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纪念馆吧 关注:140贴子:1,332
  • 6回复贴,共1

现代青年对陶铸同志的了解太少了,我也是其中之一,希望能有多一些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代青年对陶铸同志的了解太少了,我也是其中之一,希望能有多一些的社会宣传和教育!


1楼2007-10-21 18:00回复
    陶铸,1908年1月16日诞生于湖南省祁阳县石洞源陶家湾下院子的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1914年,陶铸随全家迁居武汉就读于私塾。后在父亲陶铁铮创办并自任校长的潘家埠镇文昌阁小学就读。少年陶铸天资聪颖,接受力强,记忆过人,善独立思考,深得老师喜爱。陶铁铮因反对北洋军阀被杀害。母亲董唐姑留下血衣要儿女长大为父报仇。当时,陶铸只有10岁。家庭生计虽然十分艰难,但母亲千方百计让他去上学。次年春,在办新学的乡村进步教师申暄的关怀下,免除学费、膳食费,让陶铸去清水塘申氏小学读书。有一点空闲,陶铸就孜孜不倦地读书。他把父亲的书读完了,又找亲友、师长借。血泪的家史,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丰富的自学生活,把陶铸磨炼成一个勤勉好学、痛恨旧社会和反动军阀、热爱劳动人民的铮铮少年。


    2楼2012-11-20 12:49
    回复
      2025-07-14 23:45:18
      广告
      因为长期阅读和多方面的工作实践,陶铸有很高的理论修养和突出的写作才能。据不完全统计,陶铸生前的著述有三百万字。他的著作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艺等各个领域。他还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


      3楼2012-11-20 12:56
      回复
        1921年春,陶铸13岁,辞别了祖母和母亲,到安徽芜湖瑞森样木号当学徒。他惜时如金,每当工作有一点空闲,或者遇到刮风下雨,他总是手不释卷。他读到不少介绍新思潮的书籍杂志,一遇到问题就向人请教。他知道了五四运动,听说了中国共产党,还了解了不少工人运动的消息……他的眼界开阔了,懂得了一些反封建、除军阀的**道理,萌发了要为中国**献身的思想。
          1925年秋,陶铸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他曾在国民一军一师教导二团二营当司书两个月,并抽空进行学习,为入军校做准备。1926年6月,陶铸被保送编入军校第五期。


        4楼2012-11-20 18:15
        回复
          从1951年到1966年,陶铸在粤15载,生命中1/4的时间在岭南度过,广东是陶铸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陶铸把全部的热情和才干,奉献给了广东。他像一头任劳任怨的拓荒牛,在岭南大地上深耕细作,为日后广东占得改革开放先机奠定了基础。
            陶铸说广东不仅能办工厂,而且还要积极做好工业大发展的准备工作
            传统上,粤人重通商贸易,对实业缺乏足够的热情。虽然广东临海,华侨众多,但解放前的广东基本上没什么有影响的大工业。解放后,广东的工业建设迎来了春天,而陶铸就是广东工业建设的奠基人和带路人。大规模经济建设展开以后,广东也像兄弟省份一样踌躇满志。广州是省会,工业基础相对较好,因此广东工业建设的重心理所当然地放在了广州,广州全市上下也对工业化充满了期待。广州召开党代会讨论自己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满怀信心地提出了“将广州建设成为华南工业基地”的口号。


          5楼2012-11-24 16:53
          回复
            陶铸在建国初期和“文革”前曾多次到广西桂林调研、蹲点。他办事果断,雷厉风行。他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他关心群众生活疾苦,注重经济建设。他谈吐坦诚,笑声爽朗,动作敏捷。这一切都在广西桂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7楼2012-11-27 09:38
            回复
              陶铸对党忠诚、无私无畏,有钢铁般的意志;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情操高尚。尤其是他事必躬亲,深入基层,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作风雷厉风行、敢于负责,更是堪称楷模。


              8楼2012-12-11 13: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