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吧 关注:1,980贴子:16,180
  • 18回复贴,共1

不喜欢有人利用潘安出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刚才看了下好男李熠霖的成名史和潘安有很大的关系啊,潘安就是潘安,不喜欢被别人来演绎,没见过他是个遗憾但也不希望破坏形象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01-19 22:21回复
    西安倾国杨玉环,洛阳倾城是潘安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01-19 22: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第一次知道潘安是因为掷果盈车这个成语,开玩笑说有了潘安都可以开个水果店了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01-19 22:29
      回复
        真正拥有潘安的人,杨容姬她该是多么才华横溢亦或是有怎样的过人之处,让整个时代为之惊艳的男人一生只为她倾倒,即使她死去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01-19 22:35
        收起回复
          +1,我也不喜欢这样,有时候看见什么某某”貌似潘安“的噱头都不舒服


          5楼2014-01-19 23:40
          收起回复
            加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1-20 00:50
            回复
              他有才情有抱负,他成为古代第一美男子不光只是容貌,以色侍人肯定是潘安不希望的,他也希望世人看到他其他的方面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1-20 08:39
              回复


                IP属地:江苏8楼2014-01-20 11:0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对呀,安安出名也不只是因为容貌啊,还有他的才华,他的专情,别人比不了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01-21 00:19
                  回复
                    潘安结局固然不美好,但是他的遭遇对他极其不公平,一首<耕田籍>导致才华外露被人嫉恨才让他被贬河阳,成了一个芝麻大小的县令。可他做县令依旧做的很好,才留下了"河阳一县花的美名"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01-21 08:08
                    回复
                      潘安痴情,潘安三十二岁仕途不顺、妻女病亡使他那密云般乌黑的秀发添了几缕银丝,当时正值秋天他借古人宋玉、贾谊悲秋的典故写下了《秋兴赋》,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 唐 李德裕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越 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 明·无名氏 《石榴花·题情》套曲:“我为他只落得心焦无聊,这离情怎消,谩赢得潘鬓沈腰。”潘岳在政治和为官方面也颇有建树,而其对妻子杨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在潘岳52岁时逝世,他为她写的悼亡词情谊真挚,缠绵无尽,并未再娶。更成为千古佳话,有“潘杨之好”的评价


