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成学长吧 关注:121贴子:3,470

【嘉成学长课堂】第一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12-23 17:13回复
    这两天真特么气死了,丫的布置下去的很简单的任务,班上的人就是会完成不了,我只想说拖延症可以用于自己,你特么用在别人身上真的会惹火别人。不要问你为什么没完成,你特么就说因为懒,因为记性不好,因为各种原因完成不了,特么的完成不了不会提前打招呼啊,到了时间又不汇报情况算什么鸟。


    2楼2013-12-23 17:17
    回复
      2025-05-28 17:35:57
      广告
      这两天心情不好,搞得今天跟班长打电话和跟老师打电话的时候都带有个人情绪了,昨天开班委会我竟然还当着辅导员的面走出办公室去学长那里吃东西去了,这里自我反省一下。


      3楼2013-12-23 17:18
      回复
        好吧今天的课程就是关于拖延症,有时间讲一下情商。


        4楼2013-12-23 17:19
        回复
          延宕(英语:Procrastination),又称为拖延症,是一种个性行为,即将要做的事或者任务推迟到稍后时间的行为。延宕者通常会对开始或完成任何任务或决定感到焦虑,而将延宕作为应付焦虑的一种机制。
          心理学研究者有三个标准来界定延宕:
          1.这种行为会阻碍你达到预期目标,它是没有必要的,仅仅拖延完成事务。
          2.延宕经常为患者带来压力、负罪感、降低效率、恐慌,及其他人对你不能完成任务,不能尽责的不良评价。
          3.会恶性循环,导致进一步的延宕行为。


          5楼2013-12-23 17:21
          回复
            关于第二点,拖延症假如对别人带来不利影响的话,不要怪别人无情。


            6楼2013-12-23 17:23
            回复
              拖延症对自己的影响个人认为百度百科的一段话不错,如下。


              7楼2013-12-23 17:25
              回复
                一个人认为自己5天之内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离期限还有15天的时候一点不着急,直到最后只剩5天了才开始。 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往往促发人的斗志,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最后拿到成绩的时候,成绩往往不是很差,这样子就强化了自己最适合在deadline之前短期高压的状态下工作的心态,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


                8楼2013-12-23 17:25
                回复
                  2025-05-28 17:29:57
                  广告
                  所以说很多事情比如准备考试,很多人都会有如上心态吧。


                  9楼2013-12-23 17:27
                  回复
                    诶呀情商的好多字。。码字好累。。下次再来讲。。


                    10楼2013-12-23 17:38
                    回复
                      课堂总结:了解拖延症,改掉拖延症。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3-12-23 17:43
                      回复
                        “拖延症”其实是很好的习惯
                        本科时一个室友,平时每次上课都坐第一排,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不漏下老师讲过的每一个知识点。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其他室友夜里加班背书,他胸有成竹地早早躺下休息,第二天踌躇满志地走进考场。结果,他的分数是我们宿舍四个人中最低的,而且每一门课都是最低。到了第二学期,那哥们一气之下不再听课,不再做笔记,不再坐第一排,跟我们一样考前背重点而已,然后轻松考了我们宿舍的最高分。 我也尝试过不疾不徐的学习节奏——考完不懈怠,考前不突击——几乎所有的理论都说这会比“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更好。遗憾的是,事实无数次击垮了这个谎言。事实证明,很多时候“临时抱佛脚”比“平时多用功”效率简直高到天上去了。 慢慢我发现,当我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总会效率百倍。而如果尽早着手准备,总会像蜗牛爬行一样缓慢。而且,即便是从结果上看,在最后一刻才动手,做出来的东西未必比一开始就动手的东西差,很多时候反而更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从小家长老师说的“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不是劝诫而是箴言吗?听起来很荒唐吗,但事实如此,因为我们受了“拖延症”这个词的骗。 在“拖延症”这个词出现以前,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拖延症”。当我第一次看到“拖延症”这个概念的时候,顿时有一种强烈的中枪感——我和“拖延症”里描述的一模一样。那种感觉很真切,就如范伟被赵本山叫到“没事走两圈”,依口令而行之后,就真的感觉到自己的腿脚不利索了。 后来我发现,其实我根本就没有什么“拖延症”。虽然每次我都是到觉得自己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的时候才动手,但我每次都恰巧卡着时间点完成了。——没错,那个“再不动手就来不及”的时间点是真实存在的。你怎样才能找到它呢,只有借助于“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学里是“市场”,在时间管理学上就是“拖延”。只要你对自己有着清醒的了解,你就必然能牢牢地感受到这个时间点,然后提刀上马,然后手起刀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问题斩于马下——斩完其酒尚温。 如果你不是在最后一刻才动手,你就永远体会不到在火车驶出前一秒跳进车中的快感。如果你每一次都这么精准地在火车开动前一秒跳上去,你对自身的理解、对问题的理解、对时间的理解、对节奏的理解,会俨然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气象。 看看庞统同学吧:堆了一个多月的公文案牍没有处理,每天喝酒睡觉,然后张飞来找事了。庞统上堂升阶,一个上午处理完毕,中间连厕所都不用上。这是何等潇洒自信。这种潇洒自信源于他对自己对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根本无需惧怕“拖延”。 为什么你会惧怕“拖延”呢,为什么你担忧在最后一刻前完不成工作呢?因为你对你的工作效率、对你所面临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解,因而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于是,你徘徊在“做”还是“不做”之间,徘徊在“现在做”还是“等等再做”之间,游移不定,畏惧踌躇。明明觉得等等再做也不晚,又担心万一等等再做完不成怎么办。其实,真正让你陷入焦虑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这种担忧的情绪。你现在即使不做,也无法潇洒地把它抛在脑后。 假如一件事确实特别紧急,你根本不会问是现在做还是等等再做,你会毫不犹豫地现在就动手。假如你特别喜欢做一件事,你也不会问是现在做还是等等再做,而是毫不犹豫地现在就动手。你之所以要拖延,是因为你的潜意识在告诉你:这件事情不是我喜欢的,或者这件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着急。换言之,这件事情是不值得去做的,是被勉强做的。一件不值得去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只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不值得去做,可又不得不勉强自己去做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拖延它呢?——你的身体已经向你发出拖延的信号了。 不要以为理性和逻辑很可靠。你的理性、你的逻辑都会欺骗你,它们说服你去做并不值得做的事情,并试图让你相信那些破事是值得做的。而你的身体、你的直觉会忠实于你。它们知道你喜欢什么,厌恶什么。 ">大律师韦伯斯特一生坚持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帮助他走向了成功,其中的一条就是:能够拖到明天做的事情,今天绝对不要去做。


                        IP属地:江西12楼2013-12-23 19:00
                        收起回复
                          其实我想问你,这么轻松淡然,课选到了没=。=


                          IP属地:江西14楼2013-12-23 19:02
                          回复
                            。。。你上大学后受什么刺激了。大家都是理工科,来点实际的。。电路,电磁,电机,大小电拖,电力电子,先把这几科来次课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12-24 16:52
                            收起回复
                              2025-05-28 17:23:57
                              广告
                              何弃疗


                              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16楼2013-12-24 23: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