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好不容易_吧 关注:57贴子:8,542
  • 6回复贴,共1


1楼2013-12-19 23:38回复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否有效地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核心在于建立起让全体党员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三个机制实际上就是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反腐倡廉体系的制度化标准。尤其是在那些腐败问题多发高发的地方和领域,必须尽快围绕三个机制建设,建立起纲纪严明的制度规范,持之以恒地加以贯彻,严密细致地加以完善,让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我们必须警醒起来,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


    4楼2013-12-19 23:42
    回复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务公开作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准则,就是把行政权力置于阳光之下,使之公开透明运行,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推动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服务。
      政务公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政务公开是近年来党和政府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声。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政务公开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拓展,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政务公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政务公开是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政务公开,将政府施政行为通过政府网站、服务热线、政务微博等载体向社会公开,搭建起服务人民群众和经济主体的政务平台,强化便民服务和社会服务功能。政务公开的推行,有利于各级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在作决策、办事情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呼声,将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党和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凡是政务公开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党的先进性也得到充分彰显。


      5楼2013-12-19 23:45
      回复

        二)政务公开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政务公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通过构建社会听证、专家咨询、新闻发布、点题公开等多种政民双向互动机制,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如有的地区探索构建“阳光农廉网”,全面发布涉农信息,及时解决群众诉求,走出了一条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基层稳定的新途径。有的地区严格执行征地拆迁公示、咨询和听证裁决制度,妥善处理了拆迁中的矛盾,实现了阳光拆迁、文明拆迁、和谐拆迁。实践证明,政务公开有助于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利益保障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政务公开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了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深化政务公开,政府职能不断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转变,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也更加规范有序、透明高效。2011年,全国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034万多条,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138万多件;92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90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部门决算,98个中央部门和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开了?“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切实增强了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各地还坚持公开与服务相结合,增加和完善政务公开载体,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1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共设立政务(行政)服务中心2912个(含各级各类开发区设立的服务中心),30377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全国省级政务(行政)服务中心去年办理各类审批和服务事项227.7万多件,办结率达98%,政务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防止和减少了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的不当行政甚至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


        6楼2013-12-19 23:46
        回复
          10楼2013-12-19 23:57
          回复
              权力是一种能力,一种资格,表现为影响力和支配力;制度是一种准则,一种规程,表现为指导性和制约性。“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唯有用制度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才能保证权力不被滥用,保障权力发挥其应有的力量,保护权力的公平正义。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对权力与制度关系的形象概括,也是回归权力本质的必然要求。对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而言,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有“制度笼子”;其次要把权力“关住”。  事实上,用来关权力的笼子一直都有,但或许是笼子本身不够完善,或许是看管笼子之人不够尽职,致使权力从笼内轻易窜出,为所欲为。当务之急是要编织更为坚实、致密、合体的“制度笼子”。一方面要尽快对现有的笼子查漏补缺、修缮巩固,确保已经暴露出来的漏洞被彻底封死,断了某些掌权者继续钻空子的企图。另一方面,要根据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的变化,广泛听取各方声音,吸纳各种力量,集合各方才智,共同打造腐败的“终结笼”——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权力天然具有腐败的潜质,能令掌握它的人滋生欲望、迷失本性。即便有笼子的震慑,也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心,总想挑战一下制度的权威,抱有“或许没事”的侥幸。要想让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安分守己,需请出“常”“长”二剑“护法”——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唯有经常性的反腐倡廉,才能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让权力时刻保持警醒;唯有长期性的拒腐防变,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清除权力妄为的土壤。“常”“长”二剑出鞘,反腐就不会沦为“运动式”、“一阵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类的权宜之计就难存活。倘若还有人敢“以身试剑”,对不起,斩你没商量。切肤之痛,没有人会无动于衷。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束缚,也是保护。“关”不是要让权力在笼子里僵死或“睡大觉”,而是要让权力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实现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价值;是要让掌权之人不专权、不越权、不谋私,不沦为“苍蝇”“老虎”。这是实现廉洁政治的根本,也是取信于民的关键。


            11楼2013-12-20 13:31
            回复
              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16楼2013-12-20 13:36
              回复