                      11楼2014-01-22 10:50
                      回复
                        后世歌咏:
                          南北朝。徐陵洛阳道 一
                          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
                          东门向金马。南陌接铜驼。
                          华轩翼葆吹。飞盖响鸣珂。
                          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唐。白居易《不准拟二首》
                          篮舆腾腾一老夫,褐裘乌帽白髭须。
                          早衰饶病多蔬食,筋力消磨合有无。
                          不准拟身年六十,上山仍未要人扶。
                          忆昔谪居炎瘴地,巴猿引哭虎随行。
                          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
                          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 唐岑参《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唐。杜甫《花底》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唐。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
                          玉台挂宝镜,持此意何如。
                          坦腹东床下,由来志气疏。
                          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
                          唐。李峤《李》
                          万里盘根植,千秋布叶繁。
                          既荣潘子赋,方重陆生言。
                          玉花含霜动,金衣逐吹翻。
                          愿辞湘水曲,长茂上林园。
                          唐。李贺《贾公闾贵婿曲》
                          朝衣不须长,分花对袍缝。
                          嘤嘤白马来,满脑黄金重。
                          今朝香气苦,珊瑚涩难枕。
                          且要弄风人,暖蒲沙上饮。
                          燕语踏帘钩,日虹屏中碧。
                          潘令在河阳,无人死芳色。
                          唐。李商隐《拟沈下贤》
                          千二百轻鸾,春衫瘦着宽。
                          倚风行稍急,含雪语应寒。
                          带火遗金斗,兼珠碎玉盘。
                          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
                          唐。骆宾王《和李明府》
                          传闻叶悬履,飞向洛阳城。
                          驰道临层掖,津门对小平。
                          霞残疑制锦,云度似飘缨。
                          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
                          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
                          唐。卢纶《中书舍人李座上送颍阳徐少府》
                          颍阳春色似河阳,一望繁花一县香。
                          今日送官君最恨,可怜才子白须长。
                          唐。孟浩然《送桓子之郢成礼》
                          闻君驰彩骑,躞蹀指南荆。
                          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
                          摽梅诗有赠,羔雁礼将行。
                          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唐。沈彬《阳朔碧莲峰》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
                          两处争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唐。鱼玄机《迎李近仁员外》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唐。温庭筠《哭王元裕》
                          闻说萧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绝清弦。
                          柳边犹忆青骢影,坟上俄生碧草烟。
                          箧里诗书疑谢后,梦中风貌似潘前。
                          他时若到相寻处,碧树红楼自宛然。
                          唐。韦庄《同旧韵》
                          大火收残暑,清光渐惹襟。谢庄千里思,张翰五湖心。
                          暮角迎风急,孤钟向暝沈。露滋三径草,日动四邻砧。
                          簟委班姬扇,蝉悲蔡琰琴。方愁丹桂远,已怯二毛侵。
                          甃石回泉脉,移棋就竹阴。触丝蛛堕网,避隼鸟投林。
                          貌愧潘郎璧,文惭吕相金。但埋酆狱气,未发爨桐音。
                          静笑刘琨舞,闲思阮籍吟。野花和雨劚,怪石入云寻。
                          迹竟终非切,幽闲且自任。趋时惭艺薄,托质仰恩深。
                          美价方稀古,清名已绝今。既闻留缟带,讵肯掷蓍簪。
                          迟客虚高阁,迎僧出乱岑。壮心徒戚戚,逸足自骎骎。
                          安羡仓中鼠,危同幕上禽。期君调鼎鼐,他日俟羊斟。
                          唐。薛涛《别李郎中》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宋。黄庭坚《二月二日晓梦会于庐陵西斋作寄陈适用》
                          燕寝着炉香,愔愔闲窗闼。
                          梦到郡城东,笑谈西斋月。
                          行乐未渠央,苦遭晴鸠聒。
                          江郡梅李白,士女嬉城阙。
                          闻道潘河阳,满城花秀发。
                          颇留载酒车,共醉生尘袜。
                          想见舞余姿,风枝斜虿发。
                          鄙夫不举酒,春事亦可悦。
                          雨足肥菌芝,沙暄饶笋蕨。
                          海牛压风帘,野饭薰僧钵。
                          饱食愧公家,曾无助毫末。
                          劝盐推新令,王欲惸独活。
                          此邦淡食怆,俭陋深次骨。
                          公囷积丘山,贾竖但圭撮。
                          县官恩乳哺,下吏用鞭挞。
                          正恐利一源,未塞兔三窟。
                          寄声贤令尹,何道补黥刖。
                          从来无研桑,顾影愧簪笏。
                          何频课殿上,解绶行采葛。
                          宋。陆游《舍北闲望作六字绝句》
                          潘岳一篇秋兴,李成八幅寒林。
                          舍北偶然倚杖,尽见古人用心。
                          宋。刘克庄《跋潘岳悼亡一首》
                          长恨齐眉人已往,可怜尊足者犹存。
                          乃知剑履图麟阁,不似琴书隐鹿门。
                          宋。苏轼《浣溪沙》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
                          宋。宋祁《残花》
                          林下感馀欢,流芳逐雨残。
                          香归蜜房尽,红入燕泥乾。
                          梦短休成蝶,肠回却掩鸾。
                          故应成异果,持去掷潘安。


