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乱世吧 关注:188贴子:10,907

【秦朝乱世】小圣贤庄 <修身齐家,仁治天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峙立在桑海西山的小圣贤庄,为儒家圣地,天下读书人无一不仰慕其浩如烟海的藏书量,及几位当家人当世大儒的风范。正所谓贵族懂奢华,儒家懂享受。小圣贤庄内亭台楼阁,回廊曲水。画栋雕梁,厚重典雅。更兼凭栏阅海,竹林掩映,是专心治学之好所在。



1楼2013-12-30 14:36回复
    仁孝殿
    (儒家中心建筑,接待贵客,例行重要活动,重大决策之所)
    ----------------------------------------------------------------------------------


    5楼2013-12-30 18:25
    回复
      2025-05-30 04:20:44
      广告
      问道书院
      (儒家授课,弟子温习课业之所)
      -----------------------------------------------------------------------------------



      6楼2013-12-30 18:47
      回复
        六艺馆
        (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教授之所)
        -----------------------------------------------------------------------------------



        7楼2013-12-30 18:50
        回复
          藏书阁
          (珍藏大量儒家经典,及其他经史子集各类书籍)
          ----------------------------------------------------------------------------------


          8楼2013-12-30 18:57
          回复
            伏念
            (清晨阳光晴好,推开门走出屋子,是时候去上课了)


            IP属地:安徽9楼2013-12-30 19:55
            收起回复

              冬月廿八 酉时晚课
              授课人:五当家 赫连云(暂代)
              授课主题:茶艺 (儒艺类)
              ======================================================
              一、茶具
              茶道六君子 茶船(茶盘) 茶海(公道杯、子杯) 茶荷 烧水壶(铫) 茶壶(孟臣罐,母壶) 闻香杯 品茗杯 茶巾等
              二、茶艺、茶道、茶文化
              1、茶艺:是对茶道程序的表演。目的使茶道程序更加艺术化,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2、茶道:是烧茶、泡茶和喝茶程序或步骤的规范化体现。
              3、茶文化:是茶道和茶艺在长期流传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习俗)。
              三、泡茶
              1.沏茶的要领
              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
              2.泡茶技术
              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
              3、茶叶用量:
              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应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喝茶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
              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
              4、水温:
              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营养也较少破坏。
              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
              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10楼2013-12-30 20:33
              回复

                小圣贤庄课业安排:
                一、儒经类: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授课:伏念】
                五经(《诗经》《尚书》《春秋》《礼记》)(《周易》除外)【授课:伏念】
                其他先贤典籍 【授课:颜路】
                二、儒艺类:
                礼 【授课:苏敛】
                乐 【授课:赫连云】
                射 【授课:伏念】
                御 【授课:颜路】
                书 【授课:张良】
                画 【授课:苏敛】
                棋 【授课:张良】
                茶 【授课:赫连云】
                剑 【授课:张良】
                医(兼:《易经》解读)【授课:颜路】


                12楼2013-12-30 20:59
                收起回复
                  2025-05-30 04:14:44
                  广告
                  苏敛
                  “一瓢圣贤智,古今几人执” 慢慢合上桌上的书籍,似有所悟
                  抬起头,透过半掩的窗,望向远方的风景
                  起身拿起竹卷 “说起来,今天是师妹的课,嗯” 一声沉吟 “看起来我也要去做准备了”


                  IP属地:四川13楼2013-12-30 21:35
                  收起回复
                    我的课?那我是要以什么身份……


                    IP属地:上海15楼2013-12-31 19:33
                    收起回复
                      伏念
                      (一路缓步而行到闻道书院,看到弟子们端正的坐着,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走进屋内案前坐下,正色道)开始上课,今天我们要教的是《诗经》中国风第六篇《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话音落下,看着弟子们露出迷茫的表情)子慕,你来回答(听完子慕的回答,略微点了点头)方才子慕回答的很好,诗中描写的是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 又写了当初与亲人执手别离相约的回忆,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拆,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情感依次递进。叙事中推进着情感的表达,抒情中又紧连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而自然天成。【心中微叹,战争不知道已让多少家庭分崩离析,颠沛流离,儒家虽是推崇以和为贵却终是避免不了战争】今日早课到此结束,你们在此好好复习一下课业,过几日我会抽查你们的功课(言罢,走出屋外,拂了拂衣袖,阳光温热,原来已到巳时)


