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荆之所吧 关注:8贴子:1,677
  • 8回复贴,共1

【转】古代十大娈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未授权


1楼2014-01-05 13:37回复
    ●第十位——弥子瑕
      弥子瑕是卫国的一名美男子。他在卫灵公身边为臣,很讨君王的喜欢。
      有两件事最能说明卫灵公宠爱弥子瑕的程度。其一是弥子瑕私驾卫王马车的事。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生了重病。捎信的人摸黑抄小路赶在当天晚上把消息告诉了他,一瞬间,弥子瑕心如火燎,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母亲身边。可是京城离家甚远,怎么能心想事成呢?卫国的法令明文规定,私驾君王马车的人要判断足之刑。为了尽快赶回家去替母亲求医治病,弥子瑕不顾个人安危,假传君令让车夫驾着卫灵公的座车送他回家。后来卫灵公知道了这件事,不但没有责罚弥子瑕,反而称赞道:“你真是一个孝子呵!为了替母亲求医治病,竟然连断足之刑也无所畏惧了。”
      卫王接受弥子瑕没吃完的半个桃子,是卫灵公宠爱弥子瑕的第二件典型事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弥子瑕陪卫灵公到果园游览。当时正值蜜桃成熟的季节,满园的桃树结满了白里透红的硕果。轻风徐徐送来蜜桃醉人的芳香,让人垂涎欲滴。弥子瑕伸手摘了一个又大又熟透的蜜桃,不洗不擦就大口咬着吃了起来。这种摘下便吃所感受的新鲜爽口滋味是他未曾体验的。当他吃到一半的时候,想起了身边的卫王。弥子瑕把吃剩的一半递给卫王,让他同享。卫灵公毫不在意这是弥子瑕吃剩的桃子。他自作多情地说:“你忍着馋劲把可口的蜜桃让给我吃,这真是爱我啊!” (这就是众人所谓的“余桃”。)
      弥子瑕年纪大了以后,脸上现出了衰老的容颜。卫灵公因此丧失了对他的热情。这时假如弥子瑕有得罪卫王的地方,卫灵公不仅再不像过去那样去迁就他,而且还要历数弥子瑕的不是:“这家伙过去曾假传君令,擅自动用我的车子;目无君威地把没吃完的桃子给我吃。至今他仍不改旧习,还在做冒犯我的事!”
      弥子瑕从年轻到年老,始终把卫灵公当成自己的一个朋友看待,在卫王面前无拘无束。可是卫王则不一样。他以年龄和相貌作为宠人、厌人的根据,从而对弥子瑕所做的同样的事情表现了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
    评价:不注意保养容颜,不在乎加强学习。伴君如伴虎,只凭少年美色,略显修养不足,但是卫灵公如此娇纵余桃君,看来其俊美程度足以胜过美女貂禅。
    【就是传说中的分桃之礼】


    2楼2014-01-05 13:38
    回复
      2025-05-20 02:33:50
      广告
      ●第九位——曹肇
      曹肇有殊色,魏明帝宠爱之,寝止恒同。尝与帝戏赌衣物,有不获,辄入御帐,服之径出,其见亲宠类如此。
        评价:呜呼此君帝王面前已经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其娇纵程度比起弥子瑕有过之而无及,堪称绝代美少年,纵杨玉环与其争宠,恐怕也要落风。


      3楼2014-01-05 13:38
      回复
        ●第八位——张幼文
        张幼文与张千仞,俱世家子。幼文美如好女,弱不胜衣,而尤善
              修饰,经坐出,如荀令之留香也。千仞与之交甚密,出入比目。及院
              试发案,二人连名,人咸异之。既娶,欢好无倦。而妇人之不端者,
              见幼文,无不狂惑失志,百计求合。幼文竟以是犯血症。千仞日侍汤
              药,衣不解带。疾革,目视千仞,不能言。千仞曰:“吾当终身无外
              交,以此报汝。如违誓,亦效汝死法。”幼文点头,含泪而逝,时年
             未二十也。千仞哀毁,过于伉俪。
        评价:此君与上述诸君不同,出身乡里,爱在百姓,是名副其实的大众情人,跟前面所说的帝王专宠有本质的区别。这样的少年能够占据史书一角,足可见其俊美可以惊动全国。其弱不胜衣状,我看比起那病西施还要略胜一筹。


        4楼2014-01-05 13:38
        回复
          ●第七位——秦宫
           秦宫者,汉大将军梁冀之嬖奴也。宫年少而兼有龙阳、文信之资,
                冀与妻孙寿争幸之。李长吉为诗云:“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
                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账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
                帘白日长。飞窗复道传筹饮,午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紫
                绣麻霞踏孝虎。折桂销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半夜煮。桐英永巷骑新马,
                内屋凉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线,卷起黄河向身泻。皇天厄运犹缯
                裂,春宫一生花底活。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评价:单是看李长吉的诗句,就已经让人魂绕梦牵了。如此俊美少年,常伴在大将军身侧,自然是骁勇善射,英姿飒爽了,难怪连大将军的妻子都深为迷恋,不但不妒忌,还要争着与其销魂,就算是王昭君,也不见得有如此魅力吧。


