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富豪吧 关注:44贴子:480
  • 7回复贴,共1

第一大亨:美国商业巨擘范德比尔特的伟大人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不久,斯泰尔斯著作的《第一大亨》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传记奖。本书以71万字的篇幅,讲述了19世纪美国商业巨擘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1794-1877年)的传奇人生。在本书中文版面试之际,斯泰尔斯特意为中国读者撰文,讲述了自己写作该书的过程。
善于抓住突如其来的机遇
范德比尔特最初只是一个贫穷的水手,在纽约港驾驶着一艘没有甲板的小船。从16岁起,一直到82岁高龄时离开人世,他的所有精力都放在赚钱上。他所涉足的行业包括蒸汽船这种最早的机动运输业、重工业和造船、国际蒸汽船航运,甚至是电信业。
身为一名商人,范德比尔特制定了一套成功法则,他在每个行业都做得风生水起。当现代化的公司出现后,他又成为了一名金融大师。他主导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也是公司融资和架构建设上的创新者。由于致力于长途运输,他的事业轨迹追随着北美大陆的发展,从东向西扩展。此外,他的一生也让人们得以了解到美国特有政治哲学的形成。公众就他庞大的财富和深远的影响力争论不休,这些现在依然是美国政治讨论的话题之一。
有关范德比尔特的文件都没有保留。毕生跟着他的办事员称,范德比尔特读完信后就会将信丢到火里烧掉。我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来撰写这本书。在这个过程里,我不断地发现一些秘密,商场的,家庭内的,还有政治上的。我分析研究他身边的人和企业,找到了范德比尔特的许多资料。
例如,我发现他的优势之一在于善于抓住突如其来的机遇,并且充分加以利用。年轻时,他本来驾驶自己的帆船,后来到蒸汽船主托马斯·吉本斯的手下,担任纽约港一艘渡船的船长。正是这次转变让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成为了蒸汽年代的大亨。过去,人们一直将这次转变视为范德比尔特的精心策划之举。但我发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显示,当初范德比尔特只打算在吉本斯手下工作一两天。不过出人意料的是,范德比尔特一直为吉本斯工作,直到后者过世几年之后才离开。我想那是因为他要学习许多东西,在学习蒸汽机和蒸汽船设计,学习如何经营更为错综复杂的生意,甚至是学习法律。
当时有法律禁止蒸汽船在不同州之间航行,而吉本斯正在因为这种法律打官司。尽管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范德比尔特一头扎进了这起官司中。他和吉本斯在1824年赢得了胜利。这场法律上的胜利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让美国从各州各自为政转变为一个统一的全国性市场。
一天,我发现了纽约市的法律档案,里面有着过去以来所有一直保留下来的民事诉讼案件卷宗。我花了一年的时间翻看这些发黄发干且已经开裂的文件,仔细查阅众多涉及范德比尔特的案件。从一起案子中我注意到范德比尔特首次控股一家公司的时间。那是1838年。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在纽约港经营一艘渡船,但由于范德比尔特的堂弟带着新渡船发起了竞争,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不得不大幅削价。公司总裁为此怒火中烧,下令自己的渡船船长去撞对方的船只。船长依令行事,驾驶自己的船只冲向了对手载着一船妇女儿童的船只,几乎将对方撞沉。这次事件的负面影响让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的股东们惊慌不已。范德比尔特发现了其中的机会,收购控股了该公司。
这个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范德比尔特的堂弟提起诉讼,称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仅仅只是为了追逐利益”。这句话现在听来实在是有些奇怪。企业经营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利益吗?但在1838年,企业仍然被视为一种商业活动的工具,是州政府说服私人投资者来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里士满收费公路公司在法律上享有一定的特权,但当乘客数量太少,无法保证盈利的时候,公司也必须提供渡船服务。但范德比尔特对这些要求置若罔闻,他将公司变成了一种常规的商业组织形式,不再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


IP属地:河南1楼2014-02-09 22:40回复


    IP属地:河南2楼2014-02-09 22:42
    回复
      喜欢纸牌和赛马
      许多商业人士可以从范德比尔特的一生中学到许多实用的经验。例如在投资船运或铁路运输路线时,他会寻找那些竞争对手永远无法超越的竞争优势,例如铁路线沿途地势平稳,这样就可以降低燃油成本,或者是铁路线穿过人口稠密的工业区,这样就会有充足的客源。他时时刻刻都提着一根竞争的弦,甚至在休息时都如此。他喜欢玩那些赌注高的纸牌游戏,也喜欢驾驶自己的快马与他人竞赛。
      作为一名传记作者,我同时也关注了范德比尔特的个人和家庭生活。我从他二儿子的信中了解到许多的信息。他的次子小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患有癫痫症,还有赌瘾。他一再花光自己的钱后,再去找政客和一位著名的报社编辑借钱。他给他们写去长长的信件,从这些信中可以一窥他与父亲的关系。从这些信件中可以看出,范德比尔特非常严厉,常常切断这个儿子的经济来源;但他也有柔情时刻,曾鼓励这个儿子改过自新。可是小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一生都未能浪子回头。在父亲死后不久,他也开枪自杀身亡。
      1869年,范德比尔特娶了一个比自己年轻40来岁的女子为妻。她的信件和日记都展现了范德比尔特柔情的一面。不过他依然是一个不好对付的人。过世时,他将自己95%的财产留给了长子,后者一直在他的铁路公司担任运营经理。一个女儿提起诉讼,意图宣告遗嘱无效。法庭上的证词将范德比尔特的种种怪癖(例如他相信可以与逝者通灵)和他有时对孩子们的粗暴态度揭露于众。这个女儿最终败诉。不过父亲的财富异常庞大,虽然留给她的只是一小部分,也足以让她生活无忧。
      我相信中国企业家们能够从范德比尔特的成功中学到许多实用且永恒的经验。中国曾经遭遇外敌入侵,后发展强大,成为世界强国之一。我也认为范德比尔特的故事非常适用于中国当前的情况。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也许可以有所借鉴。即使做不到上面那样,从范德比尔特的一生也可以看到美国的成长和发展,而美国未来仍将是中国一个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两个国家的未来发展道路是交织在一起的。
      就我而言,我曾担心自己无法完成这本书。在开始撰写这本书一年之后,2003年10月15日,我搭乘史坦顿岛的渡船横穿纽约港,这项渡船服务的开创者正是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我曾经多次搭乘渡船前往史坦顿岛进行调研。这一次,渡船撞到了码头上,11人丧生。我曾经阅读过范德比尔特时期渡船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档案,现在轮到自己来亲身经历一番一个世纪以来纽约市死亡人数最多的交通事故。我毫发未损,但这场事故让过去的一切在我面前似乎历历在目。我也试图在书中借助文字将那段历史生动重现。


      IP属地:河南4楼2014-02-09 22:43
      回复
        虎躯一震


        6楼2015-10-04 21:05
        收起回复
          “先生们,如果你们执意欺骗我,我不会起诉你们,因为法律遥遥无期。但我一定会毁了你们。”


          IP属地:河南7楼2015-11-21 19:43
          回复
            “任何傻瓜都能大赚一笔,但只有聪明人才能守住财富。”


            IP属地:河南8楼2015-11-21 19:43
            回复
              大佬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0-29 14: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