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夜冷烟吧 关注:3贴子:464
  • 5回复贴,共1

星河传说系列

收藏回复

  • 143.167.177.*
我思念你
彗星的故事dawn
5460――我思念你。是一个小慧星的编号,它太小太小,在宇宙中连沧海一粟也算不上。
很久很久以前,五十亿年以前,地球才刚刚形成,天上地下满是燎原的火焰,地球象个炼狱,却是它的天堂——有家有亲人有朋友!炽热的岩浆是它的家乡,喷涌着它的快乐。
这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地球在婴孩时期以我们预想不到的高速自转,终于,在某一天,它象一团火焰,被甩向太空。这一刻的回忆纵使过了几千年、几万年、几亿年、几十亿年依旧清晰如昨!没有预料、没有先兆、没有谁可以告诉它以后的路走向何方、没有谁知道它还有没有回来的一天,它在惊诧中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了一切熟悉的东西!地球-家乡,在瞬间变成一个小点!来不及告别、来不及悲伤,甚至来不及多看一眼,它就走了。
而后,是亘古的黑暗,亘古的悲伤,和亘古的寂寞!每一天都将离去的日子回忆一遍,那个随着时间越来越遥远模糊的故乡就这样在回忆中越来越清晰而凝重!
五十亿年的孤独、五十亿年的寂寞、五十亿年的黑暗旅程、还有五十亿年不曾间断过的思念将它蚀刻成一个冷硬的星核。有绝对零度的寒冷、有几百亿公里的孤独,谁知道它曾有过的炽热、明亮与快乐!
乡愁是一根永远也扯不断的橡皮筋,拉的越远越长,想要回去的心情就越是迫切!
还有没有回去的时候?
每一刻它都在祈求归去,每一分每一秒!太阳给了它最大的幸福!虽然来自太阳的光(哪怕一个光粒子)一年也撞不上一个,但是它的引力无处不在,冥冥之中,它的引力和它的思念牵引着这颗小小的彗星踏上了回家的路途!纵使回去的路途同样遥远,同样黑暗和孤独,它的心中却满被幸福盈满-终于要回家了!它甚至已经仿佛看见了它昔日的伙伴们为他燃满天空的红色火焰。回去了哦!它的步伐越来越快,奔向它的故土——一别五十亿年的地球!
五十亿年了!它不知道地球已经沧海桑田,昔日的火球早已变成了一颗安静的蔚蓝色的星星,它不知道它的同伴早已凝固成褐色的山岩,它不知道地球早已换了主人—— 一群小小的叫人类的生物!它的心情早已飞回了地球,不管它变成怎样,它依旧是它的故乡-五十亿年不曾有片刻忘记过的故乡,18250000000000个日日夜夜无时不刻思念着的故乡!纵使重逢会使它灰飞烟灭,它也心甘情愿!
它的归来让人类惶恐万分!它重新撞落地球的日子就是人类毁灭的日子!在得失的天平上,注定有牺牲的一方。
已经看见了,太阳在向它招手,离别时送过它的行星们一个一个高兴的欢迎它的归来,还有几个行星想请它去屋里坐坐,毕竟,它到过它们都不曾到过的遥远!它拒绝了!它小心的躲避着其他碎片的干扰,五十亿年不见,太阳系怎么多了这么多垃圾?它不曾注意到有一艘飞船正鬼鬼祟祟的接近它的身后。
轰然一声巨响,它几乎向前摔了一跤!
万物又归于寂静!象死一样的寂静!绝对零度未曾冻伤它的心;漫长的孤独未曾磨灭它的信念;几十亿年在黑暗中的等待也未曾让它丢弃希望;但这一场小小的爆炸却让它万念俱灰!
怎么会!怎么会这样!
因为这场爆炸,它的速度增加了几米每秒!仅仅是这么微小的差异,就足以推开它的所有——所有的梦想、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未来,还有所有的心情!它再也回不去了!永远都不能回去了!
失 之 毫 厘,差 以 千 里!
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最爱的故乡擦身而过,那颗蔚蓝色的,整个宇宙中最美丽的星球!如能让我再在你的怀抱,就算要我用浩渺无边的整个宇宙去换,就算我要用尽洪荒以来所有的时间去等,也是值得!请不要不给我希望!
再也回不去了!从离开的那一天起,漂泊就是宿命了,不能更改!
也许有一天,有一个夜晚,你可以看见美丽的彗星,灿烂的裙裾飘渺若梦,在黑丝绒般的天幕间缓缓掠过。你可知道,是它在向故乡告别!最后的告别——因为明天它的前方,又将是黑暗寒冷孤独的旅程!



