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龙化吧 关注:13贴子:85
  • 1回复贴,共1

蒸年糕(过年系列之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蒸年糕(过年系列之三)<?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过年,曾经是多么美好的字眼?虽说不上日日盼、夜夜盼,但对于从小在农村里生活着的我来说,确实曾有过不一般的诱惑力。吃好的,穿好的,也算我儿时的梦想吧。每当随着雪花的来到,感受随着呼啸的西北风的光临,天一日比一日冷了,有人睡觉的屋里升起了火炉子,读书的小学里进入腊月以后,破旧的校舍不经常能有生火的煤炭,冷是当时的主题,人人难抵寒意,所以学生们就很少再上课了。还有冬天的到来,也预示着春节的即将光临,在害怕之余,心里还在窃喜着,期盼着,心里在想:过年真好。

年关可不管日子过的好与不好,总是按时光临。我家院子里靠南墙根底下,年前成堆的积雪早就不再融化了,在当时,家里还没有冰箱,我看到父亲经常把年前买好的肉或者做好的正月里吃的实物埋在残雪中,以放得日子更久些。偶尔也会有被猫或狗叼走吃了的时候,人舍不得吃的好东西,被畜生糟践了,这会引得我们一家人心疼许久。

年底下的实物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每家都会蒸出来够一个正好月吃的馒头等主食物,此时的家庭主妇是辛苦的,或蒸,或烙,或摊,需要拿出来看家的本事,做够种种的饽饽,装满一袋子或者笸箩。还有就是菜的准备,猪肉包括下水等货都是事先煮好,肉多的年份也会腌上一小坛子,备作开春时再吃。同时炸出整盆的豆腐,闷好宽粉条,备好酒水。每逢家里来了朋友或亲戚,随时拿出煮好的凉菜切上几盘,坐下就是个酒席。那时再多的菜也就没有了,冬天的农村里除了白菜为主,也没有别的菜。农民们辛苦了一年以后,正月里是应该玩耍、休闲的日子,串串门,走走亲戚,打打麻将,农妇们也不例外,做饭、吃饭也是拿出来成品的饭菜热上一热,即可食用,很少有人家再做费事的饭菜。

我最爱吃母亲蒸出来的年糕,我们老家的年糕都是黄米粘面做成的,夹杂着大红枣。年糕其实应该叫粘糕才为妥,但字不同音同,有时年根底下蒸的,也无所谓了。刚蒸出来的年糕太粘,必须以筷子插着吃才好,否则粘得手上下不来,又热又粘。年糕凉了以后,变得硬硬的,像石头,没有办法直接吃。我最喜欢的是剩过的年糕,用刀切成片,以油来炸,外焦里嫩,枣既脆又甜。年糕还有的根本不放枣,蒸熟后再以熟年糕做坯料,炸成粘火烧,如一个个小薄饼,里面以红白糖做馅,趁热吃,非常好吃。粘糕,年糕,南北方各不同,我在电视里见过南方人做的年糕,糯米蒸熟了,以石杵捣成泥,也像北京风味小吃里的“驴打滚”,如此做出来的年糕想比更好吃。最近,我的岳母在我家做过了“驴打滚”,我领略了其中的独特美味,可惜南方人做的年糕我还没有吃过。

年前,除了蒸年糕以外,要做的主食还很多,其中我很喜欢吃血糕和棱糕。血糕是用自家杀猪接下来的猪血,拌以小米面、玉米面可能还有白面,其中还要加葱花、姜末和盐,蒸出来的一种深褐色的主食,熟了以后,用刀划出方块形状,有普通馒头大小。既有猪血的营养,不太好看,有种五香的风味,可惜我以及功能多年没有吃到过了。棱糕则是以小米面做主料,和馒头差不多,须经过发哮,发好以后,调成糊状,还要四邻八舍里去找一种专用的摊锅。这锅是铸铁的,直径不到一尺,配有专用锅盖。借回来摊锅以后,把锅放在火炉子上,锅里先擦油,待锅热了,基本是一勺面糊成一个棱糕,圆圆的一种软饼。锅盖要盖得勤,火要文点,经发过哮的小米面带着一股清香味道,真叫好吃。

自打在外面成家以后,实在是很少回家和父母一起过年了,也就自然地远离了农村里年节的氛围。偶尔春节回去过一回,除去大年初一早晨,和父亲、叔叔和弟弟们一起到农村去上坟以外,其余在老家的几天里,也是和父母待在城里的楼房里。去年,在老家农村的弟弟还把我记忆里的老房子拆除得一干二净,根本没有了我所熟悉的模样,如此以来,尽管我很想多在乡村里和生活我养我的土地或老宅多亲近亲近,但也确实身不由己了。家的概念在我的印象里也在变化着,或许正由熟悉和牵挂变得陌生起来,可我却永远忘不了母亲蒸出的年糕和煎出的火烧那香甜的味道,忘不了童年里过新年的喜悦,忘不了坚艰辛的岁月里的点点滴滴。

我们兄弟姊妹都长大了,父母亲已都进入安度晚年的行列了。我们都再不需要当年他们带着我们四个孩子辛苦度日的操劳了,二老的日子也松快多了,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1楼2014-02-08 16: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