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连德与中国医学史
点击数:13262
关键词:伍连德 中国医史
伍连德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896年考取英国女皇奖学金,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习。1899年6月获得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圣玛丽医院奖学金,入该院听课和实习三年,成为该院的第一个中国实习生。1902年取得剑桥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903年他以有关破伤风菌的学术论文,出色地通过了剑桥大学博士考试后,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伍连德接受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请回国,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侵占我大片国土,伍连德被迫离开上海,举家重返马来西亚。伍连德在中国的三十年间,为中国的防疫、检疫、兴办医院和医学教育,创建中华医学会、促进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更值得称道的是,伍连德作为一名西医,为了中国医学科学的发展,竭力倡导医史研究,为我国医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伍连德虽然受业于西方文化,但他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思想,对中国古代传统医学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认识和感情。1913年,美国医史学家嘉立森出版了《医学史》一书。这是一部论述世界医学史的专著,全书近700页,而有关中国医学的内容廖廖无几,不足一页,并有谬误。伍连德读了此书后非常不满,出于对祖国医学发明的荣誉感,即致函嘉立森质问,但嘉立森却回函道:中国医学或有所长,顾未见有以西文述之者,区区半页之资料,犹属外人之作,参考无从,遂难立说,简略而误,非余之咎。既然中国医学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为何中国人自己不向人们宣传介绍。这对伍连德的震动很大,他深深感到,要使世界各国人民全面正确地了解中国医学之成就,要使中国医学不断发展,必须要研究医学史。伍连德身体力行,和王吉民先后化费了16年的时间用英文撰写了《中国医史》一书,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光辉历史与伟大成就,从而维护中国传统医学的地位和尊严,使中国医学跻身于世界医学之林。书中还详细记载了近代西医学的传入,客观地展示了医学发展的历史。他在序言中写道:“本书的目的是双重的。对那些以值得赞美的努力来宣传与保留古代体系在各方面公认的优点的老式学者们来说,应当以激动的心情来阅读。应当使他们知道,现代预防与治疗概念是如何在这块保守的土地上生根立足的;应当提醒他们,世界自从华佗时代以来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另一方面,对那些以现代科学研究精神向广大群众谆谆教诲的实验医学的首领们来说,是要劝告他们,不要以冷眼看待过去的课题,不要把古代的传统看作是被摒弃的,而要把它看作是一种给予现代的奇异成就以生动的帮助的背景。”伍连德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观点,客观地对待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向读者阐述了一个真理,医学是没有国界的,中西医学相辅相成,互为基础,才得以不断发展。明确揭示了“以史为鉴”的道理。他认为所撰《中国医史》“可考求吾国医学之源流,及古今医事上之变迁而已乎,且使阅是绪者,观感兴起,知医学各科,皆古疏今密,古拙今巧。由简单而且趋于繁赜,实足为促进吾国医学之良道线也。”
二十世纪初,中国医学发展缓慢,伍连德指出:中国医学在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对医学史的了解和研究。他说:“神农黄帝,实为世界医学家之鼻祖,于历史上最有光荣,乃延至今日,我国医学反居人后,其中原因虽多,而医史阙如亦其一也。”可以看出。伍连德倡导医史研究,不仅是为了传播医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医史研究可以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启迪人们的智慧,有助于人们自觉地认识和掌握医学发展的规律,明确医学发展的方向,促使医学科学更迅速地发展。伍连德以日本医学的发展历史来探讨其值得借鉴的经验。他在“读日本医学史感言”一文中深有感触地写道:“我国医学,发明最早,神农之际,已启其端;汉唐以下,代有良医。以视日本,奈良以前,徒托诸神祗僧佛者,荒渺无稽,泊奈良以后,自我汉籍之输入,唐医方之输入,唐留学生之遣派,彼邦医学,始有可言。……我国医学,实日本医学之祖。然而我国医学史,至今方曰集医史研究会以从事编纂,而其浚事,尚未卜何期。”“现时吾全国心目中所最激刺者非日本乎!当五十年前维新伊始,非以改革医学入手,何有今日?吾国不欲图强则已,苟欲图强,万不能不谋改革医学”。可见,医学要发展,一要研究医史,二要改革图强。伍连德对中国医学落后的现状,深感痛心;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前景,十分担忧,严厉批评了当时以改革为名,搞中西对立的现象,指出“虽鼓吹改革发起谋进者固不乏人。均未见稍收效果。曷观中西医设立会社已无处蔑,有所标之宗旨非不纯正,不曰联合研究促进新学,则曰互相讨论联络感情。窥其内容,中医立会实藉以抵制西医,西医立会固亦有意谋改中医,因而此击彼攻,俨如势不相立”,伍连德感叹道:“嗟夫,长此不变,欲望医学改良纵俟石烂海枯犹恐悠悠莫睹。”伍连德竭力呼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寄希望于中医破旧图新,深入钻研,同西医不分派别,协力合作,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中药。他认为“惟有调和两可,使中西医业并行不悖而已”,必须“优胜劣败”,才能迅速发展。