1楼2005-08-01 18:40回复
    • 143.167.177.*
    星河传说——冥王星(PLUTO)的卫星卡戎
    《拥舞》

    ―――——――你是我命中注定的劫数,从相见的那一刻起就是万劫不复!―――――――――
    我曾经臣服在蔚蓝的天空下,直到那一刻轨迹的交错!(据说冥王星唯一的卫星是俘获至海王星(Neptune)的卫星)
    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虽然时间于我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我依然知道,那是一个于几乎拥有永恒生命的我来说也是很久远的从前。
    从混沌中聚集起足够的冰物质来形成我的存在,从一开始就臣服于我的主人——那个和我有一样来源却远远比我强大的海王星。仿佛一切都是天经地义,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围绕着它而旋转,被它挟带着围绕着那个据说是更加耀眼的太阳旋转。
    太阳是什么?疑惑中我曾经问过我的兄弟姐妹——它们都是海王星的卫星,在我们这个遥远的世界里面,太阳在浩瀚的晨光中仅仅是微弱的灯火,它怎么可以指挥我们的主人?
    问题没有答案,我却不敢去问我的主人,它是那么的强大而骄傲,不会容忍我的质疑的。
    日子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相同的转下去,我从一出生就可以无疑的看见我生命的终点。
    直到那一天看见你。。。
    你是那样冒失的就冲进了我们的轨道,又是那样骄傲的拒绝了海王星的挽留,你不屑于做它的卫星,你要去看看那个遥远的太阳,那个在百亿公里外就吸引着你的星球。
    你从那遥远的宇宙边缘走来,追寻那微弱的金色阳光而去,那份对梦想的执着就那样击中了我的星核——我爱上你,从相见的那一刻起!
    你是那样的倨傲,你的眼角可有那么一缕余光看见我的存在?而你却牵引了我全部的目光,但是你快速的走远,让我以为这是刹那的邂逅,永远的离别!
    以后的200多年我发现我是寂寞!我本不知道我寂寞,我本不知道我被禁锢,但是看见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是有另外一种轨迹可以走的。
    再次见你时,你已经是太阳系的最后一颗大行星,华丽尊贵的身份令人不敢仰视,中间200多年的岁月就像不曾存在过,你再次与我们的轨迹交错。

    你能带我走吗?
    带我去看看太阳!
    243年的等待,我终于积聚起足够的勇气向你提出请求,虽然并不期望会得到肯定的回应。
    “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说。
    从今以后没有兄弟姐妹,从今以后的旅程是寂寞孤独,从今以后是黑暗和绝对零度的世界。。。。。。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全部的世界了。”
    我知道,我什么都知道,但是你不知道。我的目光追随你每一寸的旅行。大部分时候,你都在最遥远最寂寞的角落旅行,只有这个时候你会靠近太阳,靠近我!
    于是你沉默,于是你点头,于是你带我走,于是我是你唯一的卫星。
    你说你什么也不能给我,你能给我的只有倾斜而倔强的轨迹,只有寒冷而冰冻的世界,只有无尽的黑暗与孤独——但是我已经知道你给了我你全部的世界,甚至更多。
    (在离得太阳最近的时候,冥王星的轨迹甚至已经在海王星之内)
    你答应要带我离太阳近一些,于是我们越过昔日的同伴,尽管即使在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冥王星上面最亮的阳光也不过如地球上太阳落下去35分钟后的余晖,但是我已经很满足,这是我们离那个世界最近的接触了,于是我的眼中会为此泛起一阵迷雾,极淡极稀——那就是我的大气层了。
    而在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是寒冷冰冻的小小星球,彼此围绕相互旋转着走过十亿岁月百亿公里的旅程。
    那又怎么样,有了你,我不再寂寞,跟随你,我得到自由。

