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想抄袭一些@翡冷翠的夜1999 写的,总比自己胡诌的深刻些,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说《西游日记》,就不得不说《西游记》,四大名著里,三国读了很多遍,水浒看了两遍的样子,红楼只看了一遍,西游记我是一遍也没有看过。因为,电视剧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事实证明我天真了。以前看到过有人批86版西游,把这么一本名著拍成这样,当时是有一些触动,有一些观点可能确实讲到了点子上,但没有动力去读一遍《西游记》,直到今天看了《西游日记》我决心一定要把这本名著好好看一遍。顺便问问大家,你认为《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诸天神佛又是象征了什么,这本书为什么在古代会被列为禁书
按今何在的说法,《西游日记》是他对名著的一次新的诠释和解读。他给孙悟空的角色定位是反抗者、梦想追求者,顺便说句,悟空确实还是那个悟空。首先要说的是什么是神仙?文中有几段话我都抄下来了:
肉体凡胎,识不得异宝,还是神人仙风道骨尝不出血腥?(五庄观)
镇元子:为何烦恼?
金蝉子:李家村张家媳妇只怕生个女儿,我故此烦恼(孟兰盆会)
此刻世人还有亿万人苦苦渴求幸福安乐而不得,而树下两群蚂蚁还在为思想与派别厮打(佛道之争)
镇元子:世间种种苦难来衬托西方极乐世界?
金蝉子:是。谁不是?(孟兰盆会)
关于神仙(我们不严肃讨论“神”与“仙”的区别),基本形象应该是这样的:无欲无求,太上忘情,内心安宁。很符合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我们也不追究道家和道教的分别)那么佛呢?按理说佛是慈悲的,但别忘了“众生平等”,老子的思想这里也可以借鉴一下“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你指望佛有多慈悲,在他们眼里,我们和一只蚂蚁根本没有分别,天底下蚂蚁天天打架,佛管的过来吗?“极乐世界”,指的是永离众苦的所在,这和天界并没有太多分别。所以佛,只怕更多的也是一种古井不波的心态。
书中就写到,这种心态和死人有什么分别呢?佛道空谈大道,却对人世间的苦难熟视无睹,没有点实际行动。“佛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收了钱就要替人办事的教父”,你信仰他供奉他,他才对你有那么一点点的责任,如果你不信他,对于异教徒还有什么可说的?转世投胎想去个好人家,可以,要功德分。孙悟空在时间三百多年功德分为零,下辈子还是石头;有些恶人,做尽了坏事,去寺庙或道观捐个几万两银子,功德分立马就来了。这不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是什么?
书中最大是影射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统治者比拟成诸天神佛,这也是《西游记》被禁的原因。孙悟空不想成佛,就是不想变成和他们一样的麻木不仁的人。“西游,就是抛弃了一切,走向终点的过程。而我们四个,也终将忘记那一切。因为我们苦苦追求的,就是忘却”,这就是书中给出的西游的真相。忘却什么?年轻的热血,曾今为之奋斗的理想,改变世界的愿望。西游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跟统治者妥协。书中还有几个例子:
人生果在书中是真实的长满细密利牙的婴孩,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兜率宫里的金童和银童是没有本名的,而书中孙悟空频频忘记自己的名字,最后高喊出“为了我的名字”,这又象征了什么?
神佛不是没有欲望的,他们想要长生不老,也得要供奉、要人生果、要吃蟠桃;乌鸡国的菩萨要收保护费;他们一手遮天“说你有罪你就有罪,弄你个三年算是轻的了,当年有个姓孙名泼猴的。。。”;在车迟国,不准有第二种思想(摆明了最典型的是朝鲜),可见神仙的肮脏勾当也不少。
那是什么决定了神仙和妖怪的分别呢?他们同样是法力通天,不是所有的妖怪都吃人,也不是所有的神仙都不吃人。嗯,我相信大家都懂。。。
今何在解读了西游和神仙两个概念后,还讲了他对爱情的理解,继续上书中原话:
你是谁,这有什么重要。重要的是,今晚,你不是谁。(某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奎木狼:天神的外表、地位与你之间我只能选其一,这些年,除了爱,我一无所有,但你不爱我的一无所有(有种心酸的感觉)
关于成功:
成功之路只是冒险者的路而已,西行只不过是为了不为拥有最终解释权的人欺骗,一亿个人中也许都只有一个人走到尽头(略加改动,不过说的很好,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很多也不值得去羡慕,要拥有没有过的东西,就得去做没做过的事情,不要被少数幸运儿的光环遮蔽了眼睛。所以,我很反感创业热)
关于现实教育:
被《波若波罗密心经》的才是好孩子,才能考上好寺庙,有大红花戴,有好饭吃
当然,必要的插科打诨是少不了的,招牌式的今何在无厘头必定会有。《西游日记》主要讲的还是理想主义和现实的碰撞,关于对错呢,很多时候只是利益作祟。我们将来会不会有被现实磨平的一天呢,或许吧。
书里面还写到一点我忘了提了,也是很普遍很残酷的一个现实:知道的越多,人越清醒可能就越不幸福。
说《西游日记》,就不得不说《西游记》,四大名著里,三国读了很多遍,水浒看了两遍的样子,红楼只看了一遍,西游记我是一遍也没有看过。因为,电视剧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事实证明我天真了。以前看到过有人批86版西游,把这么一本名著拍成这样,当时是有一些触动,有一些观点可能确实讲到了点子上,但没有动力去读一遍《西游记》,直到今天看了《西游日记》我决心一定要把这本名著好好看一遍。顺便问问大家,你认为《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诸天神佛又是象征了什么,这本书为什么在古代会被列为禁书
按今何在的说法,《西游日记》是他对名著的一次新的诠释和解读。他给孙悟空的角色定位是反抗者、梦想追求者,顺便说句,悟空确实还是那个悟空。首先要说的是什么是神仙?文中有几段话我都抄下来了:
肉体凡胎,识不得异宝,还是神人仙风道骨尝不出血腥?(五庄观)
镇元子:为何烦恼?