                      IP属地:安徽16楼2013-12-31 20:32
                      收起回复
                        颜路
                        (坐于上座,静静凝视着坐下弟子们,片刻才缓缓开口,语气柔和平静)今吾授《易经》,既是授课,自需从来源谈起,《系辞》有:“《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周易为周文王所作,其后有所修改。
                        《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孔夫子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易经》本是反映变化的哲学古书,长久以来被用随机数选取作筮辞用。
                        “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世统称《易传》。
                        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文言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
                        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说卦传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序卦传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
                        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主说人伦。杂卦传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请无视这一堆百度百科】
                        “想必所说这些汝等亦非陌生(伸手拿起按前卷轴,缓缓打开,竹片几大桌面之声愈显悦耳,嘴角自然的勾勒起一抹微笑,很淡却异常恬静)
                        那从即日起,吾之课堂主讲《周易》,望汝等细细闻之,一心学之,他日自可作为”【恩,如此风光天气,在这里讲课,还真是有几分,无奈呢】


                        17楼2014-01-02 19:00
                        回复
                          荀子
                          (在外逗留许久,提着一套棋走在后山)【终于回家了,本来想早点回来的,结果路过一家棋艺店,就忍不住买了一盘棋。。正好,年底了学生们也要交学费了吧……】(想着想着就走到了听竹轩,暗自笑笑方才在想些什么)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4-01-04 12:58
                          收起回复
                            赫连云
                            (彩霞漫天,一袭白衣缓步回廊,袖间隐有白梅香气。想她从前上课也是习惯早去的,过了这么久了,这习惯还是没变。纤细手指似有感触般轻轻抚摸左脸的面具)【还是不想摘啊......】(自嘲般轻笑,仍旧不紧不慢地走。因这茶艺不属六艺,她也就求了师兄另开了一地,可是她不知道该给这地方取什么名,踌躇了很久还是师叔给了两个字:如懿,取安静美好之意。以前她总笑师叔这名字起得太俗,如今,虽还是没有明白其中之意,却也觉得那意思,自己是永远不会懂的......走进了如懿阁,她推门而入,满意地坐在前头。不久,有值日的弟子到了,惊喜地叫:五师姨!你回来上课了!她微笑点头)是你啊子垣(子垣当即谦恭行礼,她淡淡挥手叫他去值日,别耽误了上课,子垣便满面笑容地出去准备了。她浅浅闭目,看向窗外,如懿阁外她从前动手植的梅花如今也已开了。不久,弟子陆陆续续到齐了,皆是惊喜连连。她不动声色地拢拢身上狐氅,开始授课)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4-01-15 16:52
                            回复
                              2025-05-30 04:08:44
                              广告
                              冬月廿八 酉时晚课
                              授课人:五当家 赫连云(暂代)
                              授课主题:茶艺 (儒艺类)
                              ======================================================
                              一、茶具
                              茶道六君子 茶船(茶盘) 茶海(公道杯、子杯) 茶荷 烧水壶(铫) 茶壶(孟臣罐,母壶) 闻香杯 品茗杯 茶巾等
                              二、茶艺、茶道、茶文化
                              1、茶艺:是对茶道程序的表演。目的使茶道程序更加艺术化,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2、茶道:是烧茶、泡茶和喝茶程序或步骤的规范化体现。
                              3、茶文化:是茶道和茶艺在长期流传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习俗)。
                              三、泡茶
                              1.沏茶的要领
                              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
                              2.泡茶技术
                              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
                              3、茶叶用量:
                              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应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喝茶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
                              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
                              4、水温:
                              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营养也较少破坏。
                              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
                              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4-01-15 16: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