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过来看看吧 关注:3贴子:74
  • 13回复贴,共1

【科普——12.27】什么是心理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12-27 19:58回复
    彭聃龄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与生活》(美)津巴多等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心理学》 (美)戴维.迈尔斯 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版
    《心理学导论》(美)丹尼斯·库恩(Dennis Coon)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十一版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英)M·艾森克(M.EYSENCK)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楼2013-12-27 19:59
    回复
      第一章 绪论
      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的历史
      怎样研究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和心理学
      一、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脑的机能。
      (一)就心理的源泉和内容而言,心理是客观 现实的主观反映。
      1.什么是客观现实 即哲学中所说的物质,除心理以外的万事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乃至人的身体,都是客观现实。其特点是:
      (1)物质性
      (2)独立性
      2.什么是反映 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固有的特性,反映表现为对影响作出回答并留下痕迹。
      3.什么是主观反映
      也称主观映象,指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的头脑中产生的映象因个人的特点而存在差异,使映象带有 主观性。这是人的反映的特点之一。人的反映有三个特点:
      (1)主观性
      (2)观念性
      (3)能动性(选择性、积极主动性)


      3楼2013-12-27 19:59
      回复
        (二)从心理产生的机制看,心理是脑的机能
        1.脑是心理的器官
        (1)直观的经验积累,使人们认识到脑是心理的器官
        (2)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了脑是心理的器官
        (3)从个体发育来看,脑是心理的器官
        (4)从种系进化看,心理是脑进化的产物
        2.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脑的反射活动的中间环节是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储存的神经过程,这个过程即表现为主观的心理现象


        4楼2013-12-27 20:00
        回复
          (三)从心理的作用看心理是行为的支配调节者
          行为泛指有机体的各种活动;
          心理支配行为,心理在刺激与反应间起中介作用;
          行为表现心理,行为的复杂性源于心理的复杂性。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在实践中,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是行为的支配调节者。


          5楼2013-12-27 20:00
          回复
            二、什么是心理学
            (一)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看,心理学是研究心 理现象的科学。由于对心理现象的实质和内容理解 不同,心理学的定义有过多次的改变。
            心理学是阐述灵魂之学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二)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看,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三)从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看,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四)从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看,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的科学。


            6楼2013-12-27 20:00
            回复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过几种不同提法:
              20世纪20年代以前,认为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0世纪初期到50年代,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 · 库恩: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动物行为的科学。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台湾省心理学家张春兴:心理学以行为及心理历程为研究对象。
              大陆心理学家大多数都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但也要研究行为。
              下面分析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内容:
              一、个体心理:
              个体指动物和人类的一个个有生命的整体。个体心理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知 -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心理过程- 情

              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倾向性 -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 - 能力,气质,性格等
              (涂鸦用不起%>_<%)
              (一)心理过程
              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所以也称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2.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倾向性也称心理动力系统。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中所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它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
              (三)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1.个性心理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在各种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2.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各种心理过程,使心理过程带有个性色彩。
              3.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个体心理的不同方面。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7楼2013-12-27 20:00
              回复
                二 现代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一般公认始自德国人冯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的实验工作。
                冯特----实验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创始人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s实验室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其主要贡献为:
                1.冯特是十九世纪后期,集生理心理学大成者。自1864年起,在任教海德堡大学的十年期间,集其研究成果,于1874年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该书被生理学与心理学两界推崇为不朽之作。
                2.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使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此后二三十年间,世界各地数以百计的学者投身门下,使该实验室成为世界上的心理学研究中心,培养出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
                3.确定心理学以意识为研究对象,采用以精确实验来控制内省条件的内省法。
                所谓内省法就是在实验研究时,研究者控制刺激,使之有系统的变化,让受试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反应或说出感受来。此种方法,称为内省(interospection)。
                4.建立意识结构理论,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13楼2013-12-27 20:03
                回复
                  五、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1.关于心理和行为的五大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现代认知理论
                  生理心理学理论
                  2.发展趋势
                  生理心理学的高度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
                  认知心理学也是一个不断取得新成果的领域;
                  认知神经科学力图发现心理活动与大脑活动之间的联系。
                  3.积极心理学
                  了解人类的正确行为


                  17楼2013-12-27 20:05
                  回复
                    第五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原则
                    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问题
                    心理学中的伦理性问题
                    二.研究类型
                    描述性研究
                    相关性研究
                    验证性研究
                    三.研究方法


                    18楼2013-12-27 20:05
                    回复
                      客观性原则
                      研究者必须尊重客观现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避免:主观猜测、武断结论、数据造假
                      是什么影响了研究的客观?
                      对人进行研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被试方面的原因:
                      被试反应性:人们由于知道自己正在被研究而引起的效应(霍森效应、安慰剂效应)。
                      社会赞许性:人们希望呈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公众形象(好被试心理)。
                      默许反应: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人,默许(同意)要比不同意在心理上产生更小的压力(答是倾向)
                      2、主试方面的原因:
                      观察者效应:人们总是观察到自己想要观察的事物或现象,而非正在发生的全部。
                      期望效应:研究者无意中流露出的对被试的期望,会导致被试表现出选择性行为。
                      [PS:因为担心有的朋友会看不懂,所以我会尽量把一些专业术语单独加个小解释。我没说到的地方,醉梦老师 会加上补充的。其他的朋友也可以来帮个忙补充下。谢谢大家{鞠躬}
                      主试:在心理实验中按实验设计给被试指示并执行实验程序的人,即实验的主持者。
                      被试:在心理实验中,产生被观察的心理现象的主体,即作为实验对象的人。被试的任务,是按主试的要求完成某种作业。v


                      19楼2013-12-27 20:06
                      回复
                        如何做到客观?
                        1.单盲实验
                        单盲实验指在实验中可能引起个人偏好或者是实验结果发生偏差的信息不向实验的参与者(被试)提供,而实验的实验者(主试)却完全掌握关于实验的所有信息。
                        2.双盲实验
                        双盲实验是一种更加严格的实验方法,通常使用于人文科学,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在实验者与参与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在大多数情况下,双盲实验要求达到非常高的科学严格程度。
                        在双盲实验中,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哪些参与者属于控制组,哪些参与者属于实验组。只有在实验数据被记录完毕后,实验者才能知道参与者的分组问题。采用双盲实验是为了减少偏见与无意识的暗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标准化程序
                        同样的主试(性别、外貌、语调、态度等),同样的主客观条件,同样的步骤(测量顺序、说明语、休息间隔等。
                        4.平常心,少功利。


                        20楼2013-12-27 20:06
                        回复
                          伦理原则
                          ♣保护被试的身心健康,使之无伤害或不良影响。
                          1.自愿参加
                          2.自由终止
                          3.充足补救
                          4.绝对保密
                          5.合理设计


                          21楼2013-12-27 20:06
                          回复
                            二.研究类型
                            (一)描述研究
                            描述研究,尝试描述业已存在的现象而非操作变量去检验结果。
                            包括:
                            案例研究
                            自然研究
                            调查研究
                            (二)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决定两个或更多变量的关联程度。
                            优点:探索性,建立预测模型
                            缺点:非明确的因果关系
                            (三)实验研究
                            形成理论假设
                            变量操作化
                            程序标准化
                            选择和安排研究对象
                            选择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


                            22楼2013-12-27 2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