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船长的日记 好吧,我也表示抱歉,我就是想和你讨论一下电影的剧情。好不容易碰到你这么一个坚持真实论还能说出一大堆理论的人,我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以后我所有的回复都在这里写了。都好几天了,我也对你的想法有了一些了解。后来才发现咱俩虽然一直在对话,但基本都不在一个层面上。你愿意从哲学的角度理解这部电影,你把很多场面都看出了哲学意义。而我仅是从剧情的角度来理解,我要把每个场景都看懂,让它们最合理。你给出的每个回答都没有脱离哲学或是拍电影的手法,而我反驳你也都是从剧情出发推理得到矛盾。你也说过,证明Zion是真实的证据不能在电影中找,要和这部电影的隐含意结合。
当你问我是否真的看过影评音轨时,我还真犹豫了一下,后来我想起来我真没看过,我看的是读后感,那帖子还是你写的。黑客帝国的多重意义——罕有的拉瑞导演自己对电影的点评~~~我又重新看了一下,发现了许多你不屑于和我说的话。其实你和吕苳的想法是一样的,就是如果Zion是虚拟的也会有人认识破。你提出哥德尔命题是证明这件事的。你读建筑师的话感觉到的就是这件事。
看来我要是再想反驳你就必须要说明哥德尔命题和这部电影无关了。其实也有关,建筑师一开始说最初的矩阵是一个完美世界,后来由于人类的各种不可预测性导致了矩阵的失败。这里的叙述和哥德尔命题如出一辙,机器只有理性,机器的理性最开始是人类赋予的,也就是人类的理性。而哈耶尔告诉我们在包含理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文明体系中,永远存在着无法用人类理性解决的问题,不存在一个万能的政府,能对体系内的任何问题作出合理与公正的解决。所以你说这部电影诠释了哥德尔命题我是赞同的。
我们的分歧主要出现在下面:你在黑客帝国的多重意义——罕有的拉瑞导演自己对电影的点评~~~中写道,这个真理的追寻必须去一个更高一级的存在里才能找到,这是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数学命题——哥德尔命题。而这个使命正是尼奥的使命,他的使命就是寻找逻辑外的真理,并将这些代码返回给矩阵从而实现升级。我是反对这里的。
后来建筑师又说,后来出现了一个有直觉的程序,也就是那个先知。他说这个程序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哥德尔命题带来的问题。总这以后,维持矩阵稳定的障碍就不再是哥德尔命题,而是这个先知带来的问题,那就是由于这个先知,使原来冷冰冰的程序带上了直觉,从而导致了整个矩阵的不稳定,不完美,但人至少可以活下来,不会像以前那样大片的死亡。但矩阵本身存在漏洞。这是之前的矩阵和现在的矩阵最大的区别。一些人因此发现了它的虚假,从而跑了出来。史密斯其实就是先知和建筑师想出的补救办法,电脑人因此获得了特权。他们来限制人们的思想。但这个办法也不是万全之策,因为建筑师在另一方面又要维持“方程式的平衡”,所以即使建筑师不愿意,终将会出现和电脑人抗衡的the one。其实这个名字也没有意义,就是先知起的,其实如果三部都看完再回头看,会发现先知很多时候是在骗孟菲斯,她在利用孟菲斯,其目的是为了影响neo,因为neo在这时对她很重要。但先知和建筑师最终都要向neo摊牌,这在电影里很多处都有体现。我能隐约感到neo最后已经知道Zion的虚假了。尤其是从建筑师与neo的对话中。如果neo的使命就是寻找逻辑外的真理,并将这些代码返回给矩阵从而实现升级。那最后也不必弄得那样狼狈。而且,你说的更高一级是哪里?哥德尔命题已经被解决了,也就是Zion里的人不会因此死亡。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相信矩阵与不相信矩阵,不相信矩阵的一定相信Zion,建筑师通过两层虚拟的世界确保了一层的稳定:Zion的稳定。这里我要反对你一下:不是因为哥德尔命题使人们意识到虚假,而是哥德尔命题的解决。
那先知为什么要弄出史密斯呢?按我的理论,如果不弄出史密斯,就不会有the one。人们虽然会从矩阵中走出,但这两个世界都将是稳定的。但是,Zion里的人过于强大后,也会威胁到矩阵的安全,这种威胁是来自外部的。如果Zion是虚拟的,我可以解释一切剧情,包括“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火车站”,neo能无线上网我就忍了,但这件事真实论者是绝对解释不清的:真实和虚拟绝对不存在之间。电影中很明确的提到火车站不属于矩阵。
这是豆瓣上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96016/
有人说Zion虚拟就没有意义了,这不对,豆瓣上很多人都是赞成虚拟的,也写了很多意义,我就不说了。而且,就像我刚才说的,Zion即使是虚拟的也可以诠释哥德尔命题,这并不冲突。
你其他的一些零星的观点我有些没想到,有些赞同,有些反对,但我都不认为这和Zion的真实性有什么关系,如果我没意识到,你可以系统地再提出来。
另外,你在黑客帝国的多重意义——罕有的拉瑞导演自己对电影的点评~~~中说道在第一部里有一个场景,直升机撞上了大楼,大楼玻璃居然起了波浪,这是现实世界不可能出现的,这样一个简单的玻璃破碎的过程,实际上涉及了以上的四种力,就算除去万有引力的影响,依旧有三种力在影响,每一个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力学现象的结合才最终形成了玻璃破碎的效果。我反对。
我就是一个高中生,对物理的理解还不太到位,但你说的肯定不对。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已经统一了,即电弱力。所以严格来说,现在就剩三种力了。你说除去万有引力的影响是不够的,你还应该除去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这两种力都属于短程力,都是原子之内的力,和分子没关系,对物体的宏观运动不起一点作用。没有人见过直升机撞在大楼上,所以没法说。一个乒乓球在受力的瞬间形变是极大的,况且电影又用了慢镜头,所以更没法说了。