    静静在宇宙的角落起舞,拥着今生今世的爱人,就算是寂寞我也不后悔!
    有你,整个世界,全部的宇宙,我都会交出来换取你在我的身边。这条路,寂寞寒冷黑暗但是不孤独,你是我全部的世界,在宇宙鸿荒的角落,与你起舞.


    2楼2005-08-01 18:41
    回复
      2025-05-12 17:51:14
      广告
      • 143.167.177.*
      星河传说——冥王星(PLUTO)的卫星卡戎
      《拥舞》

      ―――——――你是我命中注定的劫数,从相见的那一刻起就是万劫不复!―――――――――
      我曾经臣服在蔚蓝的天空下,直到那一刻轨迹的交错!(据说冥王星唯一的卫星是俘获至海王星(Neptune)的卫星)
      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虽然时间于我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我依然知道,那是一个于几乎拥有永恒生命的我来说也是很久远的从前。
      从混沌中聚集起足够的冰物质来形成我的存在,从一开始就臣服于我的主人——那个和我有一样来源却远远比我强大的海王星。仿佛一切都是天经地义,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围绕着它而旋转,被它挟带着围绕着那个据说是更加耀眼的太阳旋转。
      太阳是什么?疑惑中我曾经问过我的兄弟姐妹——它们都是海王星的卫星,在我们这个遥远的世界里面,太阳在浩瀚的晨光中仅仅是微弱的灯火,它怎么可以指挥我们的主人?
      问题没有答案,我却不敢去问我的主人,它是那么的强大而骄傲,不会容忍我的质疑的。
      日子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相同的转下去,我从一出生就可以无疑的看见我生命的终点。
      直到那一天看见你。。。
      你是那样冒失的就冲进了我们的轨道,又是那样骄傲的拒绝了海王星的挽留,你不屑于做它的卫星,你要去看看那个遥远的太阳,那个在百亿公里外就吸引着你的星球。
      你从那遥远的宇宙边缘走来,追寻那微弱的金色阳光而去,那份对梦想的执着就那样击中了我的星核——我爱上你,从相见的那一刻起!
      你是那样的倨傲,你的眼角可有那么一缕余光看见我的存在?而你却牵引了我全部的目光,但是你快速的走远,让我以为这是刹那的邂逅,永远的离别!
      以后的200多年我发现我是寂寞!我本不知道我寂寞,我本不知道我被禁锢,但是看见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是有另外一种轨迹可以走的。
      再次见你时,你已经是太阳系的最后一颗大行星,华丽尊贵的身份令人不敢仰视,中间200多年的岁月就像不曾存在过,你再次与我们的轨迹交错。

      你能带我走吗?
      带我去看看太阳!
      243年的等待,我终于积聚起足够的勇气向你提出请求,虽然并不期望会得到肯定的回应。
      “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说。
      从今以后没有兄弟姐妹,从今以后的旅程是寂寞孤独,从今以后是黑暗和绝对零度的世界。。。。。。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全部的世界了。”
      我知道,我什么都知道,但是你不知道。我的目光追随你每一寸的旅行。大部分时候,你都在最遥远最寂寞的角落旅行,只有这个时候你会靠近太阳,靠近我!
      于是你沉默,于是你点头,于是你带我走,于是我是你唯一的卫星。
      你说你什么也不能给我,你能给我的只有倾斜而倔强的轨迹,只有寒冷而冰冻的世界,只有无尽的黑暗与孤独——但是我已经知道你给了我你全部的世界,甚至更多。
      (在离得太阳最近的时候,冥王星的轨迹甚至已经在海王星之内)
      你答应要带我离太阳近一些,于是我们越过昔日的同伴,尽管即使在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冥王星上面最亮的阳光也不过如地球上太阳落下去35分钟后的余晖,但是我已经很满足,这是我们离那个世界最近的接触了,于是我的眼中会为此泛起一阵迷雾,极淡极稀——那就是我的大气层了。
      而在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是寒冷冰冻的小小星球,彼此围绕相互旋转着走过十亿岁月百亿公里的旅程。
      那又怎么样,有了你,我不再寂寞,跟随你,我得到自由。

