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春初,陈寅恪先生为我的《<宋史·职官制>考正》写了一篇序言,其中有一段话说道: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譬诸冬季之树木,虽已凋落,而本根未死,阳春气暖,萌芽日长,及至盛夏,枝叶扶疏,亭亭如车盖,又可庇荫百十人矣。由是言之,宋代之史事乃今日所亟应致力者。此世人所共知,然亦谈何容易耶!
当其时,我虽已致力于宋代史事的研读,然而对于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地位,我们对于宋代文化应给予怎样的评价,却还是有些茫然的。只有在陈先生在此序文中这样指明之后,我才愈来愈有一些深切的体会,特别是在我讲授了多次中国通史的课程之后,更确鉴不疑地认定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其所达到的高度,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在中国以往的封建王朝历史上是不但空前而且绝后的。也就是说,它固然是由秦汉到隋唐诸代的文化发展的一个最高峰,而以其后的元明清三朝与之相较,也很难找出其有什么大为优越之处。
我写这篇文章的旨意,就是试图阐发我的这一论点。如果能作为对陈寅恪先生的论点的一个注释,那自然更是我所企望的了。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譬诸冬季之树木,虽已凋落,而本根未死,阳春气暖,萌芽日长,及至盛夏,枝叶扶疏,亭亭如车盖,又可庇荫百十人矣。由是言之,宋代之史事乃今日所亟应致力者。此世人所共知,然亦谈何容易耶!
当其时,我虽已致力于宋代史事的研读,然而对于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地位,我们对于宋代文化应给予怎样的评价,却还是有些茫然的。只有在陈先生在此序文中这样指明之后,我才愈来愈有一些深切的体会,特别是在我讲授了多次中国通史的课程之后,更确鉴不疑地认定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其所达到的高度,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在中国以往的封建王朝历史上是不但空前而且绝后的。也就是说,它固然是由秦汉到隋唐诸代的文化发展的一个最高峰,而以其后的元明清三朝与之相较,也很难找出其有什么大为优越之处。
我写这篇文章的旨意,就是试图阐发我的这一论点。如果能作为对陈寅恪先生的论点的一个注释,那自然更是我所企望的了。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7a1ec8d33fa828bd1239debcd1e41cd/2d0ae043ad4bd113086fdfba5aafa40f4afb0533.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