就算我以上说的全错,我在超人钢铁之躯中见过一样的场面,好像是超人撞在大楼上。
当你问我是否真的看过影评音轨时,我还真犹豫了一下,后来我想起来我真没看过,我看的是读后感,那帖子还是你写的。黑客帝国的多重意义——罕有的拉瑞导演自己对电影的点评~~~我又重新看了一下,发现了许多你不屑于和我说的话。其实你和吕苳的想法是一样的,就是如果Zion是虚拟的也会有人认识破。你提出哥德尔命题是证明这件事的。你读建筑师的话感觉到的就是这件事。
看来我要是再想反驳你就必须要说明哥德尔命题和这部电影无关了。其实也有关,建筑师一开始说最初的矩阵是一个完美世界,后来由于人类的各种不可预测性导致了矩阵的失败。这里的叙述和哥德尔命题如出一辙,机器只有理性,机器的理性最开始是人类赋予的,也就是人类的理性。而哈耶尔告诉我们在包含理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文明体系中,永远存在着无法用人类理性解决的问题,不存在一个万能的政府,能对体系内的任何问题作出合理与公正的解决。所以你说这部电影诠释了哥德尔命题我是赞同的。
我们的分歧主要出现在下面:你在黑客帝国的多重意义——罕有的拉瑞导演自己对电影的点评~~~中写道,这个真理的追寻必须去一个更高一级的存在里才能找到,这是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数学命题——哥德尔命题。而这个使命正是尼奥的使命,他的使命就是寻找逻辑外的真理,并将这些代码返回给矩阵从而实现升级。我是反对这里的。
后来建筑师又说,后来出现了一个有直觉的程序,也就是那个先知。他说这个程序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哥德尔命题带来的问题。总这以后,维持矩阵稳定的障碍就不再是哥德尔命题,而是这个先知带来的问题,那就是由于这个先知,使原来冷冰冰的程序带上了直觉,从而导致了整个矩阵的不稳定,不完美,但人至少可以活下来,不会像以前那样大片的死亡。但矩阵本身存在漏洞。这是之前的矩阵和现在的矩阵最大的区别。一些人因此发现了它的虚假,从而跑了出来。史密斯其实就是先知和建筑师想出的补救办法,电脑人因此获得了特权。他们来限制人们的思想。但这个办法也不是万全之策,因为建筑师在另一方面又要维持“方程式的平衡”,所以即使建筑师不愿意,终将会出现和电脑人抗衡的the one。其实这个名字也没有意义,就是先知起的,其实如果三部都看完再回头看,会发现先知很多时候是在骗孟菲斯,她在利用孟菲斯,其目的是为了影响neo,因为neo在这时对她很重要。但先知和建筑师最终都要向neo摊牌,这在电影里很多处都有体现。我能隐约感到neo最后已经知道Zion的虚假了。尤其是从建筑师与neo的对话中。如果neo的使命就是寻找逻辑外的真理,并将这些代码返回给矩阵从而实现升级。那最后也不必弄得那样狼狈。而且,你说的更高一级是哪里?哥德尔命题已经被解决了,也就是Zion里的人不会因此死亡。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相信矩阵与不相信矩阵,不相信矩阵的一定相信Zion,建筑师通过两层虚拟的世界确保了一层的稳定:Zion的稳定。这里我要反对你一下:不是因为哥德尔命题使人们意识到虚假,而是哥德尔命题的解决。
那先知为什么要弄出史密斯呢?按我的理论,如果不弄出史密斯,就不会有the one。人们虽然会从矩阵中走出,但这两个世界都将是稳定的。但是,Zion里的人过于强大后,也会威胁到矩阵的安全,这种威胁是来自外部的。如果Zion是虚拟的,我可以解释一切剧情,包括“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火车站”,neo能无线上网我就忍了,但这件事真实论者是绝对解释不清的:真实和虚拟绝对不存在之间。电影中很明确的提到火车站不属于矩阵。
这是豆瓣上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96016/
有人说Zion虚拟就没有意义了,这不对,豆瓣上很多人都是赞成虚拟的,也写了很多意义,我就不说了。而且,就像我刚才说的,Zion即使是虚拟的也可以诠释哥德尔命题,这并不冲突。
你其他的一些零星的观点我有些没想到,有些赞同,有些反对,但我都不认为这和Zion的真实性有什么关系,如果我没意识到,你可以系统地再提出来。
另外,你在黑客帝国的多重意义——罕有的拉瑞导演自己对电影的点评~~~中说道在第一部里有一个场景,直升机撞上了大楼,大楼玻璃居然起了波浪,这是现实世界不可能出现的,这样一个简单的玻璃破碎的过程,实际上涉及了以上的四种力,就算除去万有引力的影响,依旧有三种力在影响,每一个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力学现象的结合才最终形成了玻璃破碎的效果。我反对。
我就是一个高中生,对物理的理解还不太到位,但你说的肯定不对。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已经统一了,即电弱力。所以严格来说,现在就剩三种力了。你说除去万有引力的影响是不够的,你还应该除去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这两种力都属于短程力,都是原子之内的力,和分子没关系,对物体的宏观运动不起一点作用。没有人见过直升机撞在大楼上,所以没法说。一个乒乓球在受力的瞬间形变是极大的,况且电影又用了慢镜头,所以更没法说了。
就算我以上说的全错,我在超人钢铁之躯中见过一样的场面,好像是超人撞在大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