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小时候我父亲说,我祖上居于河南省彰德府武安县坦岭村。《武安县志》记载,“坦岭,古称石庙岭,居青龙寨之西高岭上,地势坦阔,故称坦岭。村原有袁姓,明天顺元年(1457年)周氏由河南上蔡县宜宾堂村迁此,渐为望族。”
2010年我到武安寻根,在坦岭村走访村民所了解的情况,开始先祖应世居河南上蔡县,在明代由于有一做官的亲戚犯上(最近了解到我祖上老太太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于少保的亲姑姑,明英宗复辟后以莫须有罪名诛杀于谦),要株连九族满门抄斩,所以丈夫带领丫头(后来听说逃至河北大名县西赵庄村),妻子带领儿子从上蔡县宜宾堂村各自逃亡,其中母亲儿子这一拨逃至武安县坦岭居住,给袁姓人家打长工,并繁衍生息,兴旺起来而超过袁姓。坦岭周氏祖坟立坟的是那位妇人。他们介绍,前些年也曾有老头那边的后人前来寻根。我查找历史资料,《大明律》载有反逆才会株连九族之刑,天顺元年正是明英宗“夺门之变”复辟之时,这推断我祖上可能与此有关联,而且官位应该不小。由此可见,祖上之所以分开逃跑,应是决心要留下周家的香火的!
2010年我到武安寻根,在坦岭村走访村民所了解的情况,开始先祖应世居河南上蔡县,在明代由于有一做官的亲戚犯上(最近了解到我祖上老太太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于少保的亲姑姑,明英宗复辟后以莫须有罪名诛杀于谦),要株连九族满门抄斩,所以丈夫带领丫头(后来听说逃至河北大名县西赵庄村),妻子带领儿子从上蔡县宜宾堂村各自逃亡,其中母亲儿子这一拨逃至武安县坦岭居住,给袁姓人家打长工,并繁衍生息,兴旺起来而超过袁姓。坦岭周氏祖坟立坟的是那位妇人。他们介绍,前些年也曾有老头那边的后人前来寻根。我查找历史资料,《大明律》载有反逆才会株连九族之刑,天顺元年正是明英宗“夺门之变”复辟之时,这推断我祖上可能与此有关联,而且官位应该不小。由此可见,祖上之所以分开逃跑,应是决心要留下周家的香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