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内蒙;
第一次游岱海。
从北京至呼和浩特的航班每天都有十几个架次,航程东西方向400多公里,连起飞带降落不足一个小时。而从陆上自驾车行驶,高速、国道也很方便,并且启程和抵达的时间都可以随心所欲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这也是很多北京人都愿意结伴开车去草原的主要原因。
起先,不知道此行的终点是岱海,所以没有做任何的案头工作。走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乘坐迎接我们的汽车一路北行(大概是向北),沿着曲曲弯弯的公路(应该是XX国道)飞速的奔驰着。开车的师傅一看就是位蒙族汉子,不多言语,偶尔说上的几句话也是介绍当地的民俗和风土人情。车上的音响一曲接一曲的播放着蒙古族歌曲,在窗外一片黄土和贫瘠的影像中,全然没有“一望无际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于是,岱海,那块想象中温润的一泓蓝色会是怎样的一个摸样,便更加让人琢磨不透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才到达了几乎就建在岱海边上的“岱海宾馆”。真没想到,城区里连一座超过7层高的楼房都没有的凉城县竟然会有这样一座星级酒店:
这是酒店的大堂,中间巨型骏马的的雕塑是著名美术家钱邵武老先生的作品。
岱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凉城县境内,是内蒙三大内陆湖泊之一,更是一个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凉城”就是当年康熙在此修建行宫时被命名的,这位皇帝还为岱海题名:天池。后来这个行宫改名为汇祥寺,曾经是内蒙古规模最宏大的召庙之一,可惜在1939年毁于战火。据现在的资料记载,岱海目前水域的的总面积有160平方公里,但是据这里的主人说,形成于第三纪造山运动的岱海在很久很久以前至少比现在要大一倍。随着岁月的流逝,岱海的水也在慢慢减少,湖泊面积自然是越来越小,我们从这片貌似退潮的滩涂和不断向湖中心移动的游船码头,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种日益让人担心的变迁:
尽管岱海在变小,但是在暮色的夕阳中坐在游艇上劈波斩浪,还是有着一种强烈的快感,这快感源自一种古老的神秘、源自一份振作中的荒凉、源自一片被侵蚀的浩瀚、源自我们对过去的陌生和对将来的未知,当然更源自这湾具有生命的水和晚霞陪伴秋风的凉……
(此照片摄影:张力 http://blog.sina.com.cn/selixe)
不知道多少年以后岱海还会是什么样子?不过当我走近它的时候,我才发现岱海并不是原来想象中那片蓝色的湿润,它静静地依偎在草原的怀抱里,表现着浑黄的粗犷和柔美,就那样自然地横在天边,没有雕饰,也不造作,岸边的茅草和岱海娱乐城逆光的剪影,又把这种自然诠释得更加有味道——
真正让我对岱海加深印象的还是当晚在主人的欢迎宴会上当地“乌兰牧骑”的演出。都说蒙古族能歌善舞,蒙族人的嗓子也是十分了得!著名的歌手像德德玛、韩磊、腾格尔、斯琴格日乐、布仁巴雅尔、凤凰传奇、黑骏马等等,真是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而且是相当有成就、有分量的“一大把”!这次我又认识了几位看似业余的歌手,那歌唱的比专业的还专业,其中有照片中间的这位“团长”,嗓子之亮,感觉之到位,一点不比王宏伟差,照片右面那位年轻的琴师也把一首蒙古民歌演绎的原汁原味,让听者如醉如痴,马头琴师更是演技精湛,只有我戴着蒙族姑娘敬献的哈达傻傻的站在那里……
蒙族的敬酒歌非常好听,这种民族的传统礼仪也别具特色,它的侵略性绝不仅仅是用旋律刺激了你的听觉,而是在于用歌声来劝酒那酒是不得不喝的。宴会尾声,一位女歌手演唱的歌曲名字叫作《岱海渔歌》。但凡我觉得喜欢的歌曲大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没有觉得怎么样,但是越听越爱听,越听越喜欢听,另一种就是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会觉得很好听,也是越听越爱听,越听越喜欢听。《岱海渔歌》就属于后一种。那一晚,在蒙族的热情与豪气中过得很愉快!
在凉城这个地方有“岱海”的传说,也诞生了“鸿茅”的传奇。
一坛好酒造就了一方神话!
一坛好酒飘香了锦绣中华!
一坛好酒传承了一种文化!
一坛好酒祈福了万户千家!