          5楼2014-01-05 13:38
          回复
            ●第六位——龙阳君
            古称男色为“龙阳”,也是有渊源的。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男幸,象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龙阳君是中国正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同性恋,龙阳之癖也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
              《战国策·魏策》载:“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泣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之凶恶,而为王拂枕席;今臣爵志人君,专人于庭,避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王也,必亲上而趋大王,臣亦犹恐臣之前所得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曰,误,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也是“龙阳之好”的由来了。
              原文解释:有一天他陪魏王钓鱼,钓得十条大鱼,不觉泪下。魏王问他何故伤心,他说:“我刚钓到鱼时很高兴,后又钓了一些大的,便想把前面钓的小鱼丢掉。如今我有幸能与大王共枕同寝,但四海之内,美人甚多,闻知臣得幸于大王,必定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向陛下献媚,臣就象前面钓到的小鱼一样,也会被抛弃,臣怎能不哭呢?”魏王听了很感动,便下令:四海之内,有敢向我介绍美女的,我就灭其族!
              求取封君是战国中后期普遍流行的政治思潮。张仪在游说魏王时就曾经指出说:人多奋辞而少何信,这是因为说诸侯成功就可以“封君”,所以天下的游说之士“莫不日夜虱腕 目切齿以言从(纵)之便,以说人主”。这条材料生动地描述了人们为求取封号已经激奋到了何等的地步,而且反映出在当时求取封号的人不是少数。《经 法· 国次》篇说:灭掉一个国家之后,“列(裂)其地土,以封贤者,是胃(谓)天功”。这里不仅鼓吹裂土分封,而且从理论上将其上升到“天功”的高度,谁悖逆这样做,谁就是违反天意。于是国君们纷纷“举其秀土,而侯封之”,魏王甚至将自己的爱妾也封为龙阳君。他的真实姓名不知道。从战国策的记载看来他应该是婉转媚人,颇有心机的吧。
              据史载,龙阳君不仅艳名远播,同时也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剑术高手(其间妙处请自行联想),对政治有极高的敏感性,也经常代表魏国出使他国,完美地完成任务,同时兼具美人、计谋家、武术家、外交家等多重而复杂的身份。
              他的努力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后来诸多的徒子徒孙虽然有倾城倾国的、有独得
            【龙阳之好的由来,龙阳君可厉害了】


            6楼2014-01-05 13:39
            回复
              ●第五位——安陵君
              魏阮籍诗曰:“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罄折似秋霜。流盼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宿昔同衾裳。”
              安陵之好”的典故 (安陵君)
              出自《战国策.楚策》,安陵君是楚共王的男宠,颇为得势。有个叫江乙的人对他说,君主待你那么好,只是因为喜爱你的美貌,以后总有色衷爱弛的一天,甚至连所睡的席子还没破的时候,已经不再受到宠幸了,你最好和君主说,连死也跟随他,就会长期得到他的信任和眷顾。可是在三年中,安陵君没有对楚共王说过。有一天,当安陵君和楚共王在云梦打猎时,共王有感地说:“今天打猎,真使我快乐,但在我死后,谁还和我一起享受这快乐呢?”安陵君听了以后,就流着泪下跪说:“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意在黄泉之下继续侍候你。”楚共王听了大为感动,就设坛封他为安陵君。
                安陵君用一些巧妙的办法来感动君主,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因为他们知道单凭美色和君主搞同性恋,是朝不保夕的。
              评价:提到了龙阳,就不能不提安陵。安陵君是贵族出身,有文化,有修养,而且十分精于世道,很会做人。少年时俊美可爱,青年后潇洒诱人,学识渊博,性格沉稳,放眼一瞧,迷倒仰慕者黑压压一片,其魅力非能用语言描述。


              7楼2014-01-05 13:39
              回复
                ●第四位——潘章
                  潘章少有美容仪,时人竞慕之。楚国王仲先闻其名,来求其友,
                      因愿同学。一见相爱,情若夫妇,便同衾枕,交好无已。后同死而家
                      人哀之,因合葬于罗浮山。冢上忽生一树,柯条枝叶,无不相抱。时
                      人异之,号为共枕树。
                评价: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杀出重围荣获第四名的是潘家弟弟。前面上榜的诸君皆重在美色宜人,只有这潘章用情专一,可圈可点。清风吹起,罗浮山共枕树繁茂的枝叶常年诉说着这段伟大的恋情,在忽视感情滥交盛行的历朝历代,潘章王仲都堪称同人楷模。


                8楼2014-01-05 13:39
                回复
                  2025-05-20 02:27:50
                  广告
                  ●第二位——周小史
                    晋张翰《周小史》诗曰:“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
                        日在东。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尔形既淑,尔
                        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
                        口善言。”
                          梁刘遵《繁华诗》曰:“可怜周小童,微笑摘兰丛。鲜肤胜
                        粉白,*脸若桃红。挟弹雕陵下,垂钩莲叶东。腕动飘香麝,衣轻任
                        好风。幸承拂枕选,侍奉华堂中。金屏障翠被,蓝帕覆薰笼。本知伤
                        轻薄,含词羞自通。剪袖恩虽重,残桃爱未终。蛾眉讵须嫉,新妆近
                        如宫。”
                  评价:排来排去,独缺一位唯美的少年,而周小史则堪称唯美派的最高代表。在他的传闻里,没有帝王将相的瓜葛,没有世俗浊流的侵犯,纯情美丽,自然天成,是我国千百年来俊美少年宝库中的一块极为完美的宝玉。对他的描述,却又怎能一个美字了得?


                  10楼2014-01-05 13: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