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织,惟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世界上唯有父母的恩情是我们永远报答不了的.七月十五,盂兰盆节我和朋友一起来到沈阳中华寺,一来是想在这天为父母祈福,愿父母健康长寿;另一方面想感受一下庄严的道场,中华寺的确是一个正在弘法苦修的真道场.日中一食,不收金钱.这在别的道场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深感不虚此行.
记得《父母恩重难报经》上说,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及大菩萨三万八千在一起时,有一天,佛陀引领着弟子们向南直行而来,忽然发现路边有一堆白骨,佛陀俯身向这堆枯骨恭恭敬敬地礼拜,阿难尊者和众弟子不解地问佛陀为何要如此做.佛陀说我敬拜因为他们可能是我一生、十生、百生、千生的父母呀!阿难和众弟子都很感动并也礼拜起来.上面又讲从十月怀胎及出生到我们长大成人,父母却付出很多的心血.看完这部经,我的眼泪也流了下来,我觉得我们的父母把我们养大太不易了,也太伟大了.我们做子女的都应该用我们的一生来感怀我们的父母.
释迦牟尼佛曾为逝世的父亲担棺,为报达父母之恩而亲上忉利天为母说法,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就以孝养慈亲,为我们树立了典范.百善孝为先,所以今天我们就更应把上敬下孝做为为人处事的坐标.
不久前,中国选了十大杰出青年,其中有一位孝子被选出来,他叫田世国.他才三十多岁,因为他母亲得了尿毒症,必须换个好的肾脏才能延续生命.他的母亲得病后,惟恐会拖累家人,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肯就医.他没有让母亲知道,就把一只肾脏捐献给了母亲.后来他母亲接受了肾脏移植,身体很快就好了起来.他这种孝行令很多的亲朋好友都为之感动.凡见到他的人都对他说,今年无论多忙,也一定要回家看看老爹老妈.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我做了这一点小事,也比不上母亲给予我恩情的万分之一,我觉得'杰出青年'称号受之有愧."其实一个孝子的行为,将可以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唤醒更多人知恩报恩的孝心,一件发生在我和母亲身上的事也让我感慨颇深.
去年春节前,我到海南三亚拍片,海南四季如春,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当拍完片要离开时,朋友们一再挽留我在海南过年,想让我这个北方人感受一把充满南国风情的春节.我婉言拒绝了朋友的美意,我说这个年我要在大连陪父母过,因为一年当中我都在外面忙碌,很少有时间陪陪父母,只有趁过年这个机会尽一份女儿的孝心.
"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又有几人能明白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呢?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我们的父母把一生都献给了我们,一天天在慢慢变老.可是做子女的,却常常忽略了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也忽略了我们和父母的相聚的时间在一天天在变少,往往一年到头都不回家看看父母,甚至很长时间也不打一次电话,儿女对父母的爱永远不及父母对我们的万分之一.但对于辛苦一辈子的父母来说,没有什么比儿女常回家看看更能让他们感到高兴和幸福的了.
还有一次,我在外地拍片,由于等一名演员档期,我们的拍摄周期延后了.父亲一次次打电话给我催我回家,说母亲想我了.其实是母亲不放心我一个女孩子在外地,而且所拍摄的又是枪战的片子.电视剧没拍完,我怎能说走就走呢?再是朋友对我不薄,把一切都交由我来管理,工资也不低.所以我还是等这部片子拍摄完才匆匆回家看望母亲,当我把这部片的酬劳交给母亲时,她竟呜呜地哭了起来.看着母亲伤心的样子,我一时不知所措,我问母亲:"咱家没钱,我赚回这么多钱,您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反而哭了呢?"母亲边擦眼泪边说:"谁稀罕你的钱,我就是不放心你,想让你回来看看".我说:"这不回来了吗"母亲又笑了:"你再不回来我就不要你了"说着还拧了我一把.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想,我们子女就像四通八达的列车,而父母却是我们永远的驿站.所以作为子女的我们,无论多忙,都要常回家陪陪老爸老妈,让这驿站永远温暖如春,亲情永存.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一天.因为,你等的起,年迈的父母却等不起.
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