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结束,今天将是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从愉快的假期回归工作当中,节后综合征也相伴而来。尤其对于老年人,“节后综合征”更加明显。 节后综合征典型表现及原因 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焦虑、神经衰弱等;老人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日子;孩子无法安心学习。这就是“节后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这是因为长假娱乐过度,身体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人体生物钟被打乱,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入正常生活状态时,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因而产生种种症状。 注意节日饮食预防 春节期间,几乎每家的餐桌上都堆满了肉、蛋、鸡、鸭、鱼等食品,那么,应该如何才能吃得开心,又能尽量避免生病呢? 合理分配三餐:早餐除主食外,应搭配一定量的蛋白质的食品如鸡蛋、牛奶或豆制品等;晚餐应营养平衡而又比较清淡,浓厚味不宜过多,以免增加肠胃功能负担,影响睡眠。 忌两“高”两“低”:连续吃高脂肪、高热量、低维生素、低纤维素饮食易引起心脏病发作、中风、胆囊炎和胰腺炎等;饮食不洁引起的胃炎、肠炎等,尤其是老年人。另外,一些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市民,要避免暴饮暴食、饮酒过多、娱乐过度、疲劳、情绪波动,以免增加身体负担,诱发脑血管意外、中风和胰腺炎及胆结石。 多吃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增加肠蠕动,起到预防老年性便秘的作用;能改善肠道菌群,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膳食纤维中可溶性纤维对血糖、血脂代谢都起着改善作用;粗粮中及蔬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老年人应注意加强这方面食品的摄入。 调整身心应对节后综合征 春节一过完,一般都会出现就医小高峰,一些疾病的爆发与节日期间不健康的饮食起居等有关。下面就几种较集中的节日综合征,提供大家一些自我调整对策。 忧郁症 由于儿女们会回家一起热闹地过年,很多老年人会出现亢奋状态,生物钟也容易被打乱。假期过后,短暂相聚又分离,老年人容易有失落感,出现抑郁状态,进而引发身体疾病。 对策:心态是关键。老年人要调整心态,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和平日里的老伙伴聚聚、聊聊。儿女们也应该注意利用闲暇时间常去看望父母,多些电话问候,避免老人在节后产生孤独、失落的情绪。 睡眠紊乱 长假玩乐过度,甚至通宵饮酒打牌等,身体没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样就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结果“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 对策:过度疲惫引起的“睡眠紊乱”,可以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消除,例如热水泡脚。足底有很多穴位,每天休息前,用热水泡泡脚,泡脚的水温以感觉到微烫为宜,泡脚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可以增加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神经性厌食 过节往往出现一天不停嘴的现象,吃多了,就容易撑着,引起神经性厌食。 对策: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平淡一点的饭菜,让塞满鱼肉的肠胃也歇歇。经常步行、慢跑、做体操、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
来源:日照高校就业联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