      静静在宇宙的角落起舞,拥着今生今世的爱人,就算是寂寞我也不后悔!
      有你,整个世界,全部的宇宙,我都会交出来换取你在我的身边。这条路,寂寞寒冷黑暗但是不孤独,你是我全部的世界,在宇宙鸿荒的角落,与你起舞.


      3楼2005-08-01 18:42
      回复
        • 61.29.129.*

          少数天文学家认为类星体的红移不是宇宙学红移。这种观点所依据的观测事实有:某些类星体和亮星系(它们的红移相差很大)的抽样统计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相关性;某些类星体(如马卡良星系205)似乎同亮星系之间有物质桥联系,而二者的红移相差极大。持这种观点的人对红移提出过一些解释。例如,认为类星体是银河系或其附近星系抛出来的,因此认为类星体红移是多普勒红移,而不是宇宙学红移。也有人认为,类星体红移是大质量天体的引力红移。还有一些理论认为类星体的红移可能是某种未知的物理规律造成的,这就向近代物理学提出了所谓的红移挑战。

          能源和粒子加速 类星体的射电辐射无疑是同步加速辐射,光学辐射也很可能是同步加速辐射。至于类星体的红外辐射,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至少有一部分可能仍是同步加速辐射。因此,这里就有两个尖锐的问题:①为什么这样小的面积能发出这么巨大的能量?②高能电子产生的机制是什么?为了解释这些问题,已经提出了许多种理论模型。一种模型是恒星碰撞,认为在类星体中心,恒星的空间密度极高,经常发生碰撞,从而释放能量。但对于碰撞释放的能量怎样转化为高能电子的能量这一点,并不清楚。由于超新星爆发时要释放大量的高能电子,就有一种观点认为,恒星碰撞后会粘合在一起,形成质量越来越大的恒星。大质量恒星迅速演化为超新星,然后爆发,释放高能电子。

          类星体和活动星系 活动星系(又称激扰星系)都有一个处于剧烈活动状态的核。活动星系核在许多方面都与类星体相似:体积很小;光谱中有很强的发射线;发出从射电波段到X射线波段的非热辐射;经常有光变和爆发现象等等。因此,类星体本质上可能是某种活动星系,观测到的类星体现象是星系核的活动。当然,如果类星体位于宇宙学距离,那么,它们的活动会比一般活动星系更为剧烈,功率更大。类星射电源的射电性质类似射电星系和N星系。后二者一般属于巨椭圆星系。因此,有些天文学家猜测,类星体是遥远的巨椭圆星系。就光学性质而言,类星体酷似Ⅰ塞佛特星系。因此,现在更倾向于类星体是遥远的塞佛特星系这种看法。 

        吸收线 产生类星体的吸收线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吸收线产生于类星体附近的气体云,这些气体云是从类星体抛出来的。二是吸收线产生于类星体和观测者之间的某些河外天体。这些河外天体同类星体可能毫无关系。不过,类星体的吸收线很窄,对应的湍流速度只有每秒10公里左右,其原因尚不清楚。