                        12楼2014-01-22 10:59
                        回复
                          潘安能够名垂后世的原因无外乎三点:
                          7.1 一、才华
                            文学作品中常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如《滕王阁序》)来形容潘安与陆机,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潘安诗歌名列钟嵘《二十四诗品》上品,潘安亦是西晋著名文学、政治团体“金谷园二十四友”之首,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闲居赋》、《秋兴赋》、也很知名在小说中常以“貌若潘安”来形容一个人文采风流并且容貌出众。特指男性。在汉魏晋那个时代,赋写得好是文人最高的成就,潘安的《秋兴赋》、《闲居赋》、《藉田赋》文字优美,富有感情,是那个时代顶峰。潘安、陆机是西晋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文学家,可见后世对他们的推崇。潘岳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情,读者句句能体味到他内心所想,潘岳的感情细腻,多愁善感这也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一般男性文学家的作品这样的风格不多。
                          7.2 二、相貌
                            《世说新语·容止篇》三十九则中两则描绘潘安的相貌: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七则》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九则》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潘安是个多情的美男子、文人,所以后代骚人墨客吟诗作对总会把自己的满腹牢骚发泄,而潘安的那些典故成了他们最常用的,比如潘安三十余岁因为仕途不顺、妻子早逝白了头发,文人就吟道“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伤春发已华。”潘安被贬为洛阳郊区的河阳县令,他命全县种桃花,浇花息讼,他走后老百姓都怀念他,文人就吟道“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潘令在河阳,无人死芳色。”“颍阳春色似河阳,一望繁花一县香。”“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潘安的妻子杨蓉姬早逝,潘安伤悲的不再娶妻,每天都会想到她,文人吟道“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当然文人最常提及的还是潘安掷果盈车的风流和金谷园里的二十四位文人美男俊游,“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若非金谷满园树,便是河阳一县花”“嗣世衰微谁肯忧,二十四友日日空追游。追游讵可足,共惜年华促。”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梓泽风流地,凄凉迹尚存。残芳迷妓女,衰草忆王孙。”“兰亭修禊事,梓泽醉名园。”“梓泽春草菲,河阳乱华飞。绿珠不可夺,白首同所归。”“叹金谷楼危,避风台浅,消瘦飞琼。”“非非是是总成空。金谷兰亭同梦。”“甚天荒地老,铜台歌舞,水流云在,金谷豪奢。”“已迷金谷路,频驻玉人车。”“还被凌波呼唤,相将金谷同游,想见逢迎处,揶揄羞面,妆脸泪盈盈。”“昔日兰亭无艳质,此时金谷有高人。”“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虽无金谷花能笑,也有铜驼柳解眠。”“叶落上阳树,草衰金谷园。”
                            潘安的小名为“檀郎”、“檀奴”。因潘安既是美男子,又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既便后来妻子很早就去逝了,他也没再娶。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遂成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这一称谓寄托着女性对情人、夫君用情专一的热切希望。
                          7.3 三、至情至孝
                            至情:潘安的《怀旧赋》中这样写道;”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潘安十二岁与父亲的朋友大儒扬州刺史杨肇相见,被杨肇赏识,许以婚姻。后来杨氏早亡,潘安对杨氏感情至深,自此不再娶,并作《悼亡诗》怀念杨氏,开悼亡诗之先河,这之后悼亡诗的范畴仅限于悼亡妻子。《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说“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 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当然是妒忌潘安的才华,要知道魏晋时期文风是铺垫、堆砌成风的诗体还属于古体诗,能把古体诗做的现在人都能体会到它表达的情感并且词藻这么优美的恐怕元稹是做不到吧。
                            至孝:北宋之前《二十四孝》里记载有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二十四孝》是唐宋在民间流传的文本记录了二十四个远自虞舜近至魏晋的二十四个孝子故事,虽然版本众多但都记录了潘安的弃官奉母,后来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因为潘安在政治上的趋附不已最终导致夷三族,潘安的母亲以七十余岁的高龄也未能幸免被杀,正因为此虽然潘安至孝但已不足以列入,故把他从《二十四孝》中删去,用宋代的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代替。


                          13楼2014-01-22 11:01
                          回复
                            其实楼主说的这种现象,有利也有弊。现在关注楼主说的这些的无非是一些年龄不大的学生,或许历史课还来不及学潘安,但通过这就知道了,而且知道后还去研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21世纪的媒体宣传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味,估计这也是楼主担心的吧?可能这些媒体会把潘安加入一些更夸张的元素,这就失去了解最原始潘安的意义了,对不?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3-01 18: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