金蝉子:李家村张家媳妇只怕生个女儿,我故此烦恼(孟兰盆会)
此刻世人还有亿万人苦苦渴求幸福安乐而不得,而树下两群蚂蚁还在为思想与派别厮打(佛道之争)
镇元子:世间种种苦难来衬托西方极乐世界?
金蝉子:是。谁不是?(孟兰盆会)
关于神仙(我们不严肃讨论“神”与“仙”的区别),基本形象应该是这样的:无欲无求,太上忘情,内心安宁。很符合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我们也不追究道家和道教的分别)那么佛呢?按理说佛是慈悲的,但别忘了“众生平等”,老子的思想这里也可以借鉴一下“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你指望佛有多慈悲,在他们眼里,我们和一只蚂蚁根本没有分别,天底下蚂蚁天天打架,佛管的过来吗?“极乐世界”,指的是永离众苦的所在,这和天界并没有太多分别。所以佛,只怕更多的也是一种古井不波的心态。
书中就写到,这种心态和死人有什么分别呢?佛道空谈大道,却对人世间的苦难熟视无睹,没有点实际行动。“佛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收了钱就要替人办事的教父”,你信仰他供奉他,他才对你有那么一点点的责任,如果你不信他,对于异教徒还有什么可说的?转世投胎想去个好人家,可以,要功德分。孙悟空在时间三百多年功德分为零,下辈子还是石头;有些恶人,做尽了坏事,去寺庙或道观捐个几万两银子,功德分立马就来了。这不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是什么?
书中最大是影射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统治者比拟成诸天神佛,这也是《西游记》被禁的原因。孙悟空不想成佛,就是不想变成和他们一样的麻木不仁的人。“西游,就是抛弃了一切,走向终点的过程。而我们四个,也终将忘记那一切。因为我们苦苦追求的,就是忘却”,这就是书中给出的西游的真相。忘却什么?年轻的热血,曾今为之奋斗的理想,改变世界的愿望。西游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跟统治者妥协。书中还有几个例子:
人生果在书中是真实的长满细密利牙的婴孩,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兜率宫里的金童和银童是没有本名的,而书中孙悟空频频忘记自己的名字,最后高喊出“为了我的名字”,这又象征了什么?
神佛不是没有欲望的,他们想要长生不老,也得要供奉、要人生果、要吃蟠桃;乌鸡国的菩萨要收保护费;他们一手遮天“说你有罪你就有罪,弄你个三年算是轻的了,当年有个姓孙名泼猴的。。。”;在车迟国,不准有第二种思想(摆明了最典型的是朝鲜),可见神仙的肮脏勾当也不少。
那是什么决定了神仙和妖怪的分别呢?他们同样是法力通天,不是所有的妖怪都吃人,也不是所有的神仙都不吃人。嗯,我相信大家都懂。。。
今何在解读了西游和神仙两个概念后,还讲了他对爱情的理解,继续上书中原话:
你是谁,这有什么重要。重要的是,今晚,你不是谁。(某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奎木狼:天神的外表、地位与你之间我只能选其一,这些年,除了爱,我一无所有,但你不爱我的一无所有(有种心酸的感觉)
关于成功:
成功之路只是冒险者的路而已,西行只不过是为了不为拥有最终解释权的人欺骗,一亿个人中也许都只有一个人走到尽头(略加改动,不过说的很好,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很多也不值得去羡慕,要拥有没有过的东西,就得去做没做过的事情,不要被少数幸运儿的光环遮蔽了眼睛。所以,我很反感创业热)
关于现实教育:
被《波若波罗密心经》的才是好孩子,才能考上好寺庙,有大红花戴,有好饭吃
当然,必要的插科打诨是少不了的,招牌式的今何在无厘头必定会有。《西游日记》主要讲的还是理想主义和现实的碰撞,关于对错呢,很多时候只是利益作祟。我们将来会不会有被现实磨平的一天呢,或许吧。
书里面还写到一点我忘了提了,也是很普遍很残酷的一个现实:知道的越多,人越清醒可能就越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