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斯泰尔斯著作的《第一大亨》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传记奖。本书以71万字的篇幅,讲述了19世纪美国商业巨擘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1794-1877年)的传奇人生。在本书中文版面试之际,斯泰尔斯特意为中国读者撰文,讲述了自己写作该书的过程。
善于抓住突如其来的机遇
范德比尔特最初只是一个贫穷的水手,在纽约港驾驶着一艘没有甲板的小船。从16岁起,一直到82岁高龄时离开人世,他的所有精力都放在赚钱上。他所涉足的行业包括蒸汽船这种最早的机动运输业、重工业和造船、国际蒸汽船航运,甚至是电信业。
身为一名商人,范德比尔特制定了一套成功法则,他在每个行业都做得风生水起。当现代化的公司出现后,他又成为了一名金融大师。他主导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也是公司融资和架构建设上的创新者。由于致力于长途运输,他的事业轨迹追随着北美大陆的发展,从东向西扩展。此外,他的一生也让人们得以了解到美国特有政治哲学的形成。公众就他庞大的财富和深远的影响力争论不休,这些现在依然是美国政治讨论的话题之一。
有关范德比尔特的文件都没有保留。毕生跟着他的办事员称,范德比尔特读完信后就会将信丢到火里烧掉。我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来撰写这本书。在这个过程里,我不断地发现一些秘密,商场的,家庭内的,还有政治上的。我分析研究他身边的人和企业,找到了范德比尔特的许多资料。
例如,我发现他的优势之一在于善于抓住突如其来的机遇,并且充分加以利用。年轻时,他本来驾驶自己的帆船,后来到蒸汽船主托马斯·吉本斯的手下,担任纽约港一艘渡船的船长。正是这次转变让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成为了蒸汽年代的大亨。过去,人们一直将这次转变视为范德比尔特的精心策划之举。但我发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显示,当初范德比尔特只打算在吉本斯手下工作一两天。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范德比尔特一直为吉本斯工作,直到后者过世几年之后才离开。我想那是因为他要学习许多东西,在学习蒸汽机和蒸汽船设计,学习如何经营更为错综复杂的生意,甚至是学习法律。
当时有法律禁止蒸汽船在不同州之间航行,而吉本斯正在因为这种法律打官司。尽管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范德比尔特一头扎进了这起官司中。他和吉本斯在1824年赢得了胜利。这场法律上的胜利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让美国从各州各自为政转变为一个统一的全国性市场。
一天,我发现了纽约市的法律档案,里面有着过去以来所有一直保留下来的民事诉讼案件卷宗。我花了一年的时间翻看这些发黄发干且已经开裂的文件,仔细查阅众多涉及范德比尔特的案件。从一起案子中我注意到范德比尔特首次控股一家公司的时间。那是1838年。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在纽约港经营一艘渡船,但由于范德比尔特的堂弟带着新渡船发起了竞争,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不得不大幅削价。公司总裁为此怒火中烧,下令自己的渡船船长去撞对方的船只。船长依令行事,驾驶自己的船只冲向了对手载着一船妇女儿童的船只,几乎将对方撞沉。这次事件的负面影响让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的股东们惊慌不已。范德比尔特发现了其中的机会,收购控股了该公司。
这个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范德比尔特的堂弟提起诉讼,称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仅仅只是为了追逐利益”。这句话现在听来实在是有些奇怪。企业经营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利益吗?但在1838年,企业仍然被视为一种商业活动的工具,是州政府说服私人投资者来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在法律上享有一定的特权,但当乘客数量太少,无法保证盈利的时候,公司也必须提供渡船服务。但范德比尔特对这些要求置若罔闻,他将公司变成了一种常规的商业组织形式,不再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
善于抓住突如其来的机遇
范德比尔特最初只是一个贫穷的水手,在纽约港驾驶着一艘没有甲板的小船。从16岁起,一直到82岁高龄时离开人世,他的所有精力都放在赚钱上。他所涉足的行业包括蒸汽船这种最早的机动运输业、重工业和造船、国际蒸汽船航运,甚至是电信业。
身为一名商人,范德比尔特制定了一套成功法则,他在每个行业都做得风生水起。当现代化的公司出现后,他又成为了一名金融大师。他主导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也是公司融资和架构建设上的创新者。由于致力于长途运输,他的事业轨迹追随着北美大陆的发展,从东向西扩展。此外,他的一生也让人们得以了解到美国特有政治哲学的形成。公众就他庞大的财富和深远的影响力争论不休,这些现在依然是美国政治讨论的话题之一。
有关范德比尔特的文件都没有保留。毕生跟着他的办事员称,范德比尔特读完信后就会将信丢到火里烧掉。我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来撰写这本书。在这个过程里,我不断地发现一些秘密,商场的,家庭内的,还有政治上的。我分析研究他身边的人和企业,找到了范德比尔特的许多资料。
例如,我发现他的优势之一在于善于抓住突如其来的机遇,并且充分加以利用。年轻时,他本来驾驶自己的帆船,后来到蒸汽船主托马斯·吉本斯的手下,担任纽约港一艘渡船的船长。正是这次转变让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成为了蒸汽年代的大亨。过去,人们一直将这次转变视为范德比尔特的精心策划之举。但我发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显示,当初范德比尔特只打算在吉本斯手下工作一两天。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范德比尔特一直为吉本斯工作,直到后者过世几年之后才离开。我想那是因为他要学习许多东西,在学习蒸汽机和蒸汽船设计,学习如何经营更为错综复杂的生意,甚至是学习法律。
当时有法律禁止蒸汽船在不同州之间航行,而吉本斯正在因为这种法律打官司。尽管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范德比尔特一头扎进了这起官司中。他和吉本斯在1824年赢得了胜利。这场法律上的胜利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让美国从各州各自为政转变为一个统一的全国性市场。
一天,我发现了纽约市的法律档案,里面有着过去以来所有一直保留下来的民事诉讼案件卷宗。我花了一年的时间翻看这些发黄发干且已经开裂的文件,仔细查阅众多涉及范德比尔特的案件。从一起案子中我注意到范德比尔特首次控股一家公司的时间。那是1838年。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在纽约港经营一艘渡船,但由于范德比尔特的堂弟带着新渡船发起了竞争,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不得不大幅削价。公司总裁为此怒火中烧,下令自己的渡船船长去撞对方的船只。船长依令行事,驾驶自己的船只冲向了对手载着一船妇女儿童的船只,几乎将对方撞沉。这次事件的负面影响让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的股东们惊慌不已。范德比尔特发现了其中的机会,收购控股了该公司。
这个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范德比尔特的堂弟提起诉讼,称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仅仅只是为了追逐利益”。这句话现在听来实在是有些奇怪。企业经营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利益吗?但在1838年,企业仍然被视为一种商业活动的工具,是州政府说服私人投资者来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在法律上享有一定的特权,但当乘客数量太少,无法保证盈利的时候,公司也必须提供渡船服务。但范德比尔特对这些要求置若罔闻,他将公司变成了一种常规的商业组织形式,不再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