          超光速现象 已经发现 3C345等几个类星射电源的两致密子源以很高的速度分离。如果类星体位于宇宙学距离,两子源向外膨胀的速度将超过光速,最大的可达光速的10倍。有人认为,类星体并不位于宇宙学距离,这就根本不会出现超光速现象。但是观测发现,有一个射电星系也存在类似的超光速现象,而射电星系无疑位于宇宙学距离。可见这种看法的证据尚不充分。另一种看法认为,超光速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为了不与相对论矛盾,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反映粒子的真实运动,而是某种“假象”,因而是“视”超光速膨胀。目前,已提出好几种模型来解释视超光速现象,但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5楼2006-03-09 05:39
        回复
          • 61.29.129.*
          磁拱,就像缠绕玩具飞机内的橡皮筋。当磁拱接近黑洞时,磁场张力随之增大,将磁拱编进 
          垂直出现在吸积盘上的磁穗(magnetic braids)中。炽热的辐射气体变会从吸积盘向上涌 
          出,通过磁穗线,就像水通过管道,形成了明亮的、被磁化的喷泉,这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 
          喷流。 

          理论家认为相同的机制可以解释微类星体,但有一个关键的不同之处:类星体的喷流几乎不 
          发生变化很稳定,而微类星体的喷流却时刻在变。例如,在GRS 1915+105中,大约每隔30 
          分钟,在喷流的基部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射电小云,之后它会加速至超光速并沿着喷流向外部 
          疾驰,然后渐渐消失。在其他的微类星体中,发自喷流的光会大幅度的波动。通过比较微类 
          星体的射电及X射线观测数据,天文学家发现了证据,超光速的小云和X射线亮度的变化都源 
          自于微类星体在两个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动。 

          “在银河系中源自黑洞吸积盘的X射线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Anton Pannekoek天文学会 
          (Astronomical Institute-Anton Pannekoek,AIAP)的罗勃·范德(Rob Fender)解 
          释道。在所谓的高/软状态下,吸积盘辐射出明亮的低能“软”X射线。另一方面,当微类星 
          体进入低/硬状态,X射线减弱,但它们的光谱则移向能量更高的“硬”X射线一端。现在, 
          范德、艾肯拜瑞、米勒贝尔以及他们合作者的独立观测预示GRS 1915+105的超光速小云形 
          成时微类星体正在进行状态改变。而且CEA的天体物理学家尼克·泰戈(Michel Tagger) 
          认为他可以解释其中的缘由。 

          一个由泰戈的小组发展并由计算机模拟确认的理论认为,被磁化的吸积盘很自然地会大量产 
          生螺旋波(spiral wave),有点类似银河系的旋臂。在泰戈的模型中,当螺旋波由磁场的 
          内部朝向黑洞的边缘扫过磁场时,微类星体便处于高/软状态——即所谓的“最深处稳定轨 
          道”,距黑洞仅100公里。如果再靠近一些,黑洞的引力会强大到使没有东西能维持在其圆 
          周轨道上;被吸积的气体会径直掉入黑洞。 

          然而,磁场却不会追随注定要被毁灭的气体。相反,它会在黑洞的边缘聚积,直到因缠绕而 
          增大的张力突然使之断裂,就像一根被拉得过长的橡皮筋。这时爆炸会摧毁吸积盘内部发射 
          软X射线的部分,并允许硬X射线通过,而且微类星体也回复到了低/硬状态。与此同时,被 
          毁部分的能量会发射一个小云进入喷流,就像在观测中看见的那样。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如 
          果这一理论可以拓展到类星体撬残砟芙馐蜕衩氐牧街窒窒螅阂恢质乔可涞缋嘈翘澹?br>有喷流;另一种是更普遍的射电宁静类星体,它们根本就没有喷流。射电宁静的类星体可能 
          仅仅是超大质量的类星体正处于高/软状态。 

          泰戈的理论基于一个重要的假设。为了使这一理论奏效,吸积盘必须延伸到距黑洞最近的稳 
          定轨道。然而,在黑洞附近的引力扰动下,只需一点儿力就可以摧毁或吹散向这一轨道运动 
          的气体。这些气体是否真的达到了这一至关重要的距黑洞仅100公里处的轨道呢?来自微类 
          星体的X射线的微小变化也许在诉说,回答也许是肯定的——至少有些时候是如此。 

