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原文学社吧 关注:52贴子:836
  • 0回复贴,共1

【鼎原文学社】 论生活的最终形态——幸福抑或不幸? 文/张涛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从某种高度来探讨人之一生是快乐还是悲伤,幸福抑或不幸?由古至今,有诸多的哲学家以此为命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圣经有云:人生来就有罪,活着是为了赎罪。这句话承认了人生的悲剧性,既存在即是一种痛苦,同时又安慰世人今生所遭受的种种痛苦是为了救赎前世的罪孽。前世的因,今世的果,于此观点,和佛家的因果报应观点不谋而合,世界是痛苦的,今生是为了赎罪。
每一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则从其本质来说是幸福还是不幸?叔本华在其《世界的空虚》一文中告诉读者“人受意志的支配与奴役,他无时无刻地无不忙忙碌碌试图寻找些什么,无不发现自己与空无同在,最终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是一大悲剧,而世界的内容全是痛苦。”
在诸多的支持“世界是痛苦的”的著作当中的推断似乎也合情合理,存在即是痛苦。我们假设此命题成立,于是我们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出发,假设所有的人在痛苦中苦苦挣扎,为前世赎罪。于是死亡对于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则是莫大的幸运,是脱离痛苦的最好方式,即:解脱。
命题的成立的需要经过事实的检验,我我们从社会当中寻求证据以支持论点的成立,而此时,我们会发现,人类社会在医疗、卫生、医学科学等方面投入以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各种鼓吹可以延年益寿的讲座方法大行其道,更多的人对死亡讳莫如深,视生命为人生之最重,即活着是一切可能的前提。
人是存在于莫大的痛苦当中,但是却又依然坚持遭受痛苦,即使是在风烛残年体弱身残之时仍然不放弃对生的渴望,这与世界是痛苦的观点产生矛盾,足以推翻“存在既是痛苦”的论述。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痛苦,定是曾经感受过莫大的快乐,当痛苦降临时心理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才会感到痛不欲生。快乐与痛苦应是一对矛盾对立却又不可分隔同时存在的两种状态,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痛苦便没有了快乐,只有快乐存在,也便失去了快乐。
于是,我个人观点认为:世界是快乐的抑或是痛苦的,这两种观点都有着其无法避免的局限性,是不科学的,生活的最终形态应该是归于平淡、宁静。世界的快乐是短暂的,我认同这个观点, 快乐的产生在于神经递质的传递兴奋的产生以给人快感,主体的人因此感受到快乐、幸福。而这种兴奋在一个短暂的时间之后会归于常态,兴奋也随之终止。
初相识的两个人会在荷尔蒙的作用下产生吸引,新鲜感伴随着好奇心促使着两个人的相互接近,同时产生愉悦感,人们称之为幸福。我们理性的分析这个过程,无论友情抑或爱情。随着两个人进一步的了解当中,新鲜感随之消失,由于新鲜感所产生的快感不复存在。有这样一个关于两个人认识之后之间的好感度变化曲线,初期快速的上升迅速达到最高点之后随着时间的延续好感度下降最终保持在一个恒定值,几乎不变。而这也符合现实生活,一对相伴到老的夫妻或是认识多年的知心朋友,曾经之间也经历过火热的激情与幸福感,相逢恨晚,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火热情绪的消退,最终归于宁静,如水般淡然,成为一种相对更加稳定的情感,相互之间几乎不会产生大波动的快乐抑或悲伤。勿言彼此,冷暖自知,即是如此。
我们在对此观点的一般化,进一步推广,对于社会生活当中的个体的人,在生存的社会关系当中,随着时间的发展,在社会当中于是就会趋近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稳定的社会关系,青年人不“安分守己”,而当人过中年,更会趋向于随遇而安,生活处于一个一成不变的状态,有着稳定的职业与事业,有的人穷其一生固定于一个岗位上便是如此,安于现状,对于生活的热情与不满,也随着时间上的打磨处于一种不悲不喜的状态。
佛家所推崇的极乐世界所描述的应是在时间无穷远下社会理想化模型,只是现实中时间的限制不能达到这个状态。只是这个称谓不对,一个只存在幸福、祥和的安逸之地,没有不幸、悲伤的体验,又怎么感受到快乐,谈何极乐。
(微博:@张涛ak)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1-28 13: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