关于鸿茅的记载人们已经听到很多了。其实当你走进他们“酒文化博物馆”的时候,你才能够那么强烈和近距离的感受继承和发展的力量。
2009首届鸿茅文化节,就在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举行了。
就像我住房茶几上摆着的那张印刷精美的小卡片上写的那样:远方归来的家人 今天的相聚 只为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 “首届鸿茅文化节” 跨越三百年历史长河 传承的重任依然坚定 信念凝结 从此千百万颗心铭记今昔 有激励 有关爱 沉淀在我们心中 生生不息 ……
一个企业,当他们在产品、市场、营销、创新、成本、竞争、并购、上市、管理等等诸多因素和环节中,牢牢地把握住“文化”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种新的提高和希望,就会看到一种自信和目标。
在《鸿茅之夜》的那台晚会上,我记住了警花敖都演唱的《鸿茅飘香》……
第一次游岱海。
从北京至呼和浩特的航班每天都有十几个架次,航程东西方向400多公里,连起飞带降落不足一个小时。而从陆上自驾车行驶,高速、国道也很方便,并且启程和抵达的时间都可以随心所欲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这也是很多北京人都愿意结伴开车去草原的主要原因。
起先,不知道此行的终点是岱海,所以没有做任何的案头工作。走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乘坐迎接我们的汽车一路北行(大概是向北),沿着曲曲弯弯的公路(应该是XX国道)飞速的奔驰着。开车的师傅一看就是位蒙族汉子,不多言语,偶尔说上的几句话也是介绍当地的民俗和风土人情。车上的音响一曲接一曲的播放着蒙古族歌曲,在窗外一片黄土和贫瘠的影像中,全然没有“一望无际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于是,岱海,那块想象中温润的一泓蓝色会是怎样的一个摸样,便更加让人琢磨不透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才到达了几乎就建在岱海边上的“岱海宾馆”。真没想到,城区里连一座超过7层高的楼房都没有的凉城县竟然会有这样一座星级酒店:
这是酒店的大堂,中间巨型骏马的的雕塑是著名美术家钱邵武老先生的作品。
岱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凉城县境内,是内蒙三大内陆湖泊之一,更是一个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凉城”就是当年康熙在此修建行宫时被命名的,这位皇帝还为岱海题名:天池。后来这个行宫改名为汇祥寺,曾经是内蒙古规模最宏大的召庙之一,可惜在1939年毁于战火。据现在的资料记载,岱海目前水域的的总面积有160平方公里,但是据这里的主人说,形成于第三纪造山运动的岱海在很久很久以前至少比现在要大一倍。随着岁月的流逝,岱海的水也在慢慢减少,湖泊面积自然是越来越小,我们从这片貌似退潮的滩涂和不断向湖中心移动的游船码头,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种日益让人担心的变迁:
尽管岱海在变小,但是在暮色的夕阳中坐在游艇上劈波斩浪,还是有着一种强烈的快感,这快感源自一种古老的神秘、源自一份振作中的荒凉、源自一片被侵蚀的浩瀚、源自我们对过去的陌生和对将来的未知,当然更源自这湾具有生命的水和晚霞陪伴秋风的凉……
(此照片摄影:张力 http://blog.sina.com.cn/selixe)
不知道多少年以后岱海还会是什么样子?不过当我走近它的时候,我才发现岱海并不是原来想象中那片蓝色的湿润,它静静地依偎在草原的怀抱里,表现着浑黄的粗犷和柔美,就那样自然地横在天边,没有雕饰,也不造作,岸边的茅草和岱海娱乐城逆光的剪影,又把这种自然诠释得更加有味道——
真正让我对岱海加深印象的还是当晚在主人的欢迎宴会上当地“乌兰牧骑”的演出。都说蒙古族能歌善舞,蒙族人的嗓子也是十分了得!著名的歌手像德德玛、韩磊、腾格尔、斯琴格日乐、布仁巴雅尔、凤凰传奇、黑骏马等等,真是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而且是相当有成就、有分量的“一大把”!这次我又认识了几位看似业余的歌手,那歌唱的比专业的还专业,其中有照片中间的这位“团长”,嗓子之亮,感觉之到位,一点不比王宏伟差,照片右面那位年轻的琴师也把一首蒙古民歌演绎的原汁原味,让听者如醉如痴,马头琴师更是演技精湛,只有我戴着蒙族姑娘敬献的哈达傻傻的站在那里……
蒙族的敬酒歌非常好听,这种民族的传统礼仪也别具特色,它的侵略性绝不仅仅是用旋律刺激了你的听觉,而是在于用歌声来劝酒那酒是不得不喝的。宴会尾声,一位女歌手演唱的歌曲名字叫作《岱海渔歌》。但凡我觉得喜欢的歌曲大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没有觉得怎么样,但是越听越爱听,越听越喜欢听,另一种就是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会觉得很好听,也是越听越爱听,越听越喜欢听。《岱海渔歌》就属于后一种。那一晚,在蒙族的热情与豪气中过得很愉快!
在凉城这个地方有“岱海”的传说,也诞生了“鸿茅”的传奇。
一坛好酒造就了一方神话!
一坛好酒飘香了锦绣中华!
一坛好酒传承了一种文化!
一坛好酒祈福了万户千家!
关于鸿茅的记载人们已经听到很多了。其实当你走进他们“酒文化博物馆”的时候,你才能够那么强烈和近距离的感受继承和发展的力量。
2009首届鸿茅文化节,就在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举行了。
就像我住房茶几上摆着的那张印刷精美的小卡片上写的那样:远方归来的家人 今天的相聚 只为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 “首届鸿茅文化节” 跨越三百年历史长河 传承的重任依然坚定 信念凝结 从此千百万颗心铭记今昔 有激励 有关爱 沉淀在我们心中 生生不息 ……
一个企业,当他们在产品、市场、营销、创新、成本、竞争、并购、上市、管理等等诸多因素和环节中,牢牢地把握住“文化”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种新的提高和希望,就会看到一种自信和目标。
在《鸿茅之夜》的那台晚会上,我记住了警花敖都演唱的《鸿茅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