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吧 关注:694,379贴子:42,498,970

【军事】世界各国不同的军事风格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数轮得电!


1楼2014-01-30 08:38回复
    K2主战坦克”又名“黑豹”,由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和现代汽车属下单位“Rotem”以及韩国其它的国防工业公司合作研制。负责开发“黑豹”的韩国国

    韩国K2主战坦克(11张)防科学研究所(ADD)形容它是“全世界技术水平最高的”一种主力战地坦克。“K2黑豹”的主要功能包括:拥有对付来犯导弹和飞机的主动性防御系统,自动追踪和装填弹药系统,主动性悬架系统和高度的水底机动能力。“K2黑豹”的售价为八百八十万美元一辆,生产商也接受外国订单。


    6楼2014-01-30 08:54
    收起回复
      从1998/1999年“梅卡瓦”3居第10位,到2000年“梅卡瓦”3“猎鹰”居第6位,再到2001/2002年“梅卡瓦”4跃居第4位,“梅卡瓦”坦克的蹿升,令人刮目相看。“梅卡瓦”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为60吨,乘员4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车体内部由前至后分别为:动力-传动舱(前左)、驾驶室(前右)、战斗室和车厢。通常情况下,后部的车厢只装弹药,这也是“梅卡瓦”坦克的弹药基数大得惊人的缘故。必要时,后部车厢可载8名全副武装的步兵或4副担架。车体后门的结构很有意思,它实际上有3个后门,左面是蓄电池装卸舱门,右面是三防装置保养舱门,中间的主后门分上下两扇,上扇门向上开,下扇门向下开,可以从车外开启,但车内有闭锁装置,像防盗门一样,中间后门主要用于装卸弹药、乘员上下车和运送伤员,门上有一个60升的饮用水桶。战斗室内,车长位于火炮右侧,炮长在车长的前下位置,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靠后的部位。


      8楼2014-01-30 08:58
      收起回复


        11楼2014-01-30 09:05
        回复
          第三代战机是1972年后主要出现的战斗机,其特色为中低空机动灵活性高、配备先进雷达设备、加强导弹应用等。前两代的发展当中,单一用途的拦截机与战斗轰炸机进展至此,受惠于各项系统的进步,尤其是雷达与航电的功能以及效能,使得第三代的战斗机开始趋向多任务,多用途的路线。此代的战机以F-4、F-5、MiG-25为主要代表。由于苏联传统分类以及美国2009后分类方式已经统一,因此现已无两种战斗机划代方式,此标准为唯一的第三代战斗机标准。


          16楼2014-01-30 09:16
          回复
            1953年12月,法国军方发布了一个战斗机研制计划招标,有2种机型参加竞争:布雷盖公司的Br-1100和达索公司的神秘-XⅫ战斗机。2种机型都装备有2台透伯梅卡公司的加比佐(Gabizo)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1100公斤(开加力1500公斤)。与此同时,北约发布了一个欧洲通用轻型战斗机(LWTSF项目:轻型战术攻击战斗机)招标,1954年4月,招标书发送到各家欧洲飞机制造商手中。北约空军力量发布招标书的目的主要是应对苏联或华约组织可能发起的大规模军事行动。LWTSF必须能从严重损坏的机场起飞,因为北约的空军基地是苏联核打击的第一批目标。

            (没什么作为,就不点名批评他了)


            18楼2014-01-30 09:24
            回复
              1985年美国海军租借了以色列的21架战斗机做训练机,因此有了个编号F-21A。三年后归还,编号停止使用。1985年美国海军向以色列承租21架幼狮战斗机作为异机种训练。这21架战斗机到达美国之后也拥有美军的正式编号,那就是F-21A。美国海军使用这些飞机到1988年,然后改以F-16N接替训练任务,这21架飞机随即归还以色列空军。目前这个编号没有其他飞机使用。


              19楼2014-01-30 09:32
              回复

                日本三菱F1 百度都不知道.....