点击数:13262
关键词:伍连德 中国医史
伍连德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896年考取英国女皇奖学金,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习。1899年6月获得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圣玛丽医院奖学金,入该院听课和实习三年,成为该院的第一个中国实习生。1902年取得剑桥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903年他以有关破伤风菌的学术论文,出色地通过了剑桥大学博士考试后,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伍连德接受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请回国,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侵占我大片国土,伍连德被迫离开上海,举家重返马来西亚。伍连德在中国的三十年间,为中国的防疫、检疫、兴办医院和医学教育,创建中华医学会、促进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更值得称道的是,伍连德作为一名西医,为了中国医学科学的发展,竭力倡导医史研究,为我国医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伍连德虽然受业于西方文化,但他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思想,对中国古代传统医学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认识和感情。1913年,美国医史学家嘉立森出版了《医学史》一书。这是一部论述世界医学史的专著,全书近700页,而有关中国医学的内容廖廖无几,不足一页,并有谬误。伍连德读了此书后非常不满,出于对祖国医学发明的荣誉感,即致函嘉立森质问,但嘉立森却回函道:中国医学或有所长,顾未见有以西文述之者,区区半页之资料,犹属外人之作,参考无从,遂难立说,简略而误,非余之咎。既然中国医学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为何中国人自己不向人们宣传介绍。这对伍连德的震动很大,他深深感到,要使世界各国人民全面正确地了解中国医学之成就,要使中国医学不断发展,必须要研究医学史。伍连德身体力行,和王吉民先后化费了16年的时间用英文撰写了《中国医史》一书,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光辉历史与伟大成就,从而维护中国传统医学的地位和尊严,使中国医学跻身于世界医学之林。书中还详细记载了近代西医学的传入,客观地展示了医学发展的历史。他在序言中写道:“本书的目的是双重的。对那些以值得赞美的努力来宣传与保留古代体系在各方面公认的优点的老式学者们来说,应当以激动的心情来阅读。应当使他们知道,现代预防与治疗概念是如何在这块保守的土地上生根立足的;应当提醒他们,世界自从华佗时代以来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另一方面,对那些以现代科学研究精神向广大群众谆谆教诲的实验医学的首领们来说,是要劝告他们,不要以冷眼看待过去的课题,不要把古代的传统看作是被摒弃的,而要把它看作是一种给予现代的奇异成就以生动的帮助的背景。”伍连德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观点,客观地对待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向读者阐述了一个真理,医学是没有国界的,中西医学相辅相成,互为基础,才得以不断发展。明确揭示了“以史为鉴”的道理。他认为所撰《中国医史》“可考求吾国医学之源流,及古今医事上之变迁而已乎,且使阅是绪者,观感兴起,知医学各科,皆古疏今密,古拙今巧。由简单而且趋于繁赜,实足为促进吾国医学之良道线也。”
二十世纪初,中国医学发展缓慢,伍连德指出:中国医学在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对医学史的了解和研究。他说:“神农黄帝,实为世界医学家之鼻祖,于历史上最有光荣,乃延至今日,我国医学反居人后,其中原因虽多,而医史阙如亦其一也。”可以看出。伍连德倡导医史研究,不仅是为了传播医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医史研究可以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启迪人们的智慧,有助于人们自觉地认识和掌握医学发展的规律,明确医学发展的方向,促使医学科学更迅速地发展。伍连德以日本医学的发展历史来探讨其值得借鉴的经验。他在“读日本医学史感言”一文中深有感触地写道:“我国医学,发明最早,神农之际,已启其端;汉唐以下,代有良医。以视日本,奈良以前,徒托诸神祗僧佛者,荒渺无稽,泊奈良以后,自我汉籍之输入,唐医方之输入,唐留学生之遣派,彼邦医学,始有可言。……我国医学,实日本医学之祖。然而我国医学史,至今方曰集医史研究会以从事编纂,而其浚事,尚未卜何期。”“现时吾全国心目中所最激刺者非日本乎!当五十年前维新伊始,非以改革医学入手,何有今日?吾国不欲图强则已,苟欲图强,万不能不谋改革医学”。可见,医学要发展,一要研究医史,二要改革图强。伍连德对中国医学落后的现状,深感痛心;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前景,十分担忧,严厉批评了当时以改革为名,搞中西对立的现象,指出“虽鼓吹改革发起谋进者固不乏人。均未见稍收效果。曷观中西医设立会社已无处蔑,有所标之宗旨非不纯正,不曰联合研究促进新学,则曰互相讨论联络感情。窥其内容,中医立会实藉以抵制西医,西医立会固亦有意谋改中医,因而此击彼攻,俨如势不相立”,伍连德感叹道:“嗟夫,长此不变,欲望医学改良纵俟石烂海枯犹恐悠悠莫睹。”伍连德竭力呼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寄希望于中医破旧图新,深入钻研,同西医不分派别,协力合作,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中药。他认为“惟有调和两可,使中西医业并行不悖而已”,必须“优胜劣败”,才能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