师长旧友。作者将对故乡、故人的深情与眷念化为质朴的文字,抒写她剪不断的故乡情,理还乱的亲友思。除了怀乡怀人的散文,还有一些叙写身边小事、生活见闻,以及异国观感的篇什,此外是一些心得杂谈。
现代工业社会之下,真正的江南之美已一去不复返,琦君是典型的旧时江南女子,跟随她优美的笔姿,回眸记忆中永远美丽的江南,及那浓浓的乡情。抚今追昔,尽滤尘嚣,我们何不对未来更有信心?
——散文家琦君与她的《青灯有味似儿时》
琦君女士,当代散文名家,原名潘希真,1916年生于浙江温州永嘉,民国中期毕业于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中文系,师承一代词宗夏承焘。后随国府迁台,曾任中国文化学院副教授,中央大学、中兴大学教授。八十年代起,与夫婿李唐基旅居美国新泽西21年,过着半隐居的简静生活,时应美国各地华人文学社团之邀而演讲及座谈,期间其作品被广泛翻译为各国文字,并开始受大陆读者欢迎。2004年6月回台湾定居淡水,2006年7月病逝,享年九十岁。
著有散文《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妈妈银行》《佛心·母心》等二十余种,另有论评及儿童文学专著等数十种,同时亦兼有翻译、绘画。曾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奖章(1963年)、中山文艺奖(1970年)、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国家文艺奖散文奖(1985年)、总统府颁赠二等卿云勋章。名列台湾十大女作家之首,多篇作品收入台湾中学课本,并被翻译成英、日、韩多国语言,其本人被誉为“台湾文坛闪亮的恒星”。散文《泪珠与珍珠》被选入大陆中学语文课本。
有评者称,中国现代文学小说有张爱玲,散文有琦君,其作品超越时空,长销不衰。琦君与张爱玲,同是中国文坛的两朵奇葩,现代文学的两个传奇。夏志清曾说琦君的散文很多篇可以传世,列入诺贝尔文学奖毫不逊色。
琦君笔下,万物皆有情,众生都可爱,温柔敦厚,她以有限写无限。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其作品动人的魅力与时俱增。跨别大陆大半个世纪,她以赤子情写半世纪前家乡风土人物,江南旧情,栩栩如生,悲欣交集,以慈母心看众生万物,可亲可爱,有情有义。她的文字婉约、隽,令人百读不厌,低徊不已。
《青灯有味似儿时》(2014年1月简体本最新出版)是琦君经典作品之一,林语堂女儿、前《读者文摘》总编辑林太乙曾撰文推荐,谓其精致优美,有跨越时空的文学之美。
本书为琦君忆童年,温馨而趣味盎然。作者用一支诗化的笔回忆起童年小事、故乡故人、师长旧友。作者将对故乡、故人的深情与眷念化为质朴的文字,抒写她剪不断的故乡情,理还乱的亲友思。除了怀乡怀人的散文,还有一些叙写身边小事、生活见闻,以及异国观感的篇什,此外是一些心得杂谈。
现代工业社会之下,真正的江南之美已一去不复返,琦君是典型的旧时江南女子,跟随她优美的笔姿,回眸记忆中永远美丽的江南,及那浓浓的乡情。抚今追昔,尽滤尘嚣,我们何不对未来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