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寺吧 关注:47贴子:287

回复:【中华寺小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二人相约见佛。甲曰:我当努力攒钱,造一大船,食用齐备,从水路捷径,可速见佛。乙拿起一竹杖,一钵一芒鞋,一路而去。3年后,乙礼佛归来,甲还在攒钱,问乙:佛都对你说啥了?乙答:佛说,修行的路上没什么捷径,也无需太多准备,走好脚下每一步,佛就在你眼前。


17楼2014-01-27 10:13
回复
    有一穷人,到有钱的朋友家做客,朋友趁他不备在他衣服里缝进很多珠宝,穷人不知情,继续过着穷日子。直到有一天朋友告诉他珠宝的事,穷人才恍然大悟。那些放不下的人,也是明明很富有,却过着像乞丐样的生活。


    18楼2014-01-27 10:15
    回复
      2025-05-29 01:31:31
      广告
      一位教授,演讲拿出20美元,问学生谁要这20美元,台下纷纷举手。教授将钱扔到地上用脚碾过,又问谁要,台下依旧有人举手。教授说:“我如此对待这张钱币,你们依旧想要,是因为它没有因为我的践踏而贬值,人生亦是如此。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他人的赞赏或批评,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


      19楼2014-01-29 09:35
      回复
        一次,阿难问佛陀:世人常常轻视自己一度礼拜的师父,或以恶意对待有德学的人,他们有什么罪过?佛陀譬喻道:若有人用万石的弓弩射入自身,这样痛不痛呢?答:非常痛!——为人弟子不可轻慢师父,或以恶意对待有德学的人。反之,犹如用弓弩射入自身的剧痛,与谤佛无异。


        20楼2014-02-08 13:25
        回复
          从前有个小和尚,有一天他问佛祖:佛祖,我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佛祖回答:我怕我说出来你不相信。小和尚说:佛祖你说吧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会相信的。佛祖说:你就是佛。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21楼2014-02-08 13:27
          回复
            有一位郁多罗伽仙人,到树林参禅,树林里鸟叫声吱吱喳喳,他嫌烦,于是到水边参禅,水里有鱼在跳跃戏水,也有很多声音,他又生起瞋恨心。这样修行就如同弃面求饼,我不要面粉,但是我喜欢吃馒头、烧饼。修行不是逃避世间,而是在世间的五欲六尘里,能不畏惧,在世间才有真如涅盘可证。


            22楼2014-02-08 13:27
            回复
              一个生意人经居士介绍来拜望禅师,问道:“信佛能发财吗?”禅师答:“不能”“那为何要信佛呢?每天念经花这么多功夫,还不如去忙赚钱。”禅师笑道:“想了生死的人,勤用功;不知道了生死的人,忙辛苦!‘忙’字为心亡,财富再多,又复何用?”


              23楼2014-02-12 16:20
              回复
                一对情侣在公园游玩,无意中发现后面跟着一个衣衫不整的老人。女孩拉着男友说:“快走,后面有要饭的”,老人紧跟不舍。女孩想:天啊!这么难缠,于是停下脚步冷冰冰地对老人说:“没钱!”老人笑了。“我知道你没钱,钱包在我这呢”。 将心灵的大门关闭的同时也会挡住善意的阳光。


                26楼2014-02-18 10:20
                回复
                  2025-05-29 01:25:31
                  广告
                  父亲在洗车, 儿子拿起小石头在车门上划起来. 父亲见此大怒,将儿子赶回屋子.懊恼地走近车子,看见儿子划的痕迹: 爸爸, 我爱你——有些事是否在看清之后再做决定更好呢?


                  27楼2014-02-19 10:30
                  回复
                    一人问法师:“法师,您怎么修行的?怎么教人?”法师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说的就一个道理:我们必须在境缘当中磨练自己,一定要以真诚之心处事待人接物。自己要一味真诚待人,转祸为福消灾福来。


                    28楼2014-02-20 16:28
                    回复
                      弟子问佛:“我应该如何修行?”佛陀说:“把善德带进你正在从事的任何事情之上,当你缝纫时,以慈悲的心念来裁制服装;当你做饭时,以耐心来烹煮食物;当你演奏音乐,以布施的心态来供养。让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变成你的禅修,而你的修持道路便将深化。”


                      29楼2014-02-21 14:26
                      回复
                        弟子问:“如何是佛?”禅师答:“莫向外觅。”又问:“如何是心?”禅师答:“莫向外寻。”又问:“如何是道?”禅师答:“莫向外讨。”再问:“如何是禅?”禅师答:“莫向外传。” 问佛、问心、问道、问禅,即是“自我追寻”。反观自省,内在追寻,是明心见性,明己心,见己性!


                        30楼2014-02-25 14:22
                        回复
                          唐太宗问玄奘大师:“圣僧理当尊敬,凡僧何用恭敬?”玄奘大师答:“圣僧为人天福田,凡僧也是福田,若必待圣僧方种福田,则永无种福田之机缘。有如神龙可以兴云致雨。但求雨必于尼龙前祷之。故圣僧凡僧,应一律恭敬。”况且,果真高僧,必不自炫,大智若愚,深藏不露。对僧应一律恭敬。


                          31楼2014-02-26 13:35
                          回复
                            佛陀与弟子游经一片田野,佛陀突然说“毒蛇”,弟子也说“真的是毒蛇”,农夫听见去看,哪有毒蛇,明明一堆金子!不久国王调查金库失窃案,有举报农夫暴富,原来强盗偷后来不及带走遗失路边,农夫因此被逋。临刑处死,大悟佛陀远见——贪心远胜毒蛇。蛇毒尚可救治,贪毒难救。


                            32楼2014-02-27 10:39
                            回复
                              2025-05-29 01:19:31
                              广告
                              佛十大弟子,目犍连神通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一日,佛将讲法,舍利弗未到,目犍连以神足去找,舍利弗正在补衣。目犍连:佛将讲法,速去。舍利弗:补好即去。目犍连:恐来迟。我以神足带你去。舍利弗:不必。目犍连以神足独归。到佛处,见舍利弗已安坐佛侧,乃知神通力不抵智慧力。


                              33楼2014-02-28 1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