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南吧 关注:3贴子:61
  • 1回复贴,共1

窦建德(公元573年—621年)隋末农民起义领袖。贝州漳南(今武城漳南镇)人,少时聪颖过人,行侠仗义,长大崇文尚武,曾任里长。
隋炀帝出兵高丽,窦建德被征入伍,任“二百人长”,好友孙安祖因不堪“捕劾(ke)笞(chi)辱”,(孙安祖(?-611)隋末农民起义首领。隋末清河漳南(今河北省故城县东北)人。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农村遭受水灾,妻子饿死,官府仍迫其服兵役,愤而击杀县令,逃匿窦建德家。因官府追捕甚急,建德乃助其起义,入高鸡泊(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南)自号将军。后被张金称所杀。其余部归窦建德统帅)怒杀县令至窦建德处避难。611年(大业7年),孙安祖家属因.助其起义遭杀害。二人遂率部起义。起义后,率众投奔了高鸡泊起义道领高士达,窦建德深得器重,任司兵,后屡建战功,被高士达提升为司马,掌握军事要职,窦建德带领起义军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战功卓著。大业十二年(公元616)隋炀帝派郭徇率兵围剿高鸡泊,窦建德率兵七千迎敌,郭徇惨遭大败,被斩杀于平原县境内。
高士达被隋太仆卿杨义臣围剿杀死后,窦建德借回高鸡泊为高发丧之机,招集旧部,募征新军一下子发展起十余万人的队伍,自称大将军。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窦建德轻视了英勇善战的李世民,致使大败,在牛口被秦王李世民俘虏,次年被杀于长安,时年49岁。他死后,魏州(今河北南安阳)人民为其建有夏王庙,以志纪念。许多人称其为侠圣。
附: 高鸡泊。高鸡泊为古之大泽,《辞海》里注释,此泽在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南,方圆数百里。有的地方志推断,高鸡泊即今恩县大洼。
3、刘黑闼
刘黑闼,生年不详卒于公元623年,清河漳南(今武城漳南镇)人,少时与窦建德为好友,大业末年,跟随郝孝德起义参加瓦岗军。唐武德五年瓦岗军败,他被王士充所俘,即投降了王士充,任军马总管,镇守新乡。后来窦建德的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窦称夏王后刘黑闼便脱离王世充,投奔窦建德,被任为将军,封汉东郡公。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窦建德失败被杀。刘黑闼回漳南搜罗窦的旧部,重整队伍,在漳南又举义旗。半年时间,刘黑闼便占领了窦的旧地。武德五年自封为汉东王,年号天造,建都洺州,后来刘黑闼被李世民击败,败走突厥,与突厥贵族联合起兵,一举攻占了河北、山东等地,仍以洺州为都。唐先后派齐王李元吉,太子李建成领兵进攻刘黑闼,刘败走饶阳。因手下人诸葛德威谋反,将刘黑闼执送唐军,于武德6年(公元623年)被杀。
4、罗成在鲁权屯
古老的武城多年来一直流传着隋唐时青年战将罗成战死武城淤泥河的故事。相传,罗成随齐王李元吉来河北漳南(武城北部)征讨刘黑闼的农民起义军。在贝州(武城)城外,罗成连败刘黑闼的数员大将,天色已晚,他精疲力竭回到贝州城下叫城门,齐王李元吉拒不开门,反而命他再去征战,以没有擒住刘黑闼反而不准罗成进关。原因是罗成是秦王李世民的爱将,李元吉企图借此机会害死罗成,以消弱政敌李世民的势力,罗成看透其险恶用心,但他身为先行官不敢违反元帅李元吉之命,无奈强打精神,提枪再战,追去刘黑闼十多里,在城北马陷淤泥河,不能脱身,刘黑闼劝降不成,命将士开弓放箭将罗成射杀。这段故事被后人演成为中国京剧名段《罗成叫关》,至今常演不衰


1楼2013-12-27 08:35回复
    好人啊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01-02 1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