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坐着用数息,普通叫数息观吧,这个“观”字先不讲,等一下会讲。你们每次瞎猫撞上死老鼠,碰上“息”的状态,念头很清净,都是在肠胃将空未空,一切调整得很好的时候。所以要修行的话,一切生活的细节,都要配合调整好。因此要了解佛的戒律部分,吃饭怎么吃,穿衣怎么穿,走路怎么走,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每一点都交待得很清楚。大家讲戒律的只晓得守戒,为什么要守戒?就是怕犯过错,防非止恶,然后到达念头清净。
这样心息专一了,就不要再数息了,因为晓得心息专一了嘛,还数个什么啊!那时也听得见,也知道,一切见闻觉知清清楚楚,可是非常宁静。这个气息每次来回,都很清楚就不必数了,就“随息”。怎么样“随”?不是跟着息,你们看到随字,就跟着气在跑,对不对?笨死了!随者,随便也,让这个呼吸来往随便,可是你都看住它。等于你家里养一条狗,这条狗进进出出,你都看住的。
这个时候不只看住,而且晓得呼吸进来到哪里。有时候只到胸口,你就让它到胸口,不要注意它,不要引导它,不要帮忙它,就是孟子讲养气“勿忘勿助”。不要忘记,不要帮忙,这就是随了嘛。并不是跟着气跑,只是看着它,听其自然。外面的一切你还都知道,并不是不知道哦!如果有点昏沉,也知道自己昏沉;旁边在乱想,也知道乱想,可是呢,这个呼吸跟念头还是合一的。这样的经验有没有啊?诸位,有吗?(答:一下子而已)对了对了,这是老实话,你这样讲老实话,我就好讲下去了!有人问你偷过没有?你说格老子偷过,有什么了不起啊!错了再改嘛!
这样随息,有时候浅,有时候深,这时不要管身体了,也千万不要注意,哎呀,我这个气专一到丹田了,到眉心了,到这里了。错!千万不要管,叫你随息,就随时看着它自由自在,可是没有一步离开这个呼吸,都看到,清楚的。
你的身体坐在那里,静静的,你看着看着,这个身体吸啊呼啊来往,到某一个时候,有个阶段,不需要这个呼吸进出了,呼吸停下来,止息了。不是完全没有哦!这个时候以鼻子为标准,注意鼻子,好像鼻子没有呼吸往来。其实鼻子没有呼吸很容易,你们随时都会,可是你们不认得。这时候的呼吸,偶然很久来一下,轻微有一点点感受,知道有一下。这个差不多要“止息”了,要停止了。换一句话,等于电池在充电,充电充到某一个时候,电充够了,这个是“止息”。
*****
我们回到六妙门,并不是讲六妙门对哦,是叫你们不要上当,我现在再慢慢补充,给你们解释清楚。
那么我们修行,这个气是在身体上,刚才讲到数息,心跟息配合为一了。你每吸进来、呼出去,叫你们注意数进息,还是出息啊?(答:出息)对了,想容易得定、证果的数息,是注意出息,不是入息,这个是秘诀。在密宗讲,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秘密。我这里没有秘密,我都公开讲了,希望你们赶快成就。
这样数息由一数到十,或者由十倒数到一,来回两三次,自己觉得这个数字跟呼吸没有散乱,已经配合为一,你们有这个经验没有?虽然没有,有时候瞎猫撞到死老鼠,偶尔相应,不是经常这样。这是偶然做到了,心跟息配合在一起,道家的名辞叫作“心息相依”。等于两夫妻结合在一起了,同进同出,心念如此,一方面数着一二三四,其他的思想也知道,可是呢,专一的念头是心跟息配合为一,偶然碰到了,如果你常在这个境界里,那就很好了。
这里头有一个问题,你一定要问一下,为什么我偶然碰到?虽然有这个经验,但是为什么做不到常常都是如此呢?你们怎么不问我啊?这个里头很要注意。有时候你上午或者下午刚刚很好,晚上肚子饿吃了一点饭,又变了;或者不因为吃饭,就像古道师、癸师一样,刚刚修得蛮好,哎唷,这个朋友来了,兄弟来,喝杯酒吧,吃个饭,完了!
要你只用功有点上路,魔障一定来的。你以为鬼啊魔啊来抓你吗?是人事方面会给你麻烦的。你想修行,一路上去都没有魔障,那要多大的功德啊!所以要随时忏悔随时修行。他们都有经验,尤其古道老兄,经验很多,结果就变成“蛊道”了。不是古来古去这个古的,是三个虫字那个蛊了,迷糊叫做“蛊”。为什么自己碰到这样?要深深地忏悔功德不够,业报的关系,不让你修行上路;这是讲不可知的方面。
而可知方面,你自己生活不晓得调整,数的时候,万一到了心息相依,完全专一的时候,最好连饮食都不管。尤其注意要少吃东西,一吃东西就阻碍住了,要吃的话最好吃流质,不要怕饿,饿不死。当然你要懂得吃气的方法,道家叫作“服气”,那就有帮助了。人不一定吃饭的,有时候服气就可以了。
所以饮食分四种,你们学佛的知道吗?段食、触食、思食、识食。触食是服气,吃气;思食到识食是自己精神的观想了,精神饱满起来,这不要随便弄哦!是有方法的。现在只是告诉你饮食分几种。所以我们修行,饮食很重要的。
整理自《答问青壮年参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