                20楼2014-01-30 09:34
                回复
                  歼击8型战斗机(歼-8或称J-8),昵称空中美男子,北约代号为“长须鲸”(Finback),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基于米格-21战斗机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发而成的高空高速歼击机,主要承担制空与拦截任务。基本型装备两台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涡喷-7A航空发动机,最大马赫数为2.2。一门23毫米双管机炮,7个外挂点;可以使用霹雳-2、霹雳-5、霹雳-8短程空对空导弹、霹雳-11中程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及无制导航弹与火箭弹。



                  歼-8战斗机,1964年开始设计,1968年7月首批2架原型机完成,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1979年完成设计定型,1980年开始服役。实际上歼-8战斗机是在歼-7战斗机基础上装备两台WP-7甲涡喷发动机,加长了机头,以提高高空战斗能力。歼-8类型飞机是上世纪70年代是由中国沈阳飞机研究所和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研制和生产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属于第二代战斗机,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种第二代战斗机。相继研制出歼8白天型,全天型,歼8Ⅱ。特别是在歼8白天型飞机基础上研制出了歼8Ⅱ型飞机,歼8Ⅱ型飞机适用于国土防空作战,歼8Ⅱ型飞机现成为中国国土防空的主战机型。此外,沈飞在歼-8Ⅱ基础上又先后开发出歼-8ⅡM、歼-8Ⅲ、歼-8D、歼-8F、歼-8T等改进型号,比2006年9月22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委托中国飞行实验研究院无偿捐赠给南昌航空大学一架歼8Ⅱ飞机。2010年11月4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无偿捐赠一架歼-8Ⅱ型飞机给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以用于航空教学,营造航空文化,激励师生“航空报国,献身国防”事业。原型的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飞跃,主要改进方面包括火力控制系统、动力装置以及配套机载设备等。


                  21楼2014-01-30 09:37
                  收起回复
                    米格-25战斗机(MiG-25)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高空高速截击歼击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为“狐蝠”

                    米格-25的研制主要是为了对付美国的研发
                    XB-70“瓦尔基里”轰炸机与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这种侦察机的最高速度同样达到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只有米格-25可以轻松的尾随在SR-71的后面随时监视其航向,并在其有不轨举动时提出警告。五十年代末开始设计,原型机于1964年首次试飞,1969年开始装备部队。总产量约1200架左右,其中60%是侦察型,30%是截击型,10%是双座教练型。除在前苏联空军中服役外,还向利比亚、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印度、伊拉克等国出口。该机在设计上强调高空高速性能,曾打破多项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世界纪录,可在24000米高度上以M2.8的速度持续飞行,最大飞行速度达M3.0,是世界上闯过“热障”(M2.5)的,有人驾驶的,全大气层内飞行的,正式交付使用的,仅有的三种飞机之一



                    22楼2014-01-30 09:40
                    收起回复
                      米格-21战斗机(MIG-21),俄语: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21,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超音速轻型战斗机。西方称为“鱼窝”,苏联飞行员给它的外号是“三角琴”,波兰人则称它为“铅笔”。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60年代苏联空军的主力制空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高空高速截击、侦察,也可用于对地攻击。

                      米格-21是前苏联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
                      米格-21战斗机
                      种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战斗机,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6年6月24日前苏联航空节时参加飞行表演,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北约组织称它为“鱼窝”(Fishbed)。1958年下半年,米格-21飞机开始在高尔基市的索克尔制造厂量产并进入系列化,1965年1月第一架交付空军。米格-21战斗机及其改进型共生产了10000多架,到2013年5月3号共有52个国家使用,曾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重要改进。