          微类星体的引力使吸积盘中的物质围绕黑洞大约每秒钟转1000圈,就像太阳的引力使地球每 
          365天完成一次公转,并且使行星进入一个小一些的轨道进而使它们加速。在最内部的一小 
          团气体会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速运动。在通过指向地球的地方时,它会发射出一束X射线, 
          这有点像在圆形场地上行驶的汽车的前灯。 

          实际上,这些类似于“前灯”的X射线信号已经被探测到了。研究微类星体的天文学家测量 
          发现,其X射线以一定的比率起伏,遵循一个固定的中心频率——有时略微高一些,有时略 
          微低一点。这一现象在1985年首次被观测到,这些准周期振荡(quasi- periodic 
          oscillations,QPOs)已在大多数已知的微类星体中被观测到。典型QPO的频率应与在最内 
          


          7楼2006-03-09 05:43
          回复
            • 61.29.129.*
            部轨道绕黑洞旋转的气体的频率相近。就目前的困难而言,绕转气体模型只是许多种解释频 
            率变化的理论之一。这些变化——意如“准”字在准周期中的含义——使得科学家十分小心 
            的对待这些有多种解释的现象。“这些QPO的频率确定地在一定范围内,但其他的过程也可 
            以产生类似的效果,”AIAP地天文学家米切尔·克利斯(Michiel van der Klis)说。 

            另一个对磁场—喷流理论的考验是测量微类星体喷流的速度。泰戈的模型预言,黑洞—吸积 
            盘系统喷出的物质将以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在三个微类星体中探测到的超光速小云与此匹 
            配得很好。计算显示为了制造超光速的错觉,那些喷流至少要以光速的80%至90%运动。但 
            是,仅有一个微类星体喷流的速度得到了测量。“如果我们已经测得了多个速度值,那么我 
            们至少可以问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否所有的速度都相同?”马刚说,“但现在,我们甚至都 
            无法发问。” 

            直接测量喷流的速度是极困难的,因为我们对微类星体的距离几乎一无所知。从大体上讲, 
            精确的测量值可以从喷流发出的光中获得。一团静止的炽热气体的原子会辐射特定频率的 
            光,在光谱上就会形成明亮的发射线。但是,朝相背方向高速运动的喷流的炽热气体所产生 
            的发射线会被劈成两对。多普勒效应会升高指向我们的喷流的发射线的频率,同时降低离我 
            们而去的喷流的发射线的频率。两条经多普勒频移的发射线之间的频率差别直接与喷流的速 
            度成比例。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只在一个天体中发现了这些成对的谱线——SS433。不幸的是,那些数 
            据却带来了更多的疑团。SS433的发射线显示喷流以1/4的光速朝外喷出,远不及理论所预计 
            的那样快。同时还有另一个问题:一些天文学家怀疑SS433是一个异常的天体,它不含有黑 
            洞而含有一颗中子星——一个有关微类星体的“最糟糕的例子”,马刚说。 

            转机可能来自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它最近在其他数个微类星体中发现了成对出现的谱线的 
            线索。“我们在微类星体1E1740.7-2942中发现了有关谱线的证据,”Purdue大学的崔伟 
            (Wei Cui)说,“我们现在有十倍于望远镜的时间,因此在明年我们会得出一个确定的结 
            果。” 

            在得出结果之前,研究人员只能思考微类星体是否真是类星体的微缩版本。迪米曲奥斯·帕 
            萨提斯(Dimitrios Psaltis)开始怀疑答案不会是单纯的是或否。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 
            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天体物理学家帕萨提斯和 
            AIAP的克利斯与托马索·贝勒尼(Tomaso Belloni)合作,发现从中子星到黑洞的QPO模式 
            变化得很平滑。这一结果预示微类星体既不与中子星精确相似也不与类星体完全相同,但却 
            形成了一系列形成喷流的致密天体之间的联系,从恒定质量的中子星到超大质量的类星体。 

            克利斯承认这些想法是不确定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有人说这仅是一个巧合,同时有人 
            为它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他说,“这就是现今我们这一领域的局面。


            8楼2006-03-09 05: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