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生云吧 关注:1,419贴子:1,125,106

【忆往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本人1935年10月13日生于吉林省敦化县哈尔巴岭乡二合村,毛5岁时,小妹妹得了一种不知什么怪病,折磨好多时日,一命呜呼!终算解脱了。
不久伯母也得急病身亡,母亲把她的尚在吃奶的第二个儿子接过来抚养。一、二个月这孩子也病死了。
接着是母亲高烧不退⋯病中,父亲捉几只青蛙给她做顿肉汤吃⋯终于走到了人生的之路的尽头,毛21岁的妈妈弃我们父子二人而去!她有一个非常好的名字:袁中华。
本人青少年时光大部分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双井区西沈村度过,很为作家萧红而骄傲!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1-11 11:19回复
    (2)
    母亲走了,家也散了。父亲将我送到二姨家,便远走他乡当长工去了。
    当年二姨家有个小我1岁的弟弟,好像还有老人,二姨经常是照料里屋几个人吃饭的同时,陪我在锅台上吃。虽然是同样的饭菜,却总觉得自己是被人另眼相待,有些卑微⋯
    二姨对我比对她的孩子还亲,可以说是疼爱有加,但不知为什么,常常看到二姨落泪、无语。尽管不是白吃白喝(父亲要出费用的),二姨父对我也很好,但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约一年以后父亲把我接到他当长工那家去住,我与父亲住在一长桶房子的炕稍,此屋专供20来名长工住宿。每天两顿饭,都是父亲从伙房打来,送给我吃(有时伙计们也帮忙打饭)。
    长工是一些起早贪黒的人们,农忙时节,他们常常二半夜才收工,我一人摸黑呆在长桶屋内,心惊肉跳不能入睡⋯
    更悲惨的是,有一次父亲被鬼子抓去做临时「勤劳奉士」,任务是往山上背「给养」(鬼子的吃喝用品),山高、坡陡、路滑,到半山腰处实在走不动了,拉在后面。鬼子以为他要逃跑,拳打脚踢还不完,轮起枪把子打的父亲死去活来,再三要求鬼子「扣了」(枪毙)他!鬼子一看人快不行了,便弃他而去,父亲遭了一夜罪,总算回到长工住处,怀里还揣几块他没舍得吃的饼干给我,他病在床上好几天⋯头上落个伤疤,总算逃过一劫!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01-11 11:22
    回复
      2025-07-27 14:17: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往昔 - 林慧萍



      IP属地:天津3楼2014-01-11 11:27
      收起回复



        5楼2014-01-11 12:00
        回复
          看楼主的人生之路走得很艰难,不敢怎说现在总算过舒心日子啦!好好享受吧!


          IP属地:辽宁6楼2014-01-11 12:05
          收起回复



            IP属地:天津7楼2014-01-11 12:08
            收起回复
              多谢您的关注与评论,应该说一生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祝您快乐!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01-11 12:09
              回复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0楼2014-01-11 13:44
                收起回复
                  2025-07-27 14:11: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谢谢老伯的光临,再次祝您保重身体,健康长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1-11 13:57
                  收起回复
                    听老英雄用东北的语言讲述发生在东北的故事,很亲切。
                    我还记得鸭绿江在丹东,过了江就是朝鲜了。丹东以前叫安东。


                    IP属地:北京12楼2014-01-11 14:07
                    收起回复



                      13楼2014-01-11 14:22
                      回复
                        (4)
                        一天,我家房后演驴皮影,我们爷俩爬在后窗台上观看。看着看着,父亲爹一声,妈一声的叫了起来,一问方知,是肚子疼,疼的满头冒汗。这让我们措手不及,无计可施。只有忍耐,直到把父亲折磨得筋疲力尽,才渐渐缓解⋯终于挺过来了。但那种孤立无援、无可奈何的感受至今难以忘怀。
                        大约是1943年,大姨妈来信,已给父亲找一份看谷草场的工作(我后来读”水浒传”时,总把林冲看护的草料场想像成父亲看过的谷草场)。
                        父亲收拾了两个包,扛着行李,领着我登上了我第一次乘坐的火车,不知坐了多久,在一个晚上,迷迷糊糊到了沈家站。
                        从此住在大姨妈家,生活也比较稳定,大姨家已有两个男孩,论岁数,我居中间,我们关系不错,从未吵过嘴、更没打过架。
                        在大姨家令我记忆较深刻的好事儿多多,如秋初的一天,她买来许多心形小西红柿,洗净之后,居然沾白糖吃,好吃极了。香瓜上市,用不了几天就能吃上一顿⋯。
                        不久老姨也出阁了,嫁到离家八里之外的”三家子”村,此时姥姥似乎无任何牵挂了,毅然决定出家为尼。
                        「八、一五」光复后,新中国尚未成立,但反对迷信风声很紧,疯传要给姥姥她们找人嫁了⋯。于是庵中人都坐在一起,将房点着企图自焚归天。
                        姥姥是其中最幸运者,竟然在烟火中爬了出来,但房已化为灰烬,只得投奔女儿们的家中。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4-01-11 15:26
                        收起回复
                          您好英雄好汉,很高兴又见您的大作,这里会有很多喜欢您的读者,祝您在这里玩的愉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1-11 16: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