                      23楼2014-01-30 09:43
                      回复
                        苏霍伊Su-15拦截机,北约代号“细嘴瓶”(Flagon),是苏联从1967年开始服役的一款双引擎拦截机,用以取代当时服役的Su-11拦截机。 Su-15在作战半径上有所不足,但其他方面都被证明是极其优秀的。政府的委任于1965年4月3日下发,次年Su-15开始批量生产,并在1967年装备苏联防空军,用以替代Su-9,Su-11和Yak-25。最初的Su-15被北约称作“细嘴瓶-A”。不装雷达或不能装备武器的教练型,Su-15UT(北约代号“细嘴瓶-C”),也在1970年开始服役。 Su-15在冷战结束后,于1993年全面自俄罗斯防空军除役。

                        苏-15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六十年代初开始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高空超音速截击战斗机,北约集团给予的绰号是“细嘴瓶”(Flagon)。苏-15的原型机于1965年首次试飞,1969年生产型开始装备部队,并逐步取代老式的苏-9/11,成为前苏联的主力国土防空战斗机。在七十年代末期,苏-15是前苏联高度保密的机种之一,只配置在前苏联本土,没有进驻华约其他国家,也未出口,当时前苏联空军曾装备了800架以上的苏-15,如今则只能在航空博物馆的停机坪上看见它。


                        24楼2014-01-30 09:45
                        回复
                          米格-17战斗机是单座高亚音速歼击机,是在米格-15比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和生产,北约所起外号“壁画”。1948年设计,1949年12月开始试飞,1952年进入前苏联空军服役。米格-17约有5~6个型号,主要型别是米格-17C型和米格-17D型,C型是昼间战斗型,D型具备一定的全天候作战能力。除前苏联生产外,波兰和捷克等国进行仿制。米格-17生产量大,据估计各型总共生产约9,000架。其基本型号只有一名飞行员,中单翼。此外它还有可伸缩的起落架和加压座舱。此款战机除了苏联以外还授权大量共产国进行量产因此有众多不同的衍生型。它后来被米格-19战斗机取代。



                          25楼2014-01-30 09:47
                          回复
                            瑞典
                            SAAB-37多用途战斗机又称为“雷”式战斗机,是瑞典空军装备的主要战斗机种之一。
                            该机由瑞典著名的萨伯--斯堪尼亚公司(简称萨伯公司)生产。根据瑞典空军提出的一机多用思想,研制工作于 60年代开始,在萨伯系列飞机中首次推出了这种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SAAB-37战斗机机长16.40米,翼展10.60米,机高5.90米。最大起飞重量17000公斤,在11000米高空,飞行速度为M数2.0,在100米的超低空,飞行速度也可达到M数1.1,作战半径500--1000公里,实用升限18000米。
                            SAAB-37战斗机在气动外形设计上采用了三角翼鸭式布局,具有良好的短距起降性能。机上装有1门30毫米奥利康航炮,射速每分钟1350发,备弹1 50发。机身和机翼上有 7 个外挂点,可携带2--4枚“天空闪光”空空导弹和2枚 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必要时,还可外挂航炮吊舱。为了提高该机的对地攻击能力,瑞典空军还专门为SAAB-37研制了一种“VIRGO”破片杀伤延迟落下型低阻炸弹,并可在低空高速平飞时投放,对炮兵、防空导弹和车辆集结地的毁伤能力较强。


                            26楼2014-01-30 09:51
                            回复
                              F-4“鬼怪”(Phantom)是美国原麦克唐纳公司(现并入波音公司)为海军研制的双座双发舰队重型防空战斗机,后来美国空军也大量采用。F-4于1956年开始设计,1958年5月第一架原型机试飞,生产型则于1961年10月开始正式交付海军使用。
                              1963年11月开始进入空军服役。F-4是美国第二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各方面的性能都比较好,不但空战性能好,对地攻击能力也很强,是美国空、海军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战斗机,参加过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也曾经是美国空军的“雷鸟”飞行表演队的表演用机。缺点是大迎角机动性能欠佳,高空和超低空性能略差,起降时对跑道要求较高。
                              you jump i jump!


                              27楼2014-01-30 09: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