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魏国的政治家,在蜀汉第四第五次北伐中,司马懿担任魏军统帅,抵御蜀汉的进攻。很多网友对司马的军事才能极为推崇,尤其对他的“乌龟战术”大为赞赏,认为司马的军事才能在诸葛亮之上。下面,我个人谈谈对司马军事才能的看法。
首先讲一下他的“乌龟战术”,所谓“乌龟战术”就是凭借险要地形坚守不出,坚壁清野,让敌军求战不得,粮草难继,最后不得不退兵。其实这种战术并非司马“原创”,更非曹魏独有。早在十几年前,蜀汉缔造者刘备正是用这种战术成功的逼退曹操,守住了汉中。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其实蜀魏两国都是“乌龟战术”的最大玩家,在魏国多次用这种战术抵御诸葛亮北伐的同时,蜀汉也多次用这种战术抵御了魏国对汉中的进攻。在那个军队攻坚能力很差的时代,这种战术也是随之产生,所以说,司马懿采取这样的战术充其量叫照样画葫芦,尽管获得了成功,但谈不上有多么高明。如果因此得出司马的军事才能在诸葛之上的结论,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说刘备的军事才能在曹操之上?
第四次北伐是司马懿惨败给诸葛亮的一次,根据《三国志 翡注》“诸将咸请战。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对于这场战斗,《三国志》里其实也有记录,请看 《三国志 王平传》 “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看来司马懿在第四次北伐中和诸葛亮大战并惨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陈寿之所以不在“诸葛亮传”里详细记录这场战斗,是因为他只长了一个脑袋,但是他巧妙的在王平这个小人物的传记里轻轻带过一笔,表面上是指张合打不过王平,其实是指司马懿指挥无方,不是诸葛亮对手,这也正是陈寿的高明之处。有人认为蜀魏两军是互有杀伤,魏军并没败。我认为这种说法不能成立,请看看蜀军的战利品“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很明显,如果不是获胜的一方,是不可能缴获那么多的战利品的。
司马懿最大的失败还不是这个,而是让魏国的一代名将张合战死。请看《三国志 翡注》“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三国志 诸葛亮传》“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可见张合是中了蜀军的埋伏,被乱箭射死。 当然,有人认为司马懿是为了除掉张合,故意让他去送死的,这种说法正确与否,无法考证。但是张合在司马懿的指挥下中蜀军埋伏被杀却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如何,作为统帅的司马懿难辞其咎。就像马谡失街亭,诸葛亮难辞其咎一样。
另外看看《三国志 诸葛亮传》“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司马懿自己都情不自禁的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发出这样的赞叹,可见在司马内心深处,他对诸葛是甘拜下风的。我相信历史上司马懿确实说过这句话,因为陈寿只长了一个脑袋。
战争的胜负不仅仅是双方指挥官智慧的较量,更是涉及到很多客观方面的问题,司马懿虽然成功的抵御了诸葛亮的进攻,但不等于说他的军事才能就一定在诸葛亮之上。在本人的眼里,司马懿更多的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
首先讲一下他的“乌龟战术”,所谓“乌龟战术”就是凭借险要地形坚守不出,坚壁清野,让敌军求战不得,粮草难继,最后不得不退兵。其实这种战术并非司马“原创”,更非曹魏独有。早在十几年前,蜀汉缔造者刘备正是用这种战术成功的逼退曹操,守住了汉中。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其实蜀魏两国都是“乌龟战术”的最大玩家,在魏国多次用这种战术抵御诸葛亮北伐的同时,蜀汉也多次用这种战术抵御了魏国对汉中的进攻。在那个军队攻坚能力很差的时代,这种战术也是随之产生,所以说,司马懿采取这样的战术充其量叫照样画葫芦,尽管获得了成功,但谈不上有多么高明。如果因此得出司马的军事才能在诸葛之上的结论,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说刘备的军事才能在曹操之上?
第四次北伐是司马懿惨败给诸葛亮的一次,根据《三国志 翡注》“诸将咸请战。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对于这场战斗,《三国志》里其实也有记录,请看 《三国志 王平传》 “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看来司马懿在第四次北伐中和诸葛亮大战并惨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陈寿之所以不在“诸葛亮传”里详细记录这场战斗,是因为他只长了一个脑袋,但是他巧妙的在王平这个小人物的传记里轻轻带过一笔,表面上是指张合打不过王平,其实是指司马懿指挥无方,不是诸葛亮对手,这也正是陈寿的高明之处。有人认为蜀魏两军是互有杀伤,魏军并没败。我认为这种说法不能成立,请看看蜀军的战利品“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很明显,如果不是获胜的一方,是不可能缴获那么多的战利品的。
司马懿最大的失败还不是这个,而是让魏国的一代名将张合战死。请看《三国志 翡注》“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三国志 诸葛亮传》“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可见张合是中了蜀军的埋伏,被乱箭射死。 当然,有人认为司马懿是为了除掉张合,故意让他去送死的,这种说法正确与否,无法考证。但是张合在司马懿的指挥下中蜀军埋伏被杀却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如何,作为统帅的司马懿难辞其咎。就像马谡失街亭,诸葛亮难辞其咎一样。
另外看看《三国志 诸葛亮传》“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司马懿自己都情不自禁的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发出这样的赞叹,可见在司马内心深处,他对诸葛是甘拜下风的。我相信历史上司马懿确实说过这句话,因为陈寿只长了一个脑袋。
战争的胜负不仅仅是双方指挥官智慧的较量,更是涉及到很多客观方面的问题,司马懿虽然成功的抵御了诸葛亮的进攻,但不等于说他的军事才能就一定在诸葛亮之上。在本人的眼里,司马懿更多的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