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这个在土地革命时期与“劣绅”并列戴着高帽游街的革命对象,早已成为历史称谓,没想到这个词却成为2013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出于好奇,查了一下资料,对土豪有了一些了解,也有了一点感想。
“豪”字原本形声字,“高”为声(兼表意为上面),“豕”为形,“毛之长者曰豪。”字义为一种肩背部密长着长毛刺的野猪。或许因为野猪高大凶猛,高“猪”一等,出“猪”头地,后来便比喻才能过人者。于是有了“英雄豪杰”的褒义。如苏轼《赤壁怀古》有“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叹;其《留侯论》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的开篇语。高大且强势者未必都是好人,因此也派生出其贬义,比喻有钱有势或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如《童区寄传》“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打土豪,分田地”时,那些土豪指的就是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恃强凌弱、强取豪夺的人。建国以后土豪已经不复存在了。
自从允许一部分人便逐渐有了富人。其中大富的人方能称为“豪”,没有1000万的大概还不够格。他们有的被称为富豪,有的被称为土豪。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富豪一般都经过多年的努力,踏踏实实地走过由创业到成功的曲折而艰辛的历程。他们经过长期的拼搏历练,魄力、智慧、文化、修养、品位不断提高。因此他们常常戴有才子、精英、绅士、贵族的光环。对于他们来说,金钱已经不是问题,也不是引以为豪的资本,他们往往还有比金钱更高的精神追求,如比尔·盖茨、陈光标、李嘉诚、邵逸夫……也因为他们不把金钱看得很重,所以在消费方面比较理性,比较随意,不求最贵,适合自己就好;该花的钱舍得花,没必要花的钱就不花。因为他们确实有钱,有足够的自信心,就没必要为了炫富而铺张浪费,大肆挥霍。对于富豪,人们一般不会羡慕嫉妒恨,反倒比较尊重。
而“土豪”的形象却不怎么可爱。他们多数人原本是穷人,没有当富人的精神准备,当然也没有富豪那样理性的消费意识。当初他们的梦想无非是等我有钱了,早晨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他们没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就一夜暴富,所以有了钱就欣喜若狂,不知所措,用奢侈的消费急于炫耀自己的财富,证明自己的成功。他们开豪车,穿名牌,戴名表,挂金链子。据说近期有厂商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款“土豪金”手机,本来价值5000元左右,但由于其外壳是金色的,显得富有,土豪们宁愿花一万元抢购。他们在国外购买奢侈品不问价,一买就是十件八件,令洋人瞠目